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路红军的会师,是红军长征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宣告了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聚歼红军阴谋的破产,特别是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是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 红军长征中,到底有几次会师?有的说六次会师,有的说七次会师.笔者认为应该是八次会师:红2、6军团在贵州木黄会师;红7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10军在江西重溪会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红25军与陕甘红军在陕北永坪会师;陕甘支队与红15军团在陕北甘泉会师;红2、6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会师;红一、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一、二方面军在将台堡会师.  相似文献   

2.
以朱德为军长、毛泽东为党代表的红军第4军,是人民军队初创时期“全国红军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建设最好的一支红军”。因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当时中共中央和湖南、江西、广东省委在一些指示、报告、通报中,都称红4军为“朱毛红军”。根据地的人民群众也亲切地称呼红4军为“朱毛红军”。朱德、毛泽东的名字与红4军浑然成为一体,反映了党和人民群众对这支主力红军的爱戴和敬佩。“朱毛红军”实际已成为红4军的代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某红军师,就是由活动于井冈山的“朱毛红军”逐步发展形成的。南昌起义部队与秋收…  相似文献   

3.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有3支红军队伍在广西从事革命活动:一是邓小平等领导的红7军和红8军、韦拔群等领导的红21师;二是黄松坚[1]、黄举平[2]等领导的桂西红军游击队;三是长征途经广西的中央红军。红军在广西的活动以1929年邓小平等人创建红7军为起点,以1937年桂西红军游击队改编为终结。对红军在广西活动史的研究始于延安整风运动后期,莫文骅《红军第七军简史》一书是最早的研究著述。据红7军老战士黄荣回忆,“我在百色时能经常看到邓小平,他经常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3];据黄松坚、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47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部队。所属各师在编入该军建制之前,各有不同的战斗经历。该军第139师的前身,是1930年10月在湘赣边根据地成立的红军独立第1师,师长刘沛云,政治委员谭思聪。1932年10月,该师编入红8军并改称第22师,师长谭家述,政治委员王震。1933年6月,该师编入红6军团,改称第17师,师长由红六军团长肖克兼任,蔡会文任政治委员,先后参加了保  相似文献   

5.
西北红军亦称陕甘红军、陕北红军,正式番号为红26军和红27军,主要创始人刘志丹、谢子长.它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北方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对中国革命作出了特殊贡献,在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特点鲜明,既有丰富的经验,又有沉痛的教训.本文拟对西北红军的历史经验及其历史地位作一总结和分析,以期对新时期军队建设提供有益的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6.
冯超 《军事史林》2021,(8):49-58
1932年11月,留守鄂豫皖苏区以沈泽民为书记的中共鄂豫皖省委决定重建红25军,开始鄂豫皖省委独立领导鄂豫皖苏区革命斗争的阶段.11月30日,红25军在湖北红安檀树岗正式成立,吴焕先任军长,王平章任政治委员.全军下辖第74、第75师及特务营,共约7000人,成为鄂豫皖苏区新的红军主力,由中共鄂豫皖省委领导.鄂豫皖省委在领导红25军进行苏区革命斗争的过程中,曾于1933年4月和1934年4月两次合编另一支鄂豫皖苏区红军主力红28军.两军的合编是鄂豫皖省委独立坚持鄂豫皖苏区革命斗争的重要策略,前后两次的合编有性质上的差异,背后涉及红28军与红25军的关系、鄂豫皖省委与皖西北道委的关系、鄂东北苏区与皖西北苏区的关系等问题,全面分析考察两军合编可以窥视鄂豫皖省委独立领导鄂豫皖苏区革命更多的历史细节.目前,学术界对于鄂豫皖苏区史、中共鄂豫皖省委、红28军、红25军等相关问题的研究虽涉及两军合编史实,但对于两军合编的内在缘由、性质差异及后续影响等问题关注不够.  相似文献   

7.
红25军,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部队,他是唯一一支长征结束时兵力多于出发时的部队,也是长征部队中唯一一支开辟新根据地并始终坚守到底的部队.红25军创建于鄂豫皖根据地,在敌人的疯狂“围剿”下,为贯彻中央指示,保存有生力量,毅然踏上了孤军转移的长征路,并在血战中成功开辟并牢牢坚守了鄂豫陕根据地.在得到中央红军北上的消息后,红25军主力迅速向陕甘挺进,胜利与陕北红军会师,有力巩固了中国革命大本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红25军坚决响应中央号召,统一改编为八路军,继续投身于抗日战争的洪流之中.纵览红25军的辉煌战斗历程,它在中国革命危急关头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敬佩.  相似文献   

