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蒋介石受孙中山与国内局势的影响,形成了对“军阀”概念的基本认知。随着个人地位的不断上升,蒋出于打击对手、塑造合法性、抗击日本侵略等目的,不断地对“军阀”概念进行塑造并灵活运用。在推翻北洋政权,敉平国民党内地方实力派的过程中,蒋对“军阀”概念的利用取得了成功。而他利用“日本军阀”的概念进行抗日动员,也有一定成效。但由于蒋本身军阀思想的存在和对军队政治与制度建设的轻视,导致他难以真正祛除国民党军队的“军阀性”,并最终失去大陆政权。考察蒋介石对“军阀”概念的塑造与利用,或可深化对其权力与概念互动模式的理解,亦可加深对蒋介石思想与政治手段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地方系部队,是指蒋介石中央嫡系部队以外的控制一方的地方军事集团。在国民党中央军队中,又可分为中央摘系和中央旁系。中央旁系是由那些已失去地盘、被中央收编的地方派系军队组成,亦属地方系部队行列。在激沪会战期间,国民党地方系部队广大将土同仇敌汽,积极参战,奋勇杀敌,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烈篇章。本文仅就地方系部队的对日参战及其作用和原因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揭开全面抗战序幕的淤沪会战,是一场以国民党蒋介石嫡系部队为主力,地方系部队协同作战,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壮烈之战。参加这次会战的各路地方系部…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史学界研究蒋、冯、阎中原大战的论著寥若晨星。对于蒋介石战胜反蒋联盟的原因,并无出现争议,比较一致地认为:蒋介石“控制着中央政权和富裕的江浙地区,政治上经济上比其他军阀占居优势”成为蒋方获胜的决定性原因。笔者不否认蒋介石在某些方面相对居于优势地位。但认为前人论著中,较偏重于战争双方客观条件之分析,很少论及其主观指导方面的因素。在军事史、战争史上,不乏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何况蒋介石当时在政治上还是比较孤立的。蒋一手包办的国民党“三全大会”暴露了他的专制独裁,其“中  相似文献   

4.
岳恒 《军事历史》2020,(2):99-106
西安事变的发生关涉当时中国抗战两大敏感问题:一是抗日救亡政策的制定;二是国家的统一及团结。纵观1935—1937年间中国国内形势,蒋介石对陕甘一带共产党红军发动战争固然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但实际上国民政府与盘踞各省的地方实力派之间的关系也应予重视。经蒋介石几年的苦心经营,到1936年下半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政令所及仍不足十省。故单靠国民政府的军事力量应对日本侵略是远远不足的,能否得到地方实力派的支持就显得极为重要。西安事变爆发,各地方实力派反应不尽相同,他们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系值得探究,这将有助于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以及各派势力在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兵团建设》2010,(2):42-42
1948年春夏,蒋介石政权内外交困,摇摇欲坠。面对严峻的形势.国民党党内怨蒋批蒋的声浪日盛一日,为此,蒋介石召集了国民党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及各省、市的负责人,在南京召开了一次高层党政检讨会。  相似文献   

6.
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相继结束,国民党反动派军队主力已被歼灭。解放军势如破竹,直逼长江,就要迅速渡江解放江南大地,中国人民革命胜利已成定局,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已是风雨飘摇中芨芨可危的破船,但蒋介石反动当局企图利用长江天堑作垂死挣扎。为了保存残余力量,48年6月25日,蒋介石召集何应钦、顾祝同、汤恩伯等布置和确立了长江防线为前沿,以沪杭三角地带为重点,以淞沪地区为核心的作战方针。因此,在玩弄和平阴谋的同时加紧建立陆海空长江主体防线。命令林遵将军率领的国民党第二舰队由海上防务调进长江,以掩护国民党的陆军作战,第二舰队二十五艘艇上的一千二百余名官兵在中国共产党正确政策的感召下,由舰队司令林遵将军率领下,毅然在南京附近的笆斗山江面上起义。被毛泽东称赞为“在南京江面上的壮举”。  相似文献   

7.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在其全面进攻被人民解放军打破后,被迫改为对陕北、山东的重点进攻,蒋介石企图以重兵方阵稳扎稳打等战法,消灭华东野战军。毛泽东与陈毅等则采取诱敌深入、"猛虎掏心"和围歼与阻援相结合,粉碎了蒋介石的重兵稳进、中央突破与"磨心战术",基本挫败了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高峰 《军事史林》2010,(11):35-37
1949年,由国民党总裁蒋介石一手操控的国民党政权,经历了由南京而广州、而重庆、而成都,再至台北的四次迁移。人民革命的暴风骤雨,使蒋介石尝尽了“冬天饮寒水,雪夜渡断桥”的苦涩滋味。  相似文献   

9.
正当时山东战局概况1942年山东像全国一样,面临最困苦艰难的岁月。以蒋介石为头子的国民党反动派跑上了峨眉山,采取观战待降的反动政策;日寇为了对国民党反动派实行诱降的毒计,要巩固已经侵占的后方,也由于兵力所限,停止了对正面的战略进攻;腾出手来集中大量正规兵团,伪军和地方汉奸队,配合国民党反动派反动武装,对我党领导下的敌后根据地(即解放区)猖狂进犯,实行抢光、烧光、杀光的"三光政  相似文献   

