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旗下最大造船中心——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4月8日在沪组建。在一派喜庆、热烈的气氛中,国防科工委主任刘积斌、上海市副市长蒋以任、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阵小津为该公司成立揭牌。这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组建的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公司,是以沪东造船集团和中华造船集团和中华造船厂为核心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强强联合,而形成的产权结构多元化、产品经营多样化的大型造  相似文献   

2.
一、CIMS的概念 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即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是现代制造企业的一种新型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它以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将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计划、产品设计、加工制造、销售及服务等全部生产活动集成起来,将各种局部自动化系统、各种资源及人机系统集成起来,实现整个企业的信息集成、全局优化、提高企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的目的。它综合、发展了企业各环节有关的计算机辅助技术,即计算机辅助经营管理与决策技术、  相似文献   

3.
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是国家定点的直升机科研生产基地。近年来,该公司在数字化设计、制造管理技术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大力实施飞机制造业数字化工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利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制造水平,积极构筑“数字昌飞”,打造一流的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搭建数字化平台企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昌飞公司从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入手,实行信息化管理,打好信息化企业的基础。该公司从1998年就着手研究产品数据管理技术,1999年为支持C I M 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并行工程项目的实施及直升机产品…  相似文献   

4.
军工资讯     
日前,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为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建造的首艘5688TEU集装箱船“新赤湾”号出坞。 5688TEU集装箱船是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公司在原先成功建造的一批5668TEU集装箱船  相似文献   

5.
资讯     
《国防科技工业》2006,(7):60-63
我国第二艘LNG船下水6月12日,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所属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承造的147210m3液化天然气(LNG)船顺利下水。这是迄今为止国内自行建造的第二艘同类型船舶,计划于2008年年初完工。沪东中华造船公司在建造L NG船的过程中大力推进精度造船,追求无余量造船。这条船的船坞周期仅为5个月,比该公司建造的首制船缩短近一个月。目前,该公司建造的第一艘LNG船已进入码头作业阶段,进展顺利,将于明年10月交付使用;第三艘船已于今年3月下旬开工建造。(小舟)国内最大L NG接收站启用5月26日,由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所属华兴建…  相似文献   

6.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是由同属中船集团公司的原沪东造船厂和原中华造船厂采用新设合并的方式重组而成的一个新的造船(集团)有限公司。采用这种方式重组的优点是:重组受原体制、原机构、原方式、原习惯的约束限制少,便于以创新的思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为企业改革在内部提供了一片新天地。通过资产重组,沪东中华建立起一个具有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资源优化配置,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成为向世界一流企业发展的大型企业。国防科技工业成就巡礼——体制改革篇2…  相似文献   

7.
<正>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骨干船企,被誉为中国海军"导弹护卫舰和登陆舰的摇篮",是我国船舶行业中唯一获"中国工业大奖"企业。沪东中华的历史,是我国工人阶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是我国船舶工业"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成长史,是我国海洋装备"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壮大史,也是我国军工央企"造舰强军,造船兴国"的奋斗史。  相似文献   

8.
柔性制造技术是当代制造领域迅速发展和应用的高新技术之一,以柔性制造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柔性化制造系统是实现工业产品更新换代,加速开发和生产的强有力工具。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制造领域。 我所在这个领域里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拥有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第一个柔性制造系统(FMS)。这使我所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CAD/ACM)和现代集成制造(CIMS)的研究和开发,柔性制造技术的应用等方面都具备了良好的条件和能力,并且已经在数家国防工业企业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下属骨干企业,公司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现有员工7000余名。公司设有一个国家级技术中心,拥有一支由2000余名各类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具有较高水平的产品研发、设计、管理队伍;同时,还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近年来,公司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以发展先进造船生产力为第一要务,以“绿色造船、数字造船、科技造船、高效造船、标准化造船、文化造船”等一系列理念为发展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公司的跨越式发展。2001年是沪东中华重组的第一年…  相似文献   

