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苗雨丰 《国防》2014,(10):56-57
在今年召开的第五次全国边海防工作会议上,提出国家边海防战略目标是要"建成与国家地位相称的强大、稳固的边海防""为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提供坚实保障"。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强调指出,要强化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大局意识,努力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防。这次会议和习主席的重要指示,为新时期加强边海防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会议指出的要"完善专业精干的力量结构""加强边海防民兵建设,开展专业化训练,提高边海防后备力量建设质量",为加强边海防地区后备力量建设明确了目标,找到了抓手。边(海)疆省、市在加强边海防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建强边海防民兵队伍,积极探索后备力量质量建设有效途径,努力搭建平台练兵用兵,为实现国家边海防战略目标贡献力量。实践过程中,应注意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崇明凭藉其得天独厚的军事地理位置,在明清两朝抗倭、荡寇及抵御明朝海上残余势力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军事战略地位曾显赫一时。近代以来,随着海防、海权思想和西方海军建设、战略战术的发展,及清廷在"坚船利炮"面前的海防战略收缩,崇明的军事战略地位日益衰落。崇明近代军事战略地位的历史演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日本近代海防思想勃兴于民间 ,提出之始即蕴涵着制度变革的要求 ,由此产生的“国民海防”与“幕府海防”间的深刻矛盾 ,阻碍了近代化海防实践。鸦片战争前后 ,民间兴起了学习西方热潮 ,丰富和充实了海防思想的内容 ,但幕府传统海防观念阻碍了海防建设向制度层面深化。明治政权建立之后 ,海防思想逐步趋实 ,发挥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海军近代化终于实现。  相似文献   

4.
王海涛 《国防》2014,(10):52-55
习近平同志在第五次全国边海防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防,站在国家安全发展的高度赋予边海防更高的地位作用和建设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外部安全主要的威胁来自海上,海上是我战略利益拓展的重要方向,是我必争必保的战略空间。浙江是个海洋大省,直面东海、背靠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迅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海防任务现实紧迫,融合发展优势明显,必须深刻领会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思想,自觉强化"建设海洋强国"目标,深化落实军民融合发展理念,加快推动海防建设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根据我国安全战略环境以及国家发展战略和军事战略的需要,对加强我国新时期海防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决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海防建设思想。邓小平的海防建设思想,反映了时代发展对中国海防事业提出的新要求,对建设21世纪强大的中国海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根据国际军事斗争的特点和中国海洋安全的实际,提出新时期积极防御的海防战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的海防建设与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海上方向的安全环境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安危、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邓小平根据国家战略立足于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确立和沿海外向型经济的 发展,海防民兵建设面临着全 新的环境。在这种形势下,海 防民兵建设应确立什么样的指 导思想,是加强海防民兵建设 的一个重要课题。 确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海防 民兵建设的指导思想,离不开 对制约和影响海防民兵建设各  相似文献   

7.
施中苏 《国防》2009,(11):55-56
新时期的海防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以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为核心,以任务为牵引,按照"体系建设、系统配套"的要求,立足现有条件、现有装备,力求切合实际、融合共享、综合运用,构建作战指挥、情报侦察、通信控制、部队管理和日常办公一体化的海防信息化平台。  相似文献   

