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没有机会驾驶战鹰翱翔蓝天,却是战鹰放飞的"把关人";他,没有机会驾驶战鹰守卫领空安全,却是战鹰安全的"守护者"。19年如一日默默奉献在机务一线,不仅是年复一年简单的坚守,更需要淡定和从容。面对家庭灾祸和航空公司  相似文献   

2.
塞外草原深处,有座红色的山峰,山顶上哨所里的官兵常年担负着保障"空地对话"的重任:战鹰出击、返航的指令由这里源源不断地传达,进出空域的"通行证"在这里随时随地"签发"……近日,记者来到沈空某场站对空台,与这群"放牧"战鹰的官兵们共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升旗。每当节假日,战士们总是盛装出席这场特殊的升旗仪式。没有旗杆,他们就把天线当旗杆;没有音乐,他们  相似文献   

3.
从小痴迷绘画的王光辉,儿时稚嫩的笔下,画得最多的是飞机、坦克和大炮。当他一笔笔专注地描绘共和国战机时,不曾想到,长大后自己会成为一名光荣的空军,护卫着一架架战鹰飞上蓝天、展翅翱翔!多年后,在空军装备生产一线默默耕耘30载的王光辉又很庆幸,庆幸自己选择了军人这个职业。他总是感到很幸福,那些与战鹰为伴的日子里,他从一个驻地区最基层的军代表,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总军代表,虽然岁月更迭、鬓生华发、青春不再,但能为共和国空军的  相似文献   

4.
正从驱鸟队到炊事班,苏伟标尽心尽力,入伍13年来为保护战鹰做出了贡献。"苏大厨,今晚吃啥菜啊?"广空某场站场务连战士李广辉口中的"苏大厨"正是他们连队的四级军士长苏伟标,因其做得一手好菜,被连队官兵亲切地叫成"苏大厨",然而,真正被官兵所熟识的是他的另一个称号——"神枪手"。初见苏伟标,皮肤黝黑,身材瘦削,略显腼腆。细看之下,他总眯眼,一双眼睛好像有大有小,他笑着说:"十年打鸟,瞄准射击一个重复动作,有职业病了!"有一次出任务,驱鸟队发现有只老鹰在机场附近盘旋,大家正准备拿起枪瞄准,老鹰又不见了,苏伟标知道老鹰感觉敏锐,如果一次没打中后面将更难以  相似文献   

5.
正改革开放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给航空工业洪都(以下简称洪都)这个有着共和国长子之称的老航空企业带来了新的希望。从此,一个又一个机型,一架又一架战鹰不断从洪都这块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呼啸冲天,让中国和世界的天空留下了洪都战鹰矫健的身影。战鹰蝶变扬我国威强5,中国自行研制的超音速喷气式攻击机,这款洪都于20世纪60年代研制成功的飞机,从服役起一直深受中国  相似文献   

6.
2000年盛夏的一天。海军某机场指挥塔台上,一位身材魁梧的北方大汉,手持话筒,果断地发出一个个指令,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天地之间穿梭的战鹰。他就是驻青岛海军某部原大校副团长、我国第一代舰载直升机特级飞行员陈金龙。  相似文献   

7.
保伞兵,对于呼啸而过的战鹰来说,他们是默默无闻的一群。保伞兵每天的工作就是在飞行员上天之前把伞包好,飞机返场之后把伞收好。这一包一收的工作,却是航空救生的重要一环。所以,飞行员都把保伞兵称之为"生命的保护神"。  相似文献   

8.
一位34岁的年轻军人,曾驾驶战鹰在蓝天上翱翔了600多个小时;驾驶军舰在海洋连续航行70多个日夜;在蓝天与大海之间他走过了16年的军旅历程,在绿色的生涯中留下了一道道闪光的足迹……  相似文献   

9.
蓝天,白云,战鹰……崔文斌从小就对辽阔瑰丽的蓝天情有独钟,特别是对翱翔九天,气吞万里的共和国战鹰群,更是心驰神往,渴望着有一天自己也能飞上蓝天,成为共和国的巡天骄子。  相似文献   

10.
深冬,寒风凛冽。在急促的铃声中,北海舰队航空兵某飞行团的空勤人员,全副武装,直赴渤海湾某机场。为目睹战鹰的风采,记者随部队走进了机场。眼前,各类车辆一字排开,各部门保障人员忙而有序,一架架战鹰蓄势待发,该团昼夜飞行训练拉开帷幕。中午12点10分,记者在飞行休息室看到,团参谋长张辉琨正组织飞行前的再准备。突然,一颗绿色信号  相似文献   