10.
淮海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敌最多、影响巨大的一次战役。它和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一起,对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本文就淮海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谈些粗浅认识。(-)淮海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战略防御计划,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在江北的精锐部队,为渡江战役,夺取国民党首府,并进而彻底摧毁国民党军队,解放全中国准备了条件;淮海战役的胜利还有力地配合了平津战役,对和平解放北平起了重要作用,从而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此次胜利不…  相似文献   

11.
初涉政坛的蒋介石首先经历了两件大事:暗杀陶成章与陈其美被刺。而暗杀陶成章更是首开民国时期用暗杀手段对付政敌的卑劣先例。蒋介石从此之后便经常把暗杀作为对付政敌与政客的有效手段。自他掌握国民党统治政权后,各类政治暗杀事件可谓层出不穷,而且无不与他有着密切的联系,诸如邓演达案、杨杏佛案、史量才案、李公朴与闻一多案等等。然而让蒋介石始料不及的是,  相似文献   

12.
1950年 6月 2 5日 ,朝鲜战争爆发。 2 7日 ,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武装干涉朝鲜和台湾事务的声明 ,命令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 ,防止对台湾的任何攻击。惊魂未定的蒋介石终于松了一口气 ,风雨飘摇的台湾孤岛由此转危为安。长期以来 ,国内外的一些专家学者认为 ,是朝鲜战争援救了蒋介石政权。“朝鲜战争的发生 ,是对蒋介石的援救 ,是使台湾转危为安的契机。”“由于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然必得推迟解放台湾的行动。从此之后 ,台湾的蒋介石 ,得以度过难关 ,起死回生”① 。“朝鲜战争的爆发 ,把已经患了癌症的国民党政权 ,从病榻…  相似文献   

13.
一、抗日战争中的"武汉保卫战"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罪恶的侵华战争.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军民奋起抗击.11月11日,上海失陷,南京危在旦夕.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在迁都重庆的过程中,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党政军要员、重要机构、各国驻华使节和各抗日救亡团体及文化界著名人士纷纷先期移驻武汉.同时,周恩来、董必武等中共领导人和八路军办事处、中共中央长江局及中共代表团相继进驻武汉.此时的武汉已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经济、军事中心和国民政府的战时临时首都.  相似文献   

14.
一在介绍天水行营之前,有必要对国民党的行营之设,作点交代。行营,全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系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设于地方的最高行政机关。1927年4月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后,为了消除各地方势力,规定全国军队均由中央政府直接统率,并分别指定驻地及应付的卫戍、绥靖等任务,特于若干重要城市或地区组设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代表中央政府对各部队行使统辖指挥之权。1933年蒋介石在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失败后,决定组建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统一指挥各“参剿”部队。此为行营的最早设置。之后,国民党…  相似文献   

15.
1989年11月26日-12月1日,中国现代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纪念建国4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浙江省宁波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76人,提交论文28篇。会议围绕全国解放战争史及建国后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讨论。其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挟抗战胜利之威的国民党政权,在全国解放战争中迅速溃败,其原因何在?与会同志指出,研究一个政权治乱兴衰的原因,要从各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应该把国民党政权的迅速崩溃与人民解放战争的迅速胜利看作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从二者互为因果关系的研究中探讨解放战争的规律。现在尤其要加强对国民党政权崩溃的内在原因的研究。对此,会上交流的论文指  相似文献   

16.
李登辉在台主政以来,策动“参与联合国”、“争取台湾生存空间”等一系列政治行为,连国民党副主席林洋港、郝柏村都称其“台独心迹昭然若揭”。李竭力强化所谓的“台湾意识”,甚至不惜把外省人贬为“异族”,把国民党政权贬为“外来政权”。近年,由大陆籍势力所垄断或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上王朝政权繁多。其中实现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有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北宋。元、明、清等。这些王朝实现统一的情况不尽相同,大致可分成四种类型:一是自下而上式,即由社会底层造反实现统一,如刘邦建立的西汉,刘秀建立的东汉、朱元津建立的明朝等,他们参加农民起义军,并利用起义军的力量夺取了全国政权;二是中层开花式,即介于朝廷与社会底层之间的地方诸侯、藩臣们兴兵起事统一天下,如秦、唐即是如此,起事前他们已是一方诸侯或地方藩臣,起事后夺取国家政权并建立起统一的国家;三是自上而下式,即先利用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进行大决战建立新中国——人民军队在全国解放战争中姜铁军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1946年7月至1950年5月,进行了一场以推翻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封建主...  相似文献   

19.
兰州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西北战场上的一次大决战。兰州战役的胜利,对彻底消灭西北国民党军,解放大西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兰州,是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所在地,是甘肃省省会,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在西北的军事、政治中心。在军事上、地理上又为控制青海、河西走廊、新疆及宁夏的重要枢纽。蒋介石早就与西北军政长官马步芳策划利  相似文献   

20.
土地革命战争,是在北伐战争失败后,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当时,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集团,在帝国主义国家支持下,建立了以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为社会基础的新军阀统治,控制了全国的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命脉,有一支庞大的正规军和地方武装,而我工农红军却十分弱小,井冈山会师时才6000余人,敌我力量极其悬殊。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方针,才能使“星星之火”燎原,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最首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