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父亲钟怀德     
俺爸走了,没有留下一句话。在我的记忆里,只有他那慈祥、平和、从容的眼神,虽然无声无息、无牵无挂,却饱含着父爱,充满着期待,给我以力量。也许父亲走得了无憾事,但对我来说,却成了永久的遗憾。因为他老人家走的时候,我不在他的身边。大概人生就是这样,许多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是觉得欠父亲的太多,而又永远失去了弥补的机会,未免让人难以释怀、时时悲伤。  相似文献   

2.
怀念父亲     
父亲离开我们已整整20年了。这些年来,父亲却常在梦中回来看我。每次与父亲见面,我都泪湿枕巾。 父亲走的那年,我当兵在外。那天上午,通信员给我送来一封电报。我的心一紧,赶忙拆开,啊!“父病危,速归。”还没来得及动身,第二封电报又到了我手上:父病故。顿时,我泪如泉涌。在回答同志们  相似文献   

3.
我在北国的军营里朝着家乡的方向遥望,那里是父亲生活了一辈子,想走却没能走出来的地方。如今,父亲已永远安眠于故乡的黄土之中,但那些令我痛彻心脾的回忆却时时撕扯着我的心,让我愧疚、痛苦万分。最让我不能释怀的是父亲在最后时光里还费力伸出的3个手指,那仅仅代表着他最引以为荣的三儿子吗?  相似文献   

4.
父亲     
父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都在生养他的那片土地上耕作着、收获着,不辞辛劳。 在我的记忆里,儿时家里很穷,吃顿饱饭都算是奢望。一天晚上,父亲带我到村里看皮影戏。突然,爷爷过来从衣兜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把皱皱巴巴的钞票,硬往父亲手里塞。父亲却是坚持没要。当时,我很不明白,家里那么缺钱,父亲怎么就是不要呢?长大后,父亲念叨起此事,总告诫我们:人可以穷,但志不能短。 搞生产队的一年,父亲负责看菜园和卖菜。一次,大姑买菜没钱,便对父亲说:"姐就买一点点,就别记账啦!"父亲答应了。大姑走后,父亲悄悄从口袋里摸出钱  相似文献   

5.
直线与曲线     
隆冬一日途经雁门,看见一车辆满载煤车吃力地缓慢爬着坡,而且基本上不走直线,而是"S"曲线。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农村,给地里送肥料途经一个陡坡时,父亲每次拉着架子车都要在坡上左一拐右一拐地走,当时就好奇地问父亲为什么不直着走,那样不是更近吗?何必拐来拐去,走的路更长。  相似文献   

6.
直线与曲线     
隆冬一日途经雁门,看见一车辆满载煤车吃力地缓慢爬着坡,而且基本上不走直线,而是"S"曲线。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农村,给地里送肥料途经一个陡坡时,父亲每次拉着架子车都要在坡上左一拐右一拐地走,当时就好奇地问父亲为什么不直着走,那样不是更近吗?何必拐来拐去,走的路更长。  相似文献   

7.
爷爷和他那枚军功章,总是在我每逢庸懒和斗志低落的时候,鞭策着我,给我信心,给我力量,让我一次次地战胜困难。爷爷在我还未出世时就走了。在我开始懂事时,父亲总爱拿出爷爷留下的那枚用红布包了一层又一层的军功章,给我讲有关爷爷长征的历史和军功章里传奇的故事。爷爷的故事感动了我。 18岁那年,我怀着美好的憧憬如意地走进了绿色军营。临行前,父亲特将  相似文献   

8.
八一这一天,是父亲的生日。父亲原本没有过生日,因为爷爷奶奶走得早,父亲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当兵后,父亲把自己的生日改在了八一这一天,他还把母亲的生日也改在了这一天。父亲当兵的时候,应该是上世纪40年代初吧。那时他也就是十八九岁,却已经结婚生子,家境还算不得差。有那么一天,他丢下家人,跟部队走了。这一走,就走了几十年,走出了几千公里。他参加过淮  相似文献   

9.
刘弥群 《军事历史》2005,(10):50-53
1986年10月7日.敬爱的父亲离开了我们.至今已经快20年了。虽然时光易逝.但父亲的音容笑貌却永远留在我的心中。父亲的一生与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联。父亲的一生忧国忧民.始终走在中国革命历史的潮头.历尽大浪淘沙.波澜壮阔.跌荡起伏。他在我的心中.不仅是新中国的一代开国元勋.更是一个慈祥和蔼的长者.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10.
高考落榜后,一心向往大海的我,放弃了复读的机会,决定投笔从戎,也了却父亲一生的心愿。据云说她很早就对我产生了好感,只可惜我“情窦未开”,对此全然不知。我当兵要走的时候,她送我去火车站。路上千叮咛万嘱咐,让我到南方后要注意身体和安全,临别前又把一封信偷偷地塞进我的口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有关父亲和他父亲的故事。我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说起这个故事。我妈妈随军有五六年了,还是父亲第一次在我面前说起他的家庭。父亲是名普通的基层部队主官,在我最初对军营的记忆里,整天他的身影忙得像我小时候玩的陀螺。只是这些天来父亲似乎轻松了许多,于是我才听到他的述说……  相似文献   

