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岩 《环球军事》2014,(24):61-61
伊朗官方伊通社24日报道,伊朗和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决定,将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的最后期限延至明年6月30日。  相似文献   

2.
胡小刀 《环球军事》2012,(19):27-29
近日,针对伊核问题日趋白热化的倾向,伊核问题专家、美旧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学者、伊朗核谈判前发言人侯赛因·穆萨维恩(HosseinMousavian)在美国《今日军控》(ArmsControlToday)杂志(2012年7/8月刊)上发表了题为《伊朗核争端:根源与现有选项》(TheIranianNuclearDispute:OriginsandCurrentOptions)的文章,穆萨维恩剖析了伊朗核问题的历史由来,总结了近期伊核会谈的具体情况,并对伊核问题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智宇 《环球军事》2012,(6):12-13
2月中旬以来,伊朗密集宦示核发展“重大成就”,高调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有关伊朗加速浓缩铀提炼活动最新报告,美国、以色列对伊容忍度降至10年来的谷底,剑拔弩张的伊核危机紧张局势正处于战与和的临界点。伊核会谈重启有望,伊朗弃核几无可能,对话与协议执行均有可能出现停摆,军事对峙引发擦枪走火的可能性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4.
力行 《环球军事》2008,(12):1-1
6月7日,伊朗新一届议会议长拉里贾尼指责国际原子能机构在伊朗核问题上纠缠不清,并称国际原子能机构如果继续在伊核问题上制造紧张气氛,将会给该机构带来麻烦。拉里贾尼的强烈言辞使伊核问题再一次吸引了世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兵团建设》2006,(3):40-41
连日来,伊朗核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像伊拉克战争一样,伊朗核危机一旦摊牌,对世界带来巨大的冲击将不可避免。伊核危机的由来是什么?伊朗缘何铤而走险?伊核危机如何牵动着大国博弈?伊核局势可能会出现哪几种前景?请看本刊根据《人民日报》、《瞭望新闻周刊》、《中国青年报》有关报道汇集的这篇——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社会的呼吁、劝说以及美国的军事威逼下,伊拉克终于在11月13日作出了艰难的抉择:接受联合国安理会于11月8日通过的有关伊拉克问题的1441号决议。11月25日,首批由17名专家组成的联合国武器核小组乘专机抵达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并于27日正式恢复中断了4年的对伊武器核查。 伊垃克常驻联合国大使杜里当天向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递交了由伊拉克外长萨布里签署的信函,表示伊拉克接受1441  相似文献   

7.
阮洋  白莹 《环球军事》2014,(6):13-15
当今世界,核武器的地位和作用仍不可替代,因此尽管国际社会对实现“无核世界”期待很高,核大国也高举“核裁军”大旗,做出了许多象征性行动。然而,世人看到的却是更加复杂和充满变数的核形势,除了近期备受瞩门的口本核问题外,朝核、伊核等诸多热点问题依然悬而未决,“无核世界”的建立依然是…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侵略战争的急先锋日本于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时,日本拥有各种类型的作战潜艇64艘。从太平洋战争爆发至1945年8月15日战败投降,日本建造了117艘潜艇,接受德国转让潜艇3艘,共拥有大中型潜艇184艘。日本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潜艇主要有:伊-9型、伊-12型、伊-13型、伊-15型、  相似文献   

9.
今年8月31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报告,确认伊朗没有按照安理会第1696号决议,暂停铀浓缩活动。这使世人的焦点从伊朗是否停止铀浓缩活动,转向了面对伊朗的核问题该怎么办。对此,美国总统布什再次重申:决不允许伊朗拥有核武器,并正式将美国的全球反恐战争重新定义为“反伊斯兰法西斯战争”。那么,美国能否成功推动国际制裁或采取单独行动?伊朗是否会强硬到底?伊核技术“三级跳”伊朗核问题主要是在今年初开始恶化的。短短8个多月的时间伊朗核技术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三级跳”。第一步,恢复核燃料研究。今年1月3…  相似文献   

10.
正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世界体系和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和演变的时代背景下,国际权力结构加速重构,世界核力量体系快速转型,国际战略稳定面临历史性挑战。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的"退约"模式引发了新一轮的军控危机,朝核问题和伊核问题的"举步维艰"增添了全球的核扩散风险,以美俄为主导的核力量现代化进程呈现出加快推进的发展趋势,由核力量现代化发展以及国际核态势变迁所引发的全球核危机甚至核战争风险进一步增大。  相似文献   

