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的脚板     
吴德春 《政工学刊》2023,(10):94-95
要不是父亲的腿做手术住院,我都想不起有多久没有这么长时间单独陪他在一起了。要不是他卧床行动不便,我也想不起上一次给他洗脚是多少年前的事。给父亲洗脚的时候,我第一次仔细端详这双脚,脚板很硬,像木板,脚骨都是畸形的;脚掌和脚背,每个脚趾头,都是厚厚的老茧,还有旧伤留下的疤痕。这跋涉了70多年的脚板,该藏了父亲风雨人生多少故事呀。  相似文献   

2.
针线包的故事冯少权一九六九年的春天,「文革」正在进行。被打伤的父亲快不行了,在床上躺了几天,茶饭没进一口。晚上,母亲把我叫到父亲床边。父亲从床头拿出一个蓝粗布包,他示意母亲打开,母亲轻轻地打开,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用粗麻布做的针线包,里边插了两根粗而...  相似文献   

3.
爷爷和他那枚军功章,总是在我每逢庸懒和斗志低落的时候,鞭策着我,给我信心,给我力量,让我一次次地战胜困难。爷爷在我还未出世时就走了。在我开始懂事时,父亲总爱拿出爷爷留下的那枚用红布包了一层又一层的军功章,给我讲有关爷爷长征的历史和军功章里传奇的故事。爷爷的故事感动了我。 18岁那年,我怀着美好的憧憬如意地走进了绿色军营。临行前,父亲特将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军人父亲,说起女儿,我的内心总是感到有一些愧疚,尽管我和妻尽最大的努力给予了女儿关爱。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有这样一句话:爱一个人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是天堂;恨一个人也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是地狱。我把女儿送到美国,缘于我对她的爱。今年除夕,女儿身在美国,我对女儿的思念如大海涨潮一般漫过心头。  相似文献   

5.
当我动笔写这篇纪念文章时,父亲已去世整整半年了。其实早就想触碰这个敏感的话题,却因一次次不忍而搁浅。早些年,他同我半开玩笑,叫我以他为原型写本小说。父亲生于解放前,长在红旗下,身处杏林一甲子,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无以数计。他的故事足以写部几十万字的小说,然而我不擅长小说体裁,惟有真性情的散文,才是我最亲密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我的父亲卢来发,1929年参加红军,抗日战争时期历任营长、支队长兼政委。他去世前,多次给我讲过他参加过的牛道岭战斗,以及他在这次战斗中负重伤被白求恩大夫救治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韩兢 《军事史林》2021,(9):61-63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以下简称军博)展厅,有一把日本军刀,标牌上注明:"1945年侵华日军海南警备府司令、海军中将伍贺启次郎投降时呈交的海军军刀." 有趣的是,军博颁发的捐赠证书上的捐赠人不是我父亲,而是我,且捐赠日期是1995年.这把刀不仅带着历史记忆,还有新的故事. 说到历史,要从1945年说起.那时,我父亲是国民革命军第46军军长,奉命对日军发起反攻:他4月率部参加桂柳追击战,5日30日攻克宾阳,6日1日攻克迁江,6日29日与第29军配合攻克柳州,7月以后,连续攻克镇南关、雷州半岛,打下廉江.抗战胜利后,父亲率第46军登陆海南,接受日军投降.  相似文献   

8.
我是从小在军营里听父亲讲部队故事长大的。虽然后来父亲转业到地方了,但在父亲耳濡目染的影响下,父亲那独特的军人气质、雷厉果敢的军人作风使我从小就产生了从军的想法,特别是上高中的时候,那种感觉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9.
正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父亲一直给予我绿色的满满的爱,所以我爱军装绿的人生。我的父亲是一名军人,一名以军人自豪的父亲。父亲离开我已7年了,他对我的爱却永驻我心。父亲把他的大半生都奉献给了军队。我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受环境熏陶,对当一名军人充满了向往。长大后我也成为了一名军人,在谈婚论嫁的年龄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只找军人,所以我的爱人也是军人。因为父亲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给我绿色的满满的父爱,所以我爱军装绿的人生。  相似文献   

10.
在福建某预备役高炮团,说起政委侯铁军,官兵们给出的评价是素质很强,为人很好,品性正直。记者深入采访中,不仅印证了官兵的话,更捕捉到他一个个精彩故事。  相似文献   

11.
许石林 《政工学刊》2014,(10):90-91
在我记忆中,父亲不止一次讲过这个故事。话题先是从清明说起,自然地说到了风水。说到风水一类话题,气氛就显得神秘起来,人也茫然起来,抬首往村外望去,麦苗青、菜花黄,田畴连绵,让人有一种旷远而神秘的无助感。于是,父亲就开始讲故事了。从前,有一户人家,请风水先生给父母看坟地。主人与风水先生往村南,边走边聊。此时正值杏子黄熟,行至离主人家的地不远处时,主人突然停住脚步说:“先生,咱们不往南走了,先到村西地里看看。”  相似文献   