12.
正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父亲一直给予我绿色的满满的爱,所以我爱军装绿的人生。我的父亲是一名军人,一名以军人自豪的父亲。父亲离开我已7年了,他对我的爱却永驻我心。父亲把他的大半生都奉献给了军队。我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受环境熏陶,对当一名军人充满了向往。长大后我也成为了一名军人,在谈婚论嫁的年龄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只找军人,所以我的爱人也是军人。因为父亲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给我绿色的满满的父爱,所以我爱军装绿的人生。  相似文献   

13.
他对患病的妻子说,我不会让你“走”在我前头,这是我作为丈夫、作为孩子父亲的责任。在徐立振的心里——这是农九师一六六团十三连的一户人家,男主人徐立振是团水暖公司的经理,今年已经59岁了。女主人原是十三连的职工,现患病在家。他们家有两个女儿,现在都已成人成家。  相似文献   

14.
很早以前,中国就有个母亲节,赞颂母亲,表达母爱的报道文章也特别多,可是,人们对父亲似乎关注不多,因为父亲是威严的。我也有一个严父。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与父亲的沟通很糟糕。但是,当我渐渐长大,并且也将为人父的时候,我对父亲理解了很多很多……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信     
父亲来信了一句句鼓励的话儿语重心长信里有谆谆教导也充满几多期望读罢信我仿佛看到父亲期待的目光读罢信我感到有一股热血在心头回荡父亲的信教我不再想家父亲的信让我变得更加坚强父亲的信教我堂堂正正做人父亲的信让我有了抱负和理想父亲的信使我感到重任在肩父亲的信给了我奋勇前行的力量父亲的信@李珂$65575部队72分队~~  相似文献   

16.
父亲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听母亲说,连续生了两个女儿之后,第三胎生了我这么个宝贝儿子。父亲高兴得要命,说他这辈子有指望了。我小时多病,父亲经常三更半夜地去找医生,连脚都跑起了茧。虽然后来母亲又超生了小弟,但父亲却总是宠着我。父亲凭着无师自通的石匠手艺负担着我们姐弟几个的学费。尽管父亲干得很辛苦,可我看着越来越惨淡的家境,还是一个劲儿地说父亲的不是,埋怨他没有别人的父亲精明、能干。父亲只是经常叹着长气,一声也不吭。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工作分配没能如我所愿,被分到了全区最偏僻的一所乡村小学。我把这件事又归咎到了父亲…  相似文献   

17.
父亲     
那年7月末,随着火车徐徐驶入宝鸡、临潼, 我终于耳闻到家乡那种淳朴、亲切的乡音了。离家还有一段距离,下了车,我向不远处的长途站走去。“喂,老乡,要不要送你过去?”一个标准的关中乡音从旁边传来。我转过身没有犹豫,将并不很沉的行李放在了车上。“你也上去,一起走。”他又来了一句。我的目光不禁停在了他的身上,那么瘦弱、单薄,能行吗? “哦!不了,我走过去。”他没有言语,只是冲我厚道地笑笑。就在他转身的瞬间,我想起了那个久违的笑,那个形似父亲般的微笑。  相似文献   

18.
无书不成眠     
对书的热爱,缘自年少时家庭的熏陶,缘自一个书香门第最基本的亲近和认同感。 我对书的感情是父亲潜移默化培养的。在我尚未进入学堂,父亲就给我买了一堆的小人书。因为不认字,儿时的我理解起那一大堆小人书的内容非常吃力。为了能在小伙伴面前展示自己讲故事的能力,每天晚上我都会在老家昏黄的煤油灯下,缠着父亲教我识字读书。父亲总是对我说:"好书不厌千回读。"当时我虽然不懂,但也郑重地点点头。后来我想,父亲用几本小人书就让成天玩得像个小野人似的我乖乖地入了龙套,这一招实在是高!在我幼年时祖母时常指着我的小脚对我们兄妹说:"有字的纸张不能踩!"长大后,长辈们  相似文献   

19.
父爱     
高中毕业后,我毅然穿上了军装,告别父亲和家人,来到西藏高原。 父亲在旧社会只念了两年私塾,尽管识字不多,但对儿女的深情厚爱却深埋在心底。在西藏边防,每封家信总是寥寥数语,“天冷了莫忘加衣服”、“晚上要盖好被子,小心着凉”。多少次,父亲反复叮嘱家人:“家事小,国事大,不要让孩子分心……”由于父亲的谆谆教诲,我进步很快,两年后,我考上了军校,春节回家父亲高兴得合不拢嘴,逢人便夸我为家争了光。当干部后,父亲的来信总是鼓励我要奋发向上,团结同志,勤奋工作,改掉坏脾  相似文献   

20.
父亲(散文)     
父亲(散文)赵峰父亲已离我而去。军旅生涯十几年,仍没有走出当初父亲站在小站送我去当兵的视线。每当想起父亲,就想到十年前父亲电召我参军的情景……一纸“速归”的电报,让我踏上了匆匆的归途。坐在火车上,我心里象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父亲的电报简直就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