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跟我去种树。"父亲对从部队复员回来的儿子说,儿子一言不发地接受了父亲的决定,放弃去团场效益最好的棉花联合加工厂工作的机会,跟父亲去到远离人群的林业点工作,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干,就是18年!父亲叫马宗辉,儿子叫马晓华,都是八师一五〇团的职工。  相似文献   

2.
农六师一○三团一连职工梅建国多年前就梦想拥有一台自己的大马力拖拉机,去年他花18万元买回大马力拖拉机时,高兴得真是没法说。但好马需要配好鞍、好车还要犁相配,正当梅建国为没有资金购置扬犁而犯难时,连长陈建春送来5000元钱,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梅建国说起这事,话语滔滔不绝":这几年连里党员都设岗定了责,我是陈连长的帮扶对象,是他帮我致了富,  相似文献   

3.
伊万耶夫是摩尔多瓦共和国伯尔兹市郊区的一名农民,原为集体农庄的一名拖拉机驾驶员。2007年,伊万耶夫购买了一台雷沃拖拉机进行田间劳作。现如今,他已经拥有了三台雷沃拖拉机和多种农机具,成了当地的"种植大户"和"农机大户"。摩尔多瓦80%的国土面积是黑土高产田,向日葵是主要经济作物,每年4月初开始播种,9月底收获,期间要进行犁地、整地、播种、喷药、除草、松土、收割、运输等作业环节。2010年年初,经过反复思量,伊  相似文献   

4.
致富窗     
《兵团建设》2011,(6):26
扫雪月进万余元去年冬天,农十师187团1连职工吕培超变冬闲为冬忙,紧抓冬季下雪这一商机,承包路段扫雪,每月收入达万元以上。他被该团干部职工誉为"读懂冬季,紧抓商机"创收致富能手之一。2009年冬季,吕培超承包了连队至团部的3.6公里道路积雪清扫工作。由于连降大雪,他的小四轮拖拉机马力不足,每当清理道路积雪时,常常出现故障。无奈,他只得放弃。2010年秋天,他花费6万余元,购买了一台"海山"牌554型拖拉机,加上远程抛雪推雪铲,可让他长足了底气。下雪之前,他前往北屯联系  相似文献   

5.
八一这一天,是父亲的生日。父亲原本没有过生日,因为爷爷奶奶走得早,父亲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当兵后,父亲把自己的生日改在了八一这一天,他还把母亲的生日也改在了这一天。父亲当兵的时候,应该是上世纪40年代初吧。那时他也就是十八九岁,却已经结婚生子,家境还算不得差。有那么一天,他丢下家人,跟部队走了。这一走,就走了几十年,走出了几千公里。他参加过淮  相似文献   

6.
正1952年4月2日,一条消息在迪化(今乌鲁木齐市)的大街小巷传播:"解放军在头屯河用拖拉机犁地,开拖拉机的是一名女战士。"迪化市民从来没见过拖拉机犁地,而且开拖拉机的还是个姑娘,人们都想一睹为快。骑马的,坐车的,人们纷纷向头屯河八一机耕农场涌去。当三台"斯大林80号"拖拉机轰鸣着向人们聚集的荒原驶来,人群中爆发出一片"啧啧"的赞叹声,开第一辆拖拉机的那个丫头,更是吸引了大多数人的眼球。那个丫头,就是全军第一位女拖拉机手张迪源。  相似文献   

7.
坚强的父亲     
他是一个坚强的父亲,因为他不光养育了自己的3个孩子,还把去世的哥哥家的两个孩子也抚养长大。这位坚强的父亲就是农十二师三坪农场一连职工马明贵。老马人勤快、能吃苦,又会一手好农活,播种、浇地、搞管理样样都在行,许多人都喜欢找他干活。老马除了干好自家农活外,经常给别人  相似文献   

8.
怀念父亲     
父亲去世已16年了,每当想起父亲,泪水便不由得溢出我的双眼。父亲生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养路工人,由于他工作责任心特强,小学文化的他,领导却放心地让他负责监理很多的公路涵洞,甚至桥梁。父亲虚心好学,常常随身携带着一本厚厚的工作日记,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  相似文献   

9.
一师八团五连的刘合东,今年35岁,经过8年的辛苦努力,已从一个打工仔发展成为连队有名的农机大户。刘合东老家在河南新野。2003年,他携妻子和两个孩子从老家来到八团五连承包土地。2006年,团场实施精准播种,他开始从事机务工作,先是给连队的农机驾驶员打工。熟能生巧,没几年,刘合东也成为一名技术娴熟的播种机手。2009年,团里鼓励职工购买大型农机具,他自筹资金3.9万元,购买了一台"824"型拖拉机,机械化的种植给他带来了生产效益和收获,家庭连年增收。随着兵团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以及农业现代化对机械的需求增加,今年他又投  相似文献   