11.
在人民海军翱翔海天的战鹰阵列中,有一型我国自行设计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战机,那就是——“中国飞豹”。 “飞豹”上天,世人注目。为“飞豹”呼啸海天签发“通天证”的是海军驻某飞机制造厂军事总代表李鸣。在鲜为人知的军代表岗位上,李鸣和战友们用心血和智慧托起一架架战鹰飞向海天。  相似文献   

12.
中国战鹰起飞历程据《解放军报》1999年7月28日李溪报道从新中国成立到人民解放军建军72周年。中国制造的多种型号战鹰,已展翅翱翔在万里云天! 1949年11月11日,人民空军正式成立,并进口苏联“雅  相似文献   

13.
在秦岭深处,有着这么一群人,他们常年与深山为伍,与油罐为伴,守卫着蓝天战鹰的"血液",他们深山铸信念,精武写忠诚,为人民空军高飞远航加油。他们就是兰空某油料技术保障大队,他们有一个自豪的名字——深山油料兵。  相似文献   

14.
颜新文  陈汉忠 《国防》2002,(9):43-44
在祖国的东南沿海,活跃着一支水上劲旅——某部水上运输大队。他们长年累月担负着战区部分机场油料和近海部分岛屿战备物资的水上运输任务。岁月悠悠,涛声依旧。面对不断变幻的世界军事格局,水运大队官兵把“打得赢”的发条上得足足的。无论是盛夏酷暑,还是数九寒冬,他们都始终如一,夜以继日地为战鹰输送“血液”,保证战鹰随时升空作战。  相似文献   

15.
8月中旬的一天,“敌”8架轰炸机超低空向我沿海某机场扑来。我机场立即响起急促的空袭警报声,我值班战鹰紧急起飞迎敌。我人员和装备疏散过程中,“敌”机已窜入我机场上空,投下数枚炸弹,机场部分跑道和设施顿时硝烟弥漫、火光冲天、处处弹坑,我后续战机和空中战鹰无法安全起降。  相似文献   

16.
蓝天很美,海天更壮美。作为一名海军航空兵飞行员,张军生每次领略这壮美的景色都有独特的感受。1997年3月22日下午,张军生登上98号飞机的后座。这是他第三次对飞行员程海林实施仪表带飞训练。16时19分,战鹰呼啸着跃上万里海天,按规定动作收起落架飞入空域。突然,座  相似文献   

17.
远航五大洋的出访舰队有他们亲手改装的战鹰;硝烟弥漫的演习场上有他们亲手改装的战鹰;军委首长亲临视察的检阅场有他们亲手改装的战鹰。他们默默耕耘于万里海疆的蓝色国土,攻克了一道道航空领域上的技术难关,构筑起一个个人机界面的平台。他们的科研成果填补了我国航空领域多项空白。虽然他们只是一个仅有十人编制的小研究室,却在航空装备领域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就是——海军装备研究院某电子系统研究室。  相似文献   

18.
豫西南某地,重峦叠嶂,群山连绵。在那山与这山之间,驻扎着济空某编余飞机储存中心,一支特殊而又神秘的部队。他们管理维护的飞机机型庞杂,既有参加过抗美援朝作战的,也有仍在担负战备训练任务的,其数量之多,堪称亚洲之最。群鹰静卧山谷,等待一朝飞天。统领这群"老鹰"的人,就是被总部表彰为"十一五"期间装备管理先进个人、被官兵誉为编余战鹰"领头鹰"的周广明。  相似文献   

19.
他的身后是广阔的蓝天,他的胸中有着满腔的责任。他沉着,冷静,宽容,坚定,爱上他让我拥有着实在的温暖。我们有着很多特别的“第一次”:第一次见面,是飞行刚刚结束,他身着飞行服匆匆赶来;第一次约会,选择的是沿着机场散步,聊着他那不平凡的事业;第一张合影,是用蓝天白云下的战鹰做背景。……没有鲜花相伴,没有美酒助兴,我的爱情是这样特别地开始,又是特别地发展着。  相似文献   

20.
海事广角     
《现代舰船》2011,(5):6-7
1.夜鹰翱翔2011年3月11日,北航某舰载机部队数架战鹰轰鸣、灯光闪烁,随着指挥员部队长齐向龙一声令下,一架架舰载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