10.
<正>一、先进制造技术是决定船舶建造模式的关键因素造船模式的发展是随着船舶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成组技术、系统工程、工业工程等人类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的飞速发展,船舶建造模式已经从传统的建造模式,向精益造船、绿色造船方向发展。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诸国的造船企业,十分重视研究开发和应用先进造船技术。多数船厂都已建立了以成组技术为指导的现代造船模式,实现了船体、舾装、涂装一体化造船。现代造船模式的形成,除应用成组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作为建模的主要核心技术外,还需有  相似文献   

11.
2008年4月3日,我国第一艘自行建造的14.7万立方米薄膜型LNG船在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顺利交付船东,中国人终于成功摘取了世界造船“皇冠上的明珠”,中国乃至世界造船史就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此刻,距离该船在沪东中华开工的2004年12月15日,已足足过去了40多个月;而距离沪东中华最早开始进行LNG船研究的1997年,则已长达十余个春秋。  相似文献   

12.
4月24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先后参观考察了船舶工业集团所属江南和沪东中华两家造船企业。他同生产一线的产业工人亲切交谈,同企业领导进行座谈,充  相似文献   

13.
综合集成是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介绍了国内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主要针对建设中网络、图像、语音、数据四大综合集成的开发和应用提出基本思路,旨在建立一个高效、协同的一体化综合集成管理平台,实现各类系统综合应用,建立消防管理以及指挥作战新模式,充分发挥信息化的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14.
加强军队院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要按照建设现代后勤的要求,顶层设计规划后勤信息化建设布局,健全完善后勤信息化管理机制,系统整合搭建后勤信息化建设发展框架,综合集成构建稳定的后勤信息资源库。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在新时期加强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本文结合国内劳动定额管理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企业实施劳动定额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探索现代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系统开发的一些思路以及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工作需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6.
基层短讯     
《国防科技工业》2004,(9):62-63
沪东中华承造我国第一批LNG船 8月1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由6家公司组成的广东LNG项目船舶投资方与中国船舶工业贸易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两艘船舶建造合同和1艘选择船建造协议。随后,船舶投资方与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签署了租船合同。此举不仅将填补我国船厂未曾建造过LNG船的空白,而且将带动我国船舶建造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正>2021年1月4日,被列为国家发改委重大建设项目的中国船舶长兴造船基地二期工程开工仪式在上海长兴岛举行。这是推动我国船舶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标志工程,也标志着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整体搬迁项目全面启动。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建设原则。沪东中华新厂区选址位于上海长兴岛南岸沿线,面积为214.6公顷,总投资180亿元,  相似文献   

18.
<正>12月27日,第六届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提名奖企业和项目名单正式发布。中国船舶集团共有2家成员单位、4个项目在本次评选中获奖。他们分别是工业大奖项目:江南造船"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项目;工业大奖表彰奖企业:七一六所、外高桥造船;工业大奖表彰奖项目:沪东中华23000TEU双燃料集装箱船建造项目;工业大奖提名奖项目:  相似文献   

19.
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前夕,国防科工委组织了包括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在内的近十家媒体,实地采访了沪东中华、外高桥、江南、中远川崎、大连造船重工、大连新船重工六家重点造船企业。这些企业的改革发展,是我国船舶工业振兴的一个缩影。本刊记者将这些企业改革发展、自主创新的经验报道出来,供广大军工企事业单位参考借鉴。我国船舶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增长速度居于世界各国之冠。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中国船舶工业正积极探索,开拓拼搏,自主创新,向世界先进造船行列挺进。——编者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作为一种提高企业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高科技技术,已在我国200多个企业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8年,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昌飞集团公司)根据企业承担的新型直升机研制的需要和直8、直11型直升机批量生产的需求,决定在直升机研制生产中启动CIMS工程项目,并经国家863/CIMS主题专家组评审,“昌河直升机CIMS应用示范工程”通过立项,成为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