12.
父亲的远见     
提起父亲,他的很多事值得我好好梳理,他的很多特点需要我重新认知。而这众多的思绪里,他朴实的远见是最应该说一说的。父亲的远见不光在亲友间,就是在邻里周边也是小有名气的。邻里大伯们商量事总要先问问父亲,侄甥后辈们遇事也要先请父亲拿主意。家里,也从来都是父亲掌舵的。  相似文献   

13.
当我还坐在婴儿椅上的时候,父亲有一天带回家一堆小瓷片,就是那种装修浴室用的各种颜色的玩艺儿。我父亲把它叠垒起来,弄成像多米诺骨牌似的,然后我推动一边,它们就全倒了。过一会儿,我又帮着把小瓷片重新堆起来。 这次父亲让我变出些复杂点儿的花样:两白一蓝,两白一蓝 ......我母亲忍不住说:“唉,你让小家伙随便玩不就是了?他爱在哪儿加个蓝,就让他加好了。” 可我父亲回答道,“这不行,我正教他什么是序列,并告诉他这是多么有趣呢!这是数学的第一步。”我家有一套《大英百科全书》,父亲常让我坐在他的膝上,给我读里边的…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眼泪     
一肚子都是关于母亲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深深地种进我的心田,酸甜苦辣,让我体味一生。母亲是一位勤劳、善良、节俭的农村妇女,一字不识,但她却懂得许多道理,把她的三个儿子都培养成人。我们兄弟三人,小时候全靠母亲和父亲在生产队劳动养活。听父亲说,那  相似文献   

15.
那年夏天刚刚结束的高考让我彻底地放松,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今后的大学生活不做任何计划,我是一只自由的鸟儿,随心所欲。父亲是一名飞行到最高年限的战斗机飞行员,他希望我上军校,在革命的熔炉里接受锻炼。我不肯接受父亲的安排,还告诉父亲他的观念早已过时,现在谁还讲"革命"这样的话。父亲在我一句"老土"  相似文献   

16.
在福建泉州市的清源山上,有一块非常险峻的岩石,人们称它“练胆石”。说起这块“练胆石”,当地人就会自然联想起抗倭名将俞大猷的一段传奇故事。俞大猷是泉州市郊河市人,世居泉州城内北隅。因父亲早丧,他小时候家庭贫寒,全靠母亲杨氏织网度日。俞大猷读书非常用功。他特别喜欢读岳飞的《满江红》,常常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来告诫自己。城北的清源山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俞大猷常常捧着书本,来到树荫下看书。他最喜欢山上的一块巨石。那巨石气势险峻,高高地耸立着。一般人都不敢攀登,即使有人壮胆登上去,也得双腿发  相似文献   

17.
他叫林俊深,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司马浦镇仙港村人。曾在部队服役3年,是区民兵应急连的连长。说起林俊深,认识他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争相传颂“牙刷王”林俊深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故事。4月的一天,笔者慕名前去司马浦镇仙港村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18.
杜玲 《政工学刊》2023,(4):94-95
<正>父亲是沂蒙山腹地的一个农民,青年时期的军旅生涯给了父亲一生的骄傲,也给了父亲魂牵梦绕的诗和远方。此后的大半生时间里,他都在和土地打交道。我知道,除了春播夏长、秋收冬藏一年四季的劳作,父亲还有他的“胡游”梦想,在他心里的隐秘角落,有他念念不忘的诗和远方。  相似文献   

19.
他出生在军人家庭,自幼聆听着父亲和兄长的军旅成长故事,早已在心底儿深深地烙下了"拥军"两字;  相似文献   

20.
又是一个月了,我回到了家里,父亲赶马车拉蜂窝煤还未回来。 父亲的一生是很苦的,当他十岁的时候,艰难的岁月夺去了双亲的生命,父亲成了孤儿,一个人流浪到他乡,幸得一位慈善的老人收养,从此,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到十六岁的时候,父亲硬凭自己的肩膀建起了一个家。 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供我们读书,父亲起早贪黑干起了在城里赶马车的活。刚开始,人地生疏,找不到货拉,父亲很着急,挣到的钱几乎只能够当天的生活。一段时间后,父亲找到了专拉蜂窝煤卖的活,钱挣锝多了些,但父亲更辛苦了,每天当我还在睡梦中,便听见车轮伴着嗒嗒的马蹄声消失在远方;夜晚当我已进入梦乡时,恍惚中听见拉车马咀嚼干草的声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几乎看不上父亲一面,父亲是匹拉车马,烈日和暴雨炼就他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