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揭开了筹建近代海军的历史巨幕。沈葆桢作为第一个由朝廷钦命的船政大臣,全权负责福州船政局的工作。在主持船政的实践中,他秉承左宗棠的思想衣钵,始终坚持培养人才与举办船政并举的方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艰苦工作。在中国海防近代化建设刚刚起步的阶段,沈葆桢从海防建设的具体工作入手,与李鸿章等人从战略视角着眼海防建设,形成了互补的合力,推动了中国海防近代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沈葆桢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是晚清有重要影响的封建政治家, 同时还是第一任船政大臣,主持船政,组建当时远东最大的船厂,创办学堂,主张“船政重学”。他是清末筹建中国近代海军的主持者之一, 为建立中国近代海军和造船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一生爱国,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出叱咤风云的一代精英。今年4月8日是沈葆桢诞辰180周年,届时国内外专家学者将在福建马尾举行沈葆桢学术研讨会。我刊特发此文,以示纪念,激励来者。  相似文献   

3.
“铁甲船不可不办,倭人万不可轻视。”1879年12月18日,为中国海防近代化建设呕心沥血的沈葆桢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清军的外海水师,在给慈禧和光绪皇帝的口授遗疏中说出了这句话。19世纪40年代,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敲开了紧闭的中华大门。中华民族饱受凌辱。为了扭转国力日衰、备受凌辱的被动局面,清政府开始把目光投向建设一支强大的外海水师。如果说曾国藩、左宗棠是这一战略的奠基人,那么沈葆桢就是名副其实的开路先锋。这位励精图治、才华横溢的封疆大吏在任总理船政大臣期间,以身作则、励精图治、力排众议、任人唯贤、创办学堂、培育…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依靠其“船坚炮利”突破了中国的海防要塞,打开了中国的门户。清政府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为中国海防担忧,并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改革海防的设想。他们在海防建设上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冲击了以往传统、落后的海防观念,对中国近代的海防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中国近代海防论,对于我们加强今天的海防建设无疑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卫国战争对台湾社会之影响周文顺第一次鸦片战争对台湾社会的影响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作为我国东部海防屏障的台湾,也成为主要战场。战前,英国企图在台湾获得“立足点”,以便向中国倾销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首相巴麦尊明令侵华英军:...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海防工业的建立与发展,是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建设的主旋律。它酝酿、起步于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在1864年开始的长达30多年之久的“洋务运动”中,近代海防工业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建立起一系列军事工业,组建了一支近代海军。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和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使中国近代海防工业遭受沉重打击,陷入停顿、萎缩的困境。直到辛亥革命爆发后,海防工业及其  相似文献   

7.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发生后,沈葆桢临危受命,赴台筹办台防。鉴于台湾生番地区的重要性,沈葆桢审时度势,着眼于台湾防务建设,施行了以“外防内治”为目的的开山抚番政策:开山修路、开禁招垦、增府置县、设立番学等,为促进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巩固台湾防务,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海防思想论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近代海防思想,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各阶级,各政治集团及其军事思想家对于海防海军建设和作战的理性认识。它不仅记录了中国军事走向近代化的进程,而且在很多方面记录了中国社会走向近代化的进程。对中国近代海防思想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军事近代化和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深刻了解,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重要的价值。 一 中国海防思想最早产生于明代抗倭战争中。明末至清中叶,由于倭患的平息和统治者实行禁海政策,中国海防逐渐废弛,海防思想也长期处于停滞状态。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频繁进行海上入侵,中国海防危机日益深重,传统的海防思想已不能适应海防斗争的新情况。在抗御西方国家海上入侵的斗争中,中国近代海防思想随之产生并逐步发展,从一开始,它就具有抗御外侮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鸦片战争后,海防建设逐步成为中国国防建设的重点。清政府在进行海防建设过程中,对北洋海防实行优先发展的政策,采取了许多措施着重加强北洋海防。北洋海防建设情况是清末海防建设的缩影。探析北洋海防建设的成败得失,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是近代中国军事历史研究中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白纯 《军事历史》2002,(4):45-48
鸦片战争后,作为中国东南沿海门户的台湾,战略地位日益突出,成为列强窥伺的重要目标.清政府逐渐加强了对台湾防务的整顿,特别是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后,袁保恒、沈葆桢、丁日昌、左宗棠、刘铭传等官员纷纷上奏光绪帝,就如何加强台湾防务和开发治理台湾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台湾作为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前一直隶属于福建省.此时,这些官员们上奏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关于应不应该将台湾建为一个行省.历经14年的反复讨论与逐步实践,台湾最终于1888年完成建省.本文拟对这段史实作一考证,并祈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11.
1874年面对日本日益膨胀的扩张野心,晚清政府提出了“练兵”、“简器”、“造船”等海防措施,并由此开始了海防大筹议。之后,在李鸿章为代表的海防派的极力倡导下,清廷将海防作为与塞防并重的国家防御的另一重要方向,并决定建立北洋、南洋、粤洋三支水师。但由于在统一指挥、造买船经费不足等管理方面的缺陷以及陆权至上等各种守旧思想的影响下,最终导致在甲午海战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的惨剧,也标志着晚清海防战略不可逆转的败局。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晚清政府在特有历史危机背景下进行海防战略的选择及其实施过程中的教训,对于我们加强海权战略管理、解决复杂多变的海权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海防问题是近代中国在西方挑战下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西方资本主义势力通过鸦片战争自海上入侵,引起中国朝野上下开始注意沿海防务,提出种种海防建设的建议与构想。同光年间身膺沿海疆臣重任、积极倡导采用西法的丁日昌,在晚清纷纭的海防议论中,特别令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东南海疆与西北陆疆发生边患,清政府内部以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海防、塞防两种国防观发生冲撞与磨合,出现了海防与塞防之争,实质上是天下藩属与民族国家二元治理体制的冲撞与协调,也是国际秩序之争在中国的一次体现。通过这场近代国防战略的大辩论,近代战略家对政治与地理的战略关系的认识有了新的提升,其间的政治叙事话语也有了新的演绎,反映出近代以来政治地理话语观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他提出了一系列与时俱进的军事观。本文对其军事论述的重点进行了梳理,剖析其关于加强武装力量建设,加强海防边防建设和建立军校,派出留学生以培养近代军事人才等方面的重要观点和论述。  相似文献   

