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丁伟 《军事历史》2012,(6):16-21
七七事变后,日本当局增兵华北积极备战.在“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后,日本陆军中央部授权中国驻屯军可自由行使武力的权利.19 37年7月2 7日夜,日军攻占团河行宫,进而从南、东北、西北方向包围中国军队第29军南苑兵营.28日晨,在日军航空作战部队的先行轰炸后,陆军部队从南苑东南、西南以及西北方向展开进攻,以步炮、步工协同作战攻陷南苑兵营.日军并在中国军队大规模撤退前,抢先占领南苑至北平的要道天罗庄,伏击撤退部队,致使第29军损失惨重,佟麟阁、赵登禹两位将军也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2.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军在1943年10月一1945年3月的缅北反攻作战中毙伤日军10余万人,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军威,是八年抗战中中国军队取得彻底胜利的一次歼灭战,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在国际上赢得了较高的赞誉,大长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现将新编第一军在缅北地区对日作战过程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王熙章 《环球军事》2009,(11):36-37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根据《波茨坦协定》,越南北纬16度以南地区,由英国派遣军队接受日军投降,北纬16度以北地区,由中国军队接受日军投降。  相似文献   

4.
太原会战     
太原会战是中国军队(阎锡山的晋绥军、蒋介石的中央军和我八路军一部)在华北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大规模防御性战役。会战自1937年9月13日大同失守至11月8日太原陷落,历时近2个月,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为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为战略撤退争取了时间。此役破坏了日军的河北平原会战,使平汉线中国军队得以南撤。  相似文献   

5.
昆仑关战役是抗战相持阶段桂南会战中最大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以惨重代价取得胜利。在战役中,第三届广西学生军发动民众破坏日军补给,保障中国军队战地后勤,协调军民关系,为部队提供情报,进行战地宣传,配合其他武装力量袭击日军,对保证战役胜利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骏杰 《环球军事》2010,(17):36-39
1932年爆发的“一·二八事变”,是日军在全面侵华之前挑起的一场试探性的局部战争,也是对中国军队反应能力的严峻考验。在狂暴日军的进攻面前,蒋光鼐、蔡廷锴领导的英勇的第十九路军向全国人民竖起一面抗敌旗帜,令人感奋不已。而驻扎上海的国民党中央海军不仅没有奋起抗战,反而与日本海军订立“互不进攻”协议,留下了永远洗刷不掉的污点。事变平息后,一场弹劾海军的风波随之而起。  相似文献   

7.
浙赣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组织的一次大型战役。会战结束后,中日双方都宣称自己胜利了。其实,中国军队在物质战果方面是逊于日军的,而日军虽然达到了摧毁浙赣两省飞机场的目的,但是并没有歼灭中国军队第三战区主力,还造成兵力与时间的浪费,最终导致其在太平洋战场及华北战场的失利。因此,日军虽然在战役上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在战略上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8.
杭州湾北岸地区在军事战略上极具重要意义。抗日战争初期淞沪会战时,日军采取“两翼迂回、速战速决”的作战方针。会战后期,日军第10军在淞沪战场的右翼杭州湾北岸实行登陆,与从左翼迂回的日本上海派遣军合围中国淞沪守军,进攻上海和南京。杭州湾北岸和太湖南走廊对日阻击战,是淞沪会战后期最重要的战役之一。中国军队未能阻敌进攻,阻击战最终陷于失败,导致淞沪战场防御阵线的完全瓦解和上海的陷落。太湖南走廊的被打通和苏浙皖边境门户洞开,造成日军从南面和西面迂回南京的态势。抗日战史上这惨痛和悲壮的一幕,给后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9.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11月,当时的"国民政府"派陆军第62、第70军接收台湾,并成立台湾"警备总司令部".蒋介石和台湾受降主官陈仪都曾留学日本学军事,深知日军对兵要地志的重视.台湾"警备总司令部"二处(情报处)收缴的日军文件资料中最初没有《台湾兵要地志概说》一书.后根据情报得知,日本第十方面军司令部曾于1945年2月间,在台北监狱工厂"刑务所第22号制造工厂"印制了210册《台湾兵要地志概说》,在中国军队抵达台湾之前,日军将大部分机密资料焚毁,仅存的一部被中国军队寻获.1947年5月,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将此书翻译、印发作为参考,认为此书是日本侵台以来至1943年间的50年资料的积累,内载台湾各种兵要地志颇为精详.此书曾是蒋介石的案头之书,他去世之后,被移送其纪念馆陈列.  相似文献   