11.
奥巴马总统近日表示,伊朗能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研发出核弹。随着伊核谈判迟迟无法取得进展,美伊间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日趋增加。美国极有可能发动或卷入对伊战争。战争的后果会是什么呢?除了战争,还有别的选项吗?  相似文献   

12.
声音     
《环球军事》2010,(2):5-5
“奥巴马辜负了美国与世界人民的期望。伊核项目已经谈得老掉牙了,美国及其盟友像是演电视剧似的没完没了。美国伸向我们的是制裁之手。”——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呐贾德2009年12月23日再次表示,拒绝将2009年年底作为答复联合国要求伊朗将其多数低浓缩铀运往海外协议的“最后期限”。  相似文献   

13.
3月20日,美国不顾国际社会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的呼声,执意发动了对伊战争。美国原以为,经过12年制裁的伊拉克军队已经不堪一击,强大的美军三四天时间就可以直捣伊首都巴格达。然而战事却大出美军意料。美军不仅未能速战速决,自身反倒挫折连连。 “斩首”、“震慑”未能奏效,伊军仍在顽强抵抗 按照美军战前推断,伊拉克已人心思变,军队士气低落。只要尽快拿下萨达姆并给伊军一击,伊拉克的抵抗就会土崩瓦解。于是战事一开始,美军于3月20日凌晨突然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围绕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国际外交努力在进行的同时,以美国和以色列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情报机关却早已针对伊朗核项目展开了“秘密战争”——情报战和间谍战。日前,伊朗情报部门对外宣称,破获了以色列“摩萨德”在伊朗境内安插的专门暗杀伊核科学家的间谍网络,10余名“摩萨德”特工被逮捕,而且伊朗情报机构也成功渗透进“摩萨德”当中。伊朗与以色列之间进行的“暗战”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自1997年10底以来,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危机四伏。美国厉兵秣马,随时准备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伊拉克则软磨硬抗,并发誓要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竭尽全力”自卫。于是,海湾危机愈演愈烈,从而成为当前国际社会中的热门话题。 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是海湾战争的后遗症。海湾战争后,为了惩罚伊拉克,联合国安理会于1991年4月3日通过第687号决议,继续对伊拉克进行经济制裁,并要求伊拉克在国际监督下销毁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包括所有核、生、化武器和射程在150公里以上  相似文献   

16.
近段时间来,随着伊朗核问题的不断升级,特别是面对伊朗政府的强硬立场,美国政府自然也是毫不退让,并一再宣称不排除使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海外媒体也不断曝出美国如若对伊动武将采取何种方式的种种版本,使这一问题成了当下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在“本期专题”里,我们特就此及相关问题作一集中报道,希望引起读者关注。——编者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以色列有意炒作伊朗核威肋,发出咄咄逼人的战争宣言。而伊朗也不示弱,表示要“先发制人,到底是为了吓唬对方而虚张声势,还是真的以伊一战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8.
美军用什么新武器装备对付伊拉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布什政府依照“先发制人”的战略,紧锣密鼓地展开打击伊拉克的战争准备,国会也通过了总统对伊动武的授权,达使海湾地区再次战云密布。各国的军事专家在猜测美国是否会对伊动武的同时,也十分关注美国在这场有可能爆发的战争中将亮出什么新法宝。事实上,美国针对前几次局部战争中暴露出的问题,在阿富汗战争前后已对现有武器装备进行了很多改进。  相似文献   

19.
坦克装甲车辆隐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3月20日,美英发动了准备已久的“打伊倒萨“战争,其中坦克装甲车辆再次成为美英对伊地面进攻的“主角”。坦克装甲车辆是一种集“防护”与“攻击”于一身的机动性武备,其中,高强度的“防护”性是该种武备区别于其它武备的最重要的特征。从坦克诞生起,其设计者就开始关注坦克装甲车辆的防护问  相似文献   

20.
国际军事历史委员会是民间性国际学术团体,创立于1938年,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世界历史科学大会的分支机构之一。从1975年起,它每5年召开大会一次,每年召开专题研讨会一次。第19届国际军事历史研讨会于1993年7月17日至7月24日在土耳其历史名城伊斯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