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近代军事思维方式的构成一般来说,军事思维方式的内在系统由科学知识、军事思维观念、军事思维方法和军事思维心理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相互联结、相互作用,构成军事思维主体特定的思维定势、思维框架和思维空间。近代军事思维方式的内在系统主要表现为:(一)以力学和军事历史为基础的知识结构知识作为军事思维的理论基础,是全部军事思维  相似文献   

2.
变法维新期间,维新派提出了一系列革新军事的主张。这是变法维新思想和实践的重要内容,对近代中国军事革新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它丰富了中国国防思想的内容,推动了近代中国国防思想的发展;它对近代中国军制革新产生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它促进外国军事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军事学术的进步,并推动了中国新式军事人才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论袁世凯的建军治军和军事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世凯是北洋军阀的创始人 ,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 ,但同时也是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进程的重要人物之一。甲午战后 ,他在引进西方军事思想 ,推动清末军制改革、编练新军、兴办近代军事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他的治军建军和军事教育思想值得研究 ,以便能够从中吸取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4.
清末,随着武器装备和训练的近代化,清军军服也由旧式戎衣向西式制服转变。经过自强军、新建陆军军服的发展,1903年北洋常备军军服初步具备了近代西式军服的雏形,标志着中国军服由冷兵器时代向近代火器时代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清廷于1905年正式在全国范围内颁布了西式陆军军服制度。1905年新军服制的制定,是清末军事近代化建设的重要成就和近代军事体制在中国确立的标志之一,对近代中国军事、社会发展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军事思维研究述论(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军事思维反思和研究的真知灼见不绝于史。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由于现代军事实践新发展的迫切要求和一般思维学研究新局面的推动 ,建立现代学科形态的军事思维学的任务提上了议事日程 ,这门新学科的学科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近 2 0年间 ,理论军事思维学、军事决策思维学、军事谋略思维学、军事战略思维学等层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代表性的成果 ,军事思维学作为学科群的内容体系已见端倪 ,但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乃至于缺项 ,不少问题尚未提炼为该学科所特有的概念、范畴和规律性认识 ,需要强化以军事思维学推动军事科学发展的学术使命意识 ,拓宽课题 ,提高研究质量 ,使这门新学科真正立定脚跟 ,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经历了军事史上最为剧烈的军事变革之一,引发了军事领域的一系列震动。中国传统军事法也随之开始解体、蜕化、转型,历经晚清、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逐渐形成了完善健全的近代军事法体系。本文就中国近代军事法的阶段性变迁进行总结和概括。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以来的六次世界军事革命中,后勤经历了一个由逐步适应到主动参与的嬗变过程,其规模、形态和内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历次军事变革及后勤嬗变表明:军事革命对后勤的影响越来越大,后勤在军事革命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是推动军事革命和后勤嬗变的直接动力;后勤只有适应军事变革的趋势才能实现自身的变革;后勤变革的关键在于思想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他提出了一系列与时俱进的军事观。本文对其军事论述的重点进行了梳理,剖析其关于加强武装力量建设,加强海防边防建设和建立军校,派出留学生以培养近代军事人才等方面的重要观点和论述。  相似文献   

9.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革命,推动着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方向疾步迈进。面对信息化战争的悄然凸现,和我军机械化还未完全成熟就要跨入信息化时代,指挥员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确立适合高技术条件下新的军事思维观念。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军事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军事文化 ,是指直接影响和制约人们从事军事活动的观念因素。中国近代军事文化是影响和制约近代国人从事军事活动的观念因素。由于近代中国的军事活动极其纷繁复杂 ,使中国近代军事文化具有不定型性 ,但就总体而言 ,近代军事文化的变迁还是有脉络可寻的。中国近代军事文化大体以甲午战争后的 1 0年为界 ,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不同的时期 ,不同层面的军事活动所对应的军事文化之变迁进程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降,中国军事现代化失误在于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误导下,西方以社会全方位转型为前提的军事现代化在中国蜕变为在传统社会结构中建立现代军事系统,军事现代化置社会整体转型于不顾,以"单骑突进"的错误方式进行运作,并影响了几代人.然而,传统社会结构内不可能产生出真正的现代化军事系统,这一失误源于对西方文明浑然一体的结构缺乏深刻了解.  相似文献   