8.
红13军是中国共产党于20世纪30年代初在浙南领导和创建的一支红军部队,在经历了两年多艰苦卓绝的斗争后,最终还是失败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红13军斗争所在的浙南地区是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区域,敌人势力强大之外,受"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思想指导,没有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武器装备和给养严重不足,战斗过程中缺乏协同,党的领导力量薄弱,缺乏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等,都是导致红13军最终失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我军最早建立的军团是1930年6月中旬在闽西长汀成立的红1军团。该军团是以红4军为基础并集合闽西和赣西南的地方主力红军合编而成的。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4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先后转战赣闽边界,进入开辟赣南、闽西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3月,赣西南、闽西苏维埃相继成立。4月,中共闽西特委将闽西地区的红军合编,组成红12军。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3军,是一支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部队。它的前身诞生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商南、六霍起义的烈火之中。1930年12月,由六霍、商南起义的红3师一部和红2师两个连以及六霍补充营合编为红1军第3师第7团,共500余人,匡继学任团长。红7团成立后,投入了第1次反“围剿”斗争。1931年1月,红1军和15军合编为红4军,红7团改为红军第4军独立团。2月,独立团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央教导第2师,肖方任师长,王小亭任政委。3月,中央教导第2师和鄂东警卫第2团组成红4军第12师,许继慎任师长,庞永俊任政委。6月,毛正初领导的六安独立团编为红12师第35团。10月,以红12师师部和第34团为基础,另调第10师第28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66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部队。其前身是以少数红军为骨干,分别于1937年、1938年、1939年在冀晋地区组成的30余支抗日游击队。其红军骨干中有在长征中给朱德总司令等总部首长担任警卫任务、后为八路军军部警卫团11连的部分警卫战士,有参加过平江起义、坚持过井冈山斗争的红军第5军第13团一个连的部分红军战士,有第120师第359旅雁北支队的部分战士。  相似文献   

12.
君威 《军事史林》2006,(6):35-38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军是由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第6军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一、红四方面军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第115师、第129师.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3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部队。其前身是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闽浙军区挺进师,红军闽西南抗日讨蒋第4、第5支队,红军闽南独立第3团组成。1938年2月,在闽南和闽西南坚持斗争的这部分红军部队,在福建龙岩白土镇整编为新四军第2支队,辖第3、第4团。第4团后来发展为第23军。  相似文献   

14.
邝继勋同志,1927年入党。历任洪湖革命根据地红6军军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4军军长和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25军军长等职。1933年6月,被张国点秘密杀害,时年仅34岁。坚定不移地走革命的道路邝继勋同志出生在贵州思南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本姓旷,参加红军后改姓邝。少年时代受辛亥革命的影响,随友人入川,参加了反对清政府的保路同志军。1912年应募到川军赖新辉(又称赖心辉)部当兵,因作战勇敢,刻苦学习军事技术,逐级晋升为营  相似文献   

15.
<正>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创建和领导武装力量,这些武装力量起初叫工农革命军,后模仿苏军也叫红军,1930年后逐渐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红军来源有三:一是全国各地近百次起义、暴动保留下来的武装,二是中国共产党通过兵运工作成功策反的武装,三是整合、改造的农民武装。据考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出现了35个军的番号,其中有成长为中央主力红军的朱毛红4军、湘鄂西红3军、  相似文献   

16.
初冬,塞外北疆沈阳军区某部演习场上,"红""蓝"军对抗正如火如荼展开。当"蓝军"飞机从天空出现,"红军"使用新型雷达进行跟踪,"蓝军"飞机使用电磁波进行干扰,"红军"雷达采用激光红外视频系统进行跟踪。只听"红  相似文献   

17.
无奈的抉择 ——红一方面军先行北上陕甘 中共中央在实现了一、四方面军直接会合的战略目的后,鉴于国民党加紧封锁懋功地区和红军给养难于解决等不利情况,决定红军继续前进,实现在川陕甘建立新的根据地的战略方针。早在6月16日,中共中央就发出《为建立川陕甘三省苏维埃政权给四方面军电》,明确指出了今后红一、四方面军总的方针应是占  相似文献   

18.
报刊文摘     
我军最早建立的军团我军最早建立的军团是1930年6月中旬在闽西长汀成立的红1军团。该军团是以红4军为基础并合编闽西和赣西南的地方主力红军合编而成的。  相似文献   

19.
陆军第20集团军,是一支诞生于闽东、源自于闽浙地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部队,是一支现有陆军军级单位中仅有的一脉传承下来的新四军种子部队,  相似文献   

20.
周逸群同志,在二十年代初就投身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是我党最早培养出的军政兼优的指挥员之一。他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后又和贺龙同志一起创建了湘鄂西苏区和中国工农红军第2军团。历任中共湘西北、鄂西、湘鄂西特委书记和湘鄂西联县政府主席,红军第6军、第2军团政治委员和党的前委书记。1931年5月在一次战斗中不幸光荣牺牲,时年35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