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全面抗战时期文人论兵的历史背景:首先是精神意识上的积蓄准备,新文化运动成为当代文人特殊的成长历程;其次是五四运动以来文化界社团化程度的空前提高,为文人论兵提供了重要平台;第三是抗日战争的现实需要和文人对时代性与现代性的追求;最后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化革命运动以及正确的抗日政治主张,对文人论兵产生了重要的榜样昭示作用,同时也争取并团结了大批爱国知识分子,从根本上奠定了全面抗战时期文人论兵的基调。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有鲜明的特色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历史久远 ,著述浩繁 ,学术成就丰富 ;有较强的哲学思辩性和高度的理论概括性 ;崇尚道义 ,追求和平 ;注重奇谋 ,力求智取 ;百家争鸣 ,有非兵家论兵传统。  相似文献   

3.
《吕氏春秋》在吸收兵家和前人军事思想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其军事主张。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它主张“兵不可偃,用兵行义”;在战争与政治的关系上,它非常重视民心向背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主张“行德顺民,用兵有时”;在治军方面,它主张“选练精锐,恩威兼施”;在用兵指导思想上,它主张“知彼知己,贵速待时”。其中有些观点弥补了兵家学说的不足,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春秋战国时代诸侯纷争、百家争鸣的特殊历史环境下,兵学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浓郁的地域特征。与兼有道家和阴阳数术特点的南方兵学不同,齐国兵学倡言虚实用兵之道。它拥有孙武、孙膑及稷下兵家一大批兵学巨子,理论建树丰富,并能以宽广博大的胸怀不断吸纳他人的思想精华,所确立的军事原则和方法统治了鸦片战争前数千年的中国战争史,至今还不断给人以新的思想启迪。值得指出是,齐国兵学的形成与发展,直至最终成为中国传统兵学的主流,与《孙子兵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权书》与《孙子兵法》异同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书》是宋代文人苏洵的一部论兵著作,它对宋代孙子学乃至整个兵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探讨了《权书》与《孙子兵法》兵学思想上的异同,对苏洵用儒学诠释兵学思想的尝试作了客观、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妙笔话兵圣 挥洒论兵经──读《孙子评传》沙丹反映一代兵圣孙武的生平及其兵学思想的佳作《孙子评传》已经面世。它是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华文化名人评传丛书兵家系列中的一部,由黄朴民博士以数年潜心孙子研究之积累,精心编纂而成。全书分上、下两篇,计14余...  相似文献   

7.
魏鸿 《军事历史》2020,(3):10-19
宋代是中国古代兵学发展的高潮期,在"崇文抑武"的大背景下,文人成为兵学研究主体,文人论兵蔚为风潮。兵学儒学化更为深入广泛,尤其表现在战争观、战略思想、作战指导思想和治军思想等方面。宋代兵学文献的繁荣并未对军事实践产生积极牵引,个中原因复杂,探讨兵学与国家战略、将帅选任以及军事技术演进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加深对宋代兵学以及军事的认识。宋代兵学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兵学和军事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魏晋时期,战乱频仍,非兵家类子书亦重视军事。其作者多有实战经历,子书中军事思想成为作者思想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军事思想内涵包括:认为战争目的是"存亡禁暴","世乱则威之以师旅";主张将帅应具备智勇、坚重、深藏等素质;强调用兵要充分利用地形,发挥"北骑南水"的优势,灵活使用阵法。魏晋非兵家类子书论兵呈现出不重理论、重战术的实用主义倾向;与经史文献的联系较为密切;注重整合众多子学流派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9.
曹操是三国第一流的军事家、战略家,他在军事实践与理论研究中为后人留不了宝贵的遗产,今天重温、总结一下他对战争形势、战略、战术思想,不是没有裨益的。 军事形势家的胸怀 对战争形势的正确分析,是军事家不可或缺的素质,历来为兵家所重。《汉书·艺文志》根据西汉任宏的分类,列为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四家。前两家是兵家的主流与正宗,后两家是兵家的末流与旁门。论形势,曹操就是以军事形势分析见长的军事家。 《孙子·计篇》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指出战争事关国家存亡、军民生死,必须严肃地对待。这就要求军事统帅在制定战略、战术之前,  相似文献   