15.
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晚清政府认识到向外购买近代舰船的必要性。由于财政困窘和近代舰船知识的缺乏,晚清政府在向外购买舰船初期,购舰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受赫德及其亲信金登干的影响,对外购舰的主导权也操于赫德、金登干之手。在赫德、金登干的主持下,晚清政府购买了一批炮艇和巡洋舰,充实了海军实力。在购买过程中出现的舰船性能、质量等问题,反映了赫德、金登干购舰工作的失职,也暴露了晚清海防建设者近代舰船知识的缺乏。  相似文献   

16.
日本近代海防思想勃兴于民间 ,提出之始即蕴涵着制度变革的要求 ,由此产生的“国民海防”与“幕府海防”间的深刻矛盾 ,阻碍了近代化海防实践。鸦片战争前后 ,民间兴起了学习西方热潮 ,丰富和充实了海防思想的内容 ,但幕府传统海防观念阻碍了海防建设向制度层面深化。明治政权建立之后 ,海防思想逐步趋实 ,发挥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海军近代化终于实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史以清政府遭受海上进攻开幕。百余年间,千年文明古国在任人宰割的屈辱中抗争,一个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在战败的硝烟中遇到了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清政府在其苟延残喘的最后几十年中,一度致力于海防建设,李鸿章是其中的主要领导人和实践者。他提出了理论主张,进行了探索尝试,主持建立了近代中国最强的、也是当时亚洲最强的海军,但如昙花一现。后人评说,晚清海防,成也李鸿章,败也李鸿章。李鸿章的海防思想,是清统治者在“未有之变局”中应付“未遇之强敌”的海防理论的集中体现。本文通过分析其海防思想产生的条件、内容的变…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防务善后”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失败后 ,清政府吸取失败教训 ,提出并实施了“防务善后”思想与措施。主要有三 :一是关注船舰炮械的改进和研制 ;二是整顿沿海驻军和修复海防工程设施 ;三是整顿、修筑长江“江防”。这些“防务善后”主张 ,虽仍具保守性 ,但它一定程度上突破中国古代防务观的藩篱 ,为近代海防思潮的勃兴扫除了障碍 ;“防务善后”措施虽具被动性和滞后性 ,但它探索了近代中国防务建设的路子  相似文献   

19.
陈绍宽曾任南京国民政府海军部部长、海军总司令,是中国近代海军杰出将领。他的海防思想,代表了民国海防思想发展的较高水平,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海权关系到国家实力、主权和国际地位的海权思想;二是治标和治本的海军建设思想;三是集中实力等海军战术思想,其中不乏高明之见,对当今海军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在筹办北洋海军过程中,因海军基地选择在旅顺口,引起了中外人士的议论。本文就此问题作一些肤浅的评析。北洋海军管辖直隶(今河北)、奉天(今辽宁)和山东三省海域,直接担负拱卫京畿的任务,因而较之南洋、福建、广东海军更为重要。清廷特别关注和优先发展北洋海军,并委直隶总督李鸿章筹办北洋三省海防,创办近代海军。中法战争后,设立海军衙门,统率全国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