10.
近日,农八师一次购进了39台雷沃M750H-D型拖拉机,他们把这种通过更换少量附件来实现拖拉机加宽轮距、增高地隙,适应于棉田播种覆膜和中耕、喷药等环节作业的雷沃拖拉机称为棉田王。石河子市农机推广站是这种拖拉机的最先推广者。该推广站负责人说:雷沃‘棉田王'是根据新疆地区种棉的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有关父亲和他父亲的故事。我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说起这个故事。我妈妈随军有五六年了,还是父亲第一次在我面前说起他的家庭。父亲是名普通的基层部队主官,在我最初对军营的记忆里,整天他的身影忙得像我小时候玩的陀螺。只是这些天来父亲似乎轻松了许多,于是我才听到他的述说……  相似文献   

12.
政策热线     
《兵团建设》2012,(8):44
职工退休年龄应以档案最先记载的出生时间为准读者:我父亲是农七师某团职工,1952年出生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上都有登记),1988年到农七师某团五连承包土地至今。1991年正  相似文献   

13.
正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父亲一直给予我绿色的满满的爱,所以我爱军装绿的人生。我的父亲是一名军人,一名以军人自豪的父亲。父亲离开我已7年了,他对我的爱却永驻我心。父亲把他的大半生都奉献给了军队。我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受环境熏陶,对当一名军人充满了向往。长大后我也成为了一名军人,在谈婚论嫁的年龄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只找军人,所以我的爱人也是军人。因为父亲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给我绿色的满满的父爱,所以我爱军装绿的人生。  相似文献   

14.
孟席斯生于1937年8月14日。他的父亲是英国皇家海军军官。曾任潜艇部队司令,后被派往中国。所以他刚出生14天,在襁褓中就随父亲从伦敦来到中国,先后住在上海和山东威海,并由一位中国保姆照颐。 1939年其父奉调回英国,他们一家和中国保姆一起回到了伦敦。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位中国保姆才离开他们家回到中国。至今,他还十分怀念这位善良慈爱的中国保姆。 他的父亲1953年退役,退役前担任航空母舰舰长和编队司令,是一位准将,并于1968年去世。母亲现已病瘫在床。  相似文献   

15.
呼声与回声     
编辑同志: 不久前,在祖国北疆的锡林郭勒草原上,我采访了蒙族民兵英雄丹巴的儿子——民兵副连长额日登图。我是看了有关他“继承父志,紧握钢枪”的事迹材料后,决定采访他的。24岁的额日登图,自父亲在1983年与敌特搏斗英勇牺牲后,便承担起维持全家生计的担子。几年来,在他一家辛勤的劳动下,牲畜总头数已达800头(只)。摩托车、拖拉机以及家用电器,把主人有四间居室、砖瓦结构的永久式住房和两顶蒙古包,充实得现代化味十足。  相似文献   

16.
有话直说     
《兵团建设》2012,(20):52
正车辆安全管理莫松懈"三秋"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交通事故频发的时节。去年,某团一名职工驾驶无牌照拖拉机在拉运棉花时搭载拾花工,由于操作失误致使拾花工摔伤致残。近年来,受益于兵团、各师出台的好政策,团场职工挣钱后大都购买了农机具,但有个别职工觉得办牌照要花钱,还要年审,太麻烦,无照无证驾驶,往往侥幸变成了惨剧。  相似文献   

17.
他是黑人,1963年2月17日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他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妹妹,父亲微薄的工资根本无法维持家用。他从小就在贫穷与歧视中度过。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没事的时候,他便蹲在低矮的屋檐下,默默地看着远山上的夕阳,沉默而沮丧。在13岁那年,父亲有一天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  相似文献   

18.
父亲的选择     
我于1963年出生在江西省莲花县——一个偏远的山区县城里。这一年,我的父亲26岁,正在广西北海服役。我父亲是在湖南省茶陵县参军的。我的家乡莲花县虽是革命摇篮,但经济状况却一直落后。父亲为了多赚点钱养家,于1957年前往茶陵县学习理发,在这里遇到了部队。对于父亲而言,成为军人最初是为了一份荣耀,为了一口生计,然而在经历了部队环境的熏陶和磨练后,"军人"于他而言,更是一份责任,一份付出和一份担当。  相似文献   

19.
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尉犁县塔里木乡,有一个库木库勒村。村里住着一位历经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沧桑的维吾尔族百岁老人——塔里甫·艾山。1900年11月20日,塔里甫艾山在新疆尉犁县出生。当时塔里甫·艾山家是一个大家庭,有好几十口人。父亲给他创造了一份丰厚的家业。父亲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因此他跟着父亲学了不少知识。1979年,也就是党的十  相似文献   

20.
二师二二三团园二连有一位普通的维吾尔族职工,多年来与各民族职工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在他的影响下,这个连队各民族职工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发展,他就是吐洪·吾守。1980年参加工作的吐洪·吾守,30多年来目睹了连队发生的变化,生活越来越好的他,越来越感觉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他说:"正是有了民族团结的好局面,才有了我们各族职工的幸福生活。"2011年,在二二三团鼓励少数民族职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优惠政策的形势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