8.
海防建设是国家的“门户工程”,其空间范围,包括海域、濒海地区与沿海内陆纵深的广阔区域;时间范围,则贯穿了从平时到战时的全过程。如今海洋领土、海洋权益之争愈演愈烈,新形势下海防建设必须贯彻落实军民融合思想,从“硬件”到“软件”全方位渗透其思想精髓,努力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化海防。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海防思想论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近代海防思想,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各阶级,各政治集团及其军事思想家对于海防海军建设和作战的理性认识。它不仅记录了中国军事走向近代化的进程,而且在很多方面记录了中国社会走向近代化的进程。对中国近代海防思想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军事近代化和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深刻了解,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重要的价值。 一 中国海防思想最早产生于明代抗倭战争中。明末至清中叶,由于倭患的平息和统治者实行禁海政策,中国海防逐渐废弛,海防思想也长期处于停滞状态。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频繁进行海上入侵,中国海防危机日益深重,传统的海防思想已不能适应海防斗争的新情况。在抗御西方国家海上入侵的斗争中,中国近代海防思想随之产生并逐步发展,从一开始,它就具有抗御外侮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张宁  魏雅雄 《国防》2016,(3):78-80
海防作为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御敌于领海之外的最后一道屏障,在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全局中地位十分重要。必须精准任务定位,找准矛盾问题,科学确定海防建设思想,确保海防建设科学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兵  王栋梁 《国防科技》2012,33(2):62-65
文章以美军实施"空海一体"作战为背景,从拓展海防职能任务、提高作战指挥能力、提升分队作战能力、确保建设质量效益四个方面,探讨了海防部队新形势下作战能力建设应把握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陈绍宽曾任南京国民政府海军部部长、海军总司令,是中国近代海军杰出将领。他的海防思想,代表了民国海防思想发展的较高水平,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海权关系到国家实力、主权和国际地位的海权思想;二是治标和治本的海军建设思想;三是集中实力等海军战术思想,其中不乏高明之见,对当今海军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揭开了筹建近代海军的历史巨幕。沈葆桢作为第一个由朝廷钦命的船政大臣,全权负责福州船政局的工作。在主持船政的实践中,他秉承左宗棠的思想衣钵,始终坚持培养人才与举办船政并举的方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艰苦工作。在中国海防近代化建设刚刚起步的阶段,沈葆桢从海防建设的具体工作入手,与李鸿章等人从战略视角着眼海防建设,形成了互补的合力,推动了中国海防近代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谢玉堂 《国防》2003,(10):32-33
海防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海防意识,强化海防观念,建设一支与海防任务相适应、军民联合、海陆一体的海上防卫力量,是国家安全与稳定的客观需要,是维护海上权益的现实要求,是沿海地区安全与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沿海地区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5.
"先进人武部"、"政治教育先进单位"、"民兵高炮实弹射击比武先进单位"、"民兵军事课目比武竞赛优胜单位"、"海防哨所正规化建设标兵单位"……近两年来,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人武部先后从广东省军区和汕头警备区扛回了大大小小20余块奖牌。一个曾经在中游徘徊不前的人武部为何在短时间内获得如此多的荣誉?该人武部的干部职工深有感触地说:"这是人武部党委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全面建设带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海防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支撑,应科学剖析当前我国海防建设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海防建设面临的形势,合理确定海防建设策略,确保我国海防建设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黄善春 《国防》2014,(10):29-31
中央军委习近平主席关于强军目标的重要论述,是新形势下我党建军治军的核心思想和总方略,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明确了"方向标"、绘就了"路线图",为军事斗争准备和部队全面建设拎起了"总纲领",确立了"度量尺"。沿海地区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地区和国防的前沿,沿海省军区要紧贴复杂多变的海防安全形势,高度自觉以强军目标统领部队建设,为维护沿海地区安全与发展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撑。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后,海防建设逐步成为中国国防建设的重点。清政府在进行海防建设过程中,对北洋海防实行优先发展的政策,采取了许多措施着重加强北洋海防。北洋海防建设情况是清末海防建设的缩影。探析北洋海防建设的成败得失,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是近代中国军事历史研究中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着眼新形势下国家海上安全与发展需求,强化海防建设战略统筹,从发挥各级政府在海防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健全海防建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调控机制、优化海防战略配制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海防建设军民"融合度",加快推进海防建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20.
沈葆桢近代海防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葆桢是近代中国海防建设的重要人物 ,也是洋务派要员之一。他历任江西巡抚、船政大臣、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的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兼主持南洋海防的南洋大臣等要职。身后被谥为“文肃”。南洋是中国的海防要地 ,护卫着东南沿海的大好河山。沈葆桢为苏浙闽台乃至整个中国海防呕心沥血 ,死而后已。在创办造船工业、建造近代化军舰、筹划购买铁甲舰 ,在抗击入侵台湾的日本侵略者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是近代海防事业的实干家。其谋划巩固海防的方略 ,及切合实际的、适应当时需要的海防思想 ,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值得研究和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