12.
军事思维学研究旨在透视军事思维的深层结构,探究"军事思维观念的根本性变革"这一新军事革命的灵魂,揭示军事革命发生、发展及其内在诸要素的作用机制,从军事事件的内在逻辑中揭示军事革命的本质,凸显军事实践主体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上海军事文化遗产是军事实践活动的直接产物,也是上海近代军事实践活动的历史见证。近代上海军事文化遗址的分布反应出上海地区军事重心的变化,体现了其文化功能的不断增强。近代上海军事文化遗址还包括外国驻军和当时各种军政名人的活动所留下的遗存。在梳理这些特点的基础上,本文从战争因素、政治因素、城市发展因素等方面对上海军事文化遗址遭到破坏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其实施有效的保护式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民国军事是民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国军事志便是关于民国军事的系统记述。由于学界对民国时期的战争、军事思想及人民军队建设的研究相对较多 ,故本军事志侧重于军事制度及其与军队建设密切相关内容的记述 ,主要涉及国家和地方的军事组织机构、军队体制编制以及边防建设、军事教育、后勤装备等方面 ,并对驻华外国军队和伪军的情况作了概略介绍。由此可大致探寻出民国时期军事发展的总体脉络 ,并总结出民国军事的基本特点 :政局不稳导致军制混乱 ;军事近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半殖民地半封建印记明显存在。  相似文献   

15.
现代条件下军事经济决策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能否运用一系列的科学思维方法,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思维方法就是超前思维。文章认为,军事经济决策的及时性、可行性、复杂性和不断出现的新特点,迫切需要军事经济决策者在进行军事经济决策时运用超前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后勤近代化建设经历了酝酿和初步发展两个阶段。两次鸦片战争是其酝酿时期,近代军事后勤思想开始萌芽,军队中开始引进西洋先进武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至甲午战争前,是其初步发展时期,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晚清军事后勤近代化在军事工业、军队武器装备、军费收支、军事交通、医疗卫生、后勤体制等方面初步发展。中国军队开始从传统军事后勤向近代化后勤转变,为清末后勤近代化的全面进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汪杰 《军事历史》2011,(5):16-21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历了由传统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全方位社会转型。军事变革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中起到决定性的先导作用,而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不彻底妨碍了军事变革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8.
军事人口思想 ,又称军事人口理念 ,是反映人们对军事人口现象及其发展规律认知过程和认知程度的范畴。本着把握思想理念演变脉络 ,以利批判、借鉴、继承和发展的需要 ,本文比较系统地评述了古今中外的各种军事人口思想 ,其中既有古代和近代文化典籍中反映的军事人口理念 ,更有现代文化典籍中尤其是几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丰富军事人口思想。  相似文献   

19.
军事系统与综合集成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军事是由若干与军事有关的要素所组成的复杂系统,综合集成既是军事系统工程的研究方法,也是研究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方法。要以综合集成方法促进军事思维创新、军事转型创新、军事训练创新、军事管理创新和军事能力创新。运用综合集成方法研究解决军事系统问题时,要注重理论上的综合集成、技术上的综合集成、成果上的综合集成、人才上的综合集成和管理上的综合集成。  相似文献   

20.
反复阅读贵刊1999年第2期刊登的孙建样同志《漫话军事思维》一文,深受启发。在战争中,止确的思维方法是军事指挥员制定正确策略的“桥梁”,是形成奇谋妙计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实践证明,战争历来充满了概然性和不确定性,特别是高技术战争的这一特点更加明显,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拓宽军事思维的方法。笔者认为,以下两种军事思维方法也似应提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