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不可避免地给作战以极大和深远的影响。面对优势装备的敌军,我军不仅将来用以运动战或依托阵地的运动战为主的作战形式,还必须继承和发扬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以扬长避短,弥补武器装备数量与质量的不足。有鉴于此,回顾和总结我军迄今为止所参加的最大规模的现代化的国际性局部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运动战中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对于增强以劣势武器装备战胜优势武器装备敌人的信心,探寻克敌制胜之道,不无重要的现实意义。抗美援朝战争运动战,从1950年10月25日开始,到1951年6月10日结束…  相似文献   

2.
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军与美军互为主要对手,进行的一场规模较大、时间较长的激烈对抗。是我军历史上所经历的现代化程度最高和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强敌最为典型的一场战争。为我军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提供了有益的历史经验和启示。一、武器装备落后必然给战争带来许多困难武器装备的优劣强弱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作用更为突出。武器装备落后必然给战争带来许多困难。抗美援朝战争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敌我双方武器装备优劣悬殊,具体表现为:敌有我无,敌多我少,敌好我差,尤其在这场战争的前期(1…  相似文献   

3.
<正>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充分发挥广大官兵的聪明才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性运动,极大激发了全体指战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战斗积极性、创造性,有效地保证了我军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赢得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杀敌立功运动,激发战斗精神战争刚一打响,志愿军政治部就号召全体指战员在战斗中争取立大功、当英雄。  相似文献   

4.
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一场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现代化战争。这场战争与历次国内革命战争相比具有客观环境和条件、作战对象和性质不同等新的特点。当时,我们国家经过几十年战争的破坏,干疮百孔,十分贫困,正在处于百废待兴的历史时期;我军是首次出国进行大规模作战;朝鲜半岛地幅狭长,三面环海,气候寒冷,土瘠民贫,没有国内作战那样大的回旋余地;作战对象是高度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半个世纪前 ,当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朝战争 ,并迅速将战火烧到中国边境的危急关头 ,我军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决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 ,同朝鲜人民一道 ,浴血奋战 ,用劣势装备打败了优势装备的敌人 ,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 ,我军广大指战员充分展示并形成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敢打必胜、严守纪律、团结友爱”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 ,是生命、鲜血、信念和意志凝结成的伟大时代精神 ,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发扬。主要有 :英勇顽强…  相似文献   

6.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战胜了拥有强大优势装备的敌人,其政治工作对战争发挥了强有力的服务保证作用.朝鲜战争中的政治工作,是我军政治工作史上又一重大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本文通过梳理抗美援朝战争中政治工作的有益经验,旨在对未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瓦解敌军工作,作为我军政治工作三大原则之一,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在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历次武装斗争中,都显示出了巨大威力。到了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我军所面临的敌情有了重大变化,面对以美军为首的由十五个仆从国组成的所谓联合国军,瓦解敌军工作  相似文献   

8.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战胜拥有高度现代化优势装备的敌人,其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保障作用。志愿军的政治工作,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又一重大发展,在我军政治工作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扼要梳理志愿军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对当前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仍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之所以能够战胜拥有现代化优势装备和技术的强大敌人,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很好地发扬了军事民主。广泛开展军事民主,成为志愿军"在战争中学会战争"的重要手段,贯穿了志愿军作战的各方面、全过程,达成了思想政治工作与军事工作紧密契合。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开展军事民主工作的经验,对于当今推进我军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仍是宝贵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军在不同历史时期,武器装备建设的战略重点都是以军事需求为牵引,围绕建设撒手锏装备来展开的。了解不同时期我军装备建设战略重点确立的历史沿革,对于深刻理解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武器装备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军在不同历史时期开展的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探索与实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内涵与表现形式。深化对我军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发展历程和基本规律的认识,对当前部队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理论及现实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基于历史、现实与未来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4个阶段对我军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的历史演进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我军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的发展规律,并着眼我军客观实际,提出了提高新形势下我军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水平的4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抗美援朝战争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对战争控制的全局调控艺术、主动控制艺术和灵活控制艺术等。研究抗美援朝战争中毛泽东战争控制艺术,对于指导我军新时期军事斗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轻武器是指由单兵和班组携行使用的战斗武器,主要包括枪械和近战武器,在各国军队中轻武器的装备数量都是最大的。枪械是轻武器装备的主体,在革命战争年代乃至建国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我军步兵使用的主要武器装备。值此建军80周年之际,特以手枪、步枪、机枪为切入点,结合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我军轻武器装备的发展作一简要回顾。从中可以看出我军轻武器装备从最初的"以缴获为主的万国枪展"到现在"独立自主、门类齐全"的发展脉络,更可体会到我军轻武器科研工作者的执着与艰辛。  相似文献   

14.
全面分析了轻型机械化部队装备发展事关我军战略转变成败的大局, 事关我军机械化和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的实现,事关陆军在未来军队建设和维护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阐释了轻型机械化部队装备发展的指导原则、基本思路和把握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长达8年波澜壮阔的战争中,我军顺应战争的要求,创立了符合我国国情和军情的战略后勤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正确指导下,我军后勤克服重重困难,有力保障了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军事后勤遗产。回顾我军这一段战略后勤思想史,对于指导我军后勤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抗日战争战略后勤思想的历史地位 综观我军军事后勤史,不论是土地革命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不论是抗美援朝战争,还是建国后在我国周边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我军军事后勤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的战场险恶环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正在加紧同世贸组织的几个主要成员国进行谈判,我国最终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巳指日可待。入世在即,它对我军武器装备的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对这个问题应及早进行比较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本文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我军武器装备发展概况 建国以来,我军的武器装备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其研究制造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陆、海、空三军和二炮各种型号装备的研制都经过了由仿制为主向自行设计研制为主的转变,由设计生产单一武器向研制大型复杂的编户性武器系统的转变;自力更生开发研制的以核导弹为代表的战略武器已具有国际…  相似文献   

17.
张新 《军事史林》2023,(7):15-22
<正>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在经济力量和武器装备都处于悬殊的劣势状态下,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其坚强的后勤保障对这场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军的后勤保障体系在这次战争中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和飞跃,很多当时的保障模式、运行机制、经验方法等一直沿用至今,一定程度上讲,是抗美援朝战争开启了我军后勤现代化的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18.
在抗美援朝战争的第四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道,以运动防御战抗击了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的猛烈进攻,英勇奋战87天,大量歼灭敌人,为我军举行第五次战役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研究这次作战的经验,对我们今后以劣势装备对优势装备之敌进行运动防御作战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提高对运动防御作战的认识,树立积极防御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现代条件下的立体战争。美军把朝鲜战场当作试验场,除导弹、原子弹未敢出手外,其它所有杀人武器,如化学武器、细菌武器都使用了。美军凭借其空中优势,狂轰滥炸,妄图以所谓“绞杀战”置我志愿军于死地。我军由于是单一军种,装备落后,没有制空权...  相似文献   

20.
我军装备修理工厂,是保证我军装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和提高完好率的一支骨干力量,是我军企业的主体,集中体现了我军企业的方向和特色。随着我军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我军装备修理工厂逐步走上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道路。这不仅有利于克服传统模式下企业端军工“铁饭碗”、吃国防费“大锅饭”的弊端,而且调动了工厂生产的积极性,部分地解决了装备修理经费不足的困难,为部队建设和企业发展积累了资金。这条路子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以民养军”的道路上还潜伏着一些矛盾和问题,而且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