10.
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山东省南部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重大战斗,也是继平型关大捷后中国军队取得的又一次军事上的胜利。是役从1938年3月中旬开始,至4月初结束,前后进行了将近一个月。日军共投入板垣和矾各两个师团计三万  相似文献   

11.
进入1938年后,日本高层对侵华战争的前景“一片看好”.国际上,德国已经承认“伪满洲国”,德中关系迅速降温;除苏联外,英美等西方国家对日本的侵略行径依然置若罔闻,没有任何有力的制裁措施或对华援助.军事上,日军认为,经过半年多在华北和华东的作战,中国军队损失在80万人以上,战前的精锐部队已经消耗殆尽,剩下的守军必然一触即溃.故日军侵略的步伐随之加快.  相似文献   

12.
1941年12月25日,正当西方各国在战争阴云下度过沉闷的圣诞节之际,在中国的香港发生了部分英国官兵冲破日军重围,到达中国军队占领区,而后辗转几千里,经印  相似文献   

13.
卢庆洪 《军事史林》2014,(11):35-38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军在1943年10月-1945年3月的缅北反攻作战中毙伤日军10余万人,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军威,是八年抗战中中国军队取得彻底胜利的一次歼灭战,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在国际上赢得了较高的赞誉,大长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现将新编第一军在缅北地区对日作战过程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李亮亭  彭艳 《环球军事》2013,(19):56-57
1939年初夏,在沂蒙山区的莒南县汀水镇西石杭村张家墩曾发生过一场中国军队同日军的惨烈战斗。这场战斗虽鲜有记载,但此战国民党第57军第111师666团在团长关靖宇的带领下,有效阻击了日军在沂蒙山区的向北进侵,并让日军遭受重创,使日军500余人的部队付出伤亡230多人的代价。  相似文献   

15.
花园口决堤后,黄泛区成为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新战场.新黄河像一条军事分界线,把中日两国军队分隔在西、东两侧.修筑新黄河大堤,束水防泛,和决堤放水,利用黄河水力,冲击、打击日军是中国军队抗击侵略者的天然武器.  相似文献   

16.
马骏杰 《环球军事》2010,(17):14-16
1938年3、4月间,中国军队在山东的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歼敌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又一次击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台儿庄大捷的消息迅速传遍世界,震惊了法西斯铁蹄即将践踏的欧洲大陆。当年留学法国陆军大学的中国军官张少杰少校,在巴黎亲身感受到了台儿庄战役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抗日战争中的"武汉保卫战"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罪恶的侵华战争.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军民奋起抗击.11月11日,上海失陷,南京危在旦夕.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在迁都重庆的过程中,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党政军要员、重要机构、各国驻华使节和各抗日救亡团体及文化界著名人士纷纷先期移驻武汉.同时,周恩来、董必武等中共领导人和八路军办事处、中共中央长江局及中共代表团相继进驻武汉.此时的武汉已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经济、军事中心和国民政府的战时临时首都.  相似文献   

18.
<正>1931年9月18曰夜,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9月19日,日军侵占沈阳。由于国民政府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使得日军长驱直入。1932年2月5日哈尔滨沦陷。至此,日车在短短四个多月内,占领了整个中国东北。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代表全国人民的意愿,站在抗日救亡运动的前列,号召全国人民武装起来,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处在国破家  相似文献   

19.
1938年10月,武汉陷落,长沙作为捍卫西南各省的门户,其军事战略地位愈显突出。对于日本来说,攻陷长沙是其打击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迫使中国政府屈服的重要步骤;对于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而言,守住长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和重要。因此,1939年9月和1941年9月,中日双方先后进行了第一次和第二次长沙会战。前两次长沙会战,从战略上看,中国军队阻止了日军向西南纵深长驱直入,可以视为中国的胜利;但从战术上看,中国军队损失更大,双方并未分出胜负。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鲁南到浦口一线阻击日军。当时,国民党在东北军五十一军于学忠部和桂系军队李品仙第十一集团军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