10.
商鞅,又称卫鞅或公孙鞅,他不仅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改革家,而且也是著名的军事战略家。据《荀子·议兵篇》记载,“齐之田单、楚之庄跷、秦之卫鞅、燕之缪虮,是皆世俗之所谓善用兵者也。”《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兵权谋家:“兵家:权谋,《公孙鞅》二十七篇。”商鞅军事哲学思想,举其大要,约有以下诸端。一、重战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诸侯混战、战争纷起的时期。对待战争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先秦诸子多数认为兵为凶器,战为暴事,即所谓:”春秋无义战”,主张消兵弥兵。与众不同,商较认为战争存在是一种必然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三个必胜"的提出,既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原因的历史揭示,又是对当下世界局势发展的现实关照;既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又是政治与道德的统一,更是中国和平发展与世界共同繁荣的统一。可以说,"三个必胜"以历史为镜鉴,启迪人们珍爱和平,积极面向未来,维护国际公平正义,集中揭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昭示。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主席指出:“从严治军是毛主席、小平同志一贯倡导的治军思想,是我军建设的重要原则。在新形势下如何落实从严治军的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①江主席提出的这一课题,是给一切从事军事理论研究者和军队实际工作者下达的一个重要的政治任务。因此,深入研究从严治军这一课题,对于我军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在中国漫长而悠久的历史长廊中,军事领域曾经出现过五彩纷呈、类型多样的战争,建立过上万支不同性质的军队,也涌现了灿若繁星、多不胜数的兵家,撰写了汗牛充栋、流传千古的兵…  相似文献   

13.
《孙子》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人,自然深刻领会中国兵家兵法的内涵,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与发展。在国防建没中,他们的海军利用地形之利,准备未来的反潜作战就是突出的一例。  相似文献   

14.
以《孙子》为代表的中国兵家文化,博大精深,享誉中外。作为一门古代的实用之学,兵学具有很强的功利性质和操作功能。兵家的不少治军原则,如刚柔并济、恩威并施、文武兼用、宽严结合、将权贵一、严明赏罚、统一号令、教戒为先等等,乃是特色鲜明、效用显著的治理思想与治军手段,不但直接应用于治军理卒,也是有效的治国方法。而兵家"杂于利害"的思维方法,"君命有所不受"的变宜原则,"因敌制胜"的用兵手段,也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治国理论。本文揭示了兵家经国治军思想的理论基础,总结了兵家有关经国治军思想的要点,希望以此让人们对中国古代治国思想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孙子》日:“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人,自然深刻领会中国兵家兵法的内涵,并在买践中不断运用与发展。在国防建设中,他们的海军利用地形之利,准备未来的反潜作战就是突出的一例。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读者,我想就如何进一步办好《军事历史》谈点看法: 一、坚定地突出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主题。军事历史作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库”,应突出为现实服务的主题,着重探索古今中外军事历史活动的客观规律,为现实的改革决策、制定国防发展战略提供历史借鉴。而在这方面,我感到恰是贵刊的薄弱环节,表现在缺少紧扣军事改革和军队建设主题,深刻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对现实有指导意义的史学宏论。建议:围绕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改革这个中心,有计划地组织对军事历史与国防发展战略,军事历史与国防政策、军事战略,军事改革与国防建设等重大历史课题的研究,从中发掘出对现实有指导意义的带规律性的东西。例如,通过对中国历史上“寓兵于民”、  相似文献   

17.
赵良 《国防科技》2007,(2):58-61
中国历代兵家注重辩证看待自己所处时代的军事和战争问题,战略目标上注重全与破的协调,战略路线上追求迂与直的结合,战略手段上强调奇与正、虚与实、专与分、刚与柔等诸多致胜因素的辩证统一,从而形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争指导艺术,成为我国军事哲学、军事科学乃至世界军事科学的一部分而光照千秋.本文着重就军事辩证思想在中国历代兵家战略指导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特点和规律,以及对近代、当代军事与战争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兵样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活,要求军人有良好的身体条件。这一条,历代兵家都是很重视的,有的为能征到理想的赳赳武夫、不惜煞费苦心,想出许多花样。最为奇特的择兵方法要数宋太祖的“兵样”法了。宋太租择兵,重在身高。宋史上有这样一段记载;“初,太诅拣军中强勇者,号兵样,分送诸道,令如样招募。”“兵样”就是真人模特  相似文献   

19.
战国末期的学术融合推动了先秦兵家思想的成熟,而《六韬》是继《孙子》之后先秦兵家思想成熟的最典型代表.《六韬》的权谋奇计思想,有别于孙子的"兵者诡道"理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内容体系;《六韬》先进的民本为基础的战争观念,回答了兵家为谁而战的终极提问,确立了战争领域"仁诈合一"的用兵理念;《六韬》对道家思想的继承与改造,提升了兵家宁静致远的精神境界,确立了战争领域"刚柔并济"的用兵原则,增强了兵家思想的弹性与活力.  相似文献   

20.
近代是兵学发展史上的一段特殊时期。在与西方列强的较量中,传统兵学的问题与不足逐渐显露出来,引起了人们的警醒与反思。西方军事理论的引入则部分补充了传统兵学的缺陷与不足,最终使传统兵学逐步向专业化、实践化、科学化的军事学转变。近代兵学载体趋于多样化,除一般意义上的兵书外,还有大量的训练操典、军事教材和有关招募、训练和管理的章程或规定,以及散见于有关军事人物文集中的零星兵学论述等,并呈现出文人论兵的式微,兵学趋向专业化和兵学阐述方式由虚向实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