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前行的进程中,善于总结,勇于创新,不断探寻出攻坚克难的“法宝”,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在新时期,党将继续保持这一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2.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族的复兴,跨越千山万水,历尽千难万险,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在东方大地上奏响了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谱写了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铸起了一座英勇无畏的不朽丰碑.今天,回顾红一方面军长征一路荆棘、险象环生的战斗历程,探求其对于中国革命的独特作用,总结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的60年,是一个以"起来"为主线的民族复兴过程: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人民当家站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全国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更加光明的前景,改革开放富起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领导保证,与时俱进强起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经济社会全面建设又好又快的新发展,科学发展"和"起来.  相似文献   

4.
桑林峰 《政工学刊》2009,(10):11-11
金秋十月,新中国迎来了成立60年的辉煌庆典。当我们热情讴歌中国速度、中国信心、中国力量、中国魅力的时候,最不该忘记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百年苦难史,以及这苦难史所蕴含的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50年前胜利结束的中国抗日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之间的一场殊死搏斗。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英勇的中国人民.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二坚持广泛持久的人民战争.打败了日本法西斯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门周年之际,我们要认清时代主题,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抓住机,发展自己,为防止世界战争的历吏悲剧重演.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科学分析研判世情、国情、军情的新变化,统筹安全与发展、富国与强军,放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就会发现:推进军地资源融合既是统筹经济建设和军事后勤建设的内在要求、顺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的必由之路,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富国强军方策。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正处于迈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关键时期,积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利用红色资源,培养能够担当民族伟大复兴责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迫在眉睫。红旗渠精神集中体现了我党的宗旨,是我党宝贵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我们将时代发展与红旗渠精神结合起来,深入探讨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分析新时代背景下传承红旗渠精神的困境,进而提出有效的传承路径,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实现民族精神和党建精神的传承。  相似文献   

8.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与日本法西斯进行的一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大搏斗,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八年抗战的辉煌胜利,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474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尤其是近代历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是中华民族一洗百年耻辱、实现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命运转换的一个伟大标志,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本次阅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15次首都阅兵。这是中国首次组织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专题阅兵,也是近年来不多见的非国庆日举行的阅兵活动。此次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目的是彰显我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定立场,彰显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和重要贡献,展示我军贯彻强军目标、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奋发有为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10.
我们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讲述更生动的故事,传播更响亮的声音,引导广大兵团干部职工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工作的"善听""、会讲"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结束110周年,也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如今,黄海海战的炮声早归沉寂,黄河边上的硝烟随风飘散,历史已化为人们久远的记忆。而“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作为一条“铁律”牢牢印在了中国人民的心头。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总结中国近百年受侵略、受欺凌的屈辱历史,展望中国和平发展富强的美好前景,立足国际战略高度把握国家的发展大局,历史的启示应该牢记在心。启示之一:要根本摆脱落后被动挨打的历史命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建设社会主…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部署、总动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从主要特点、理论亮点、把握问题三个方面进行解读,从而准确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3.
军政军民团结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政治优势,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对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提出了新要求,站在新历史起点上,军政军民团结工作必须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目标下来认识和推进,坚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和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14.
何雷 《国防》2016,(10):4-7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的英雄壮举.在两年时间里,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历尽千难万险,转战14个省,长驱数万里,战胜了上百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胜利会师于陕甘,成功地将中国革命大本营奠基西北,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崭新局面.长征锻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胜利,就是要继承红军的光荣传统,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不移地走好强国强军的新长征.  相似文献   

15.
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这次大会是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十四五”开局之年召开的重要会议,举国关注、举世瞩目。这次大会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也是一次统一思想、凝聚意志的盛会,对于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促发展、乘势而上开新局,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紧密联系,是当前和今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要实现的战略目标。党的二十大首次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系统梳理、科学阐述,为我们全面认识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引。我们要认真学习领悟中国式现代化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联系,才能坚定自觉、积极主动地投入现代化强国建设,才能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声呐喊,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具体而生动的诠释。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创造了世界现代战争史上弱国打败强国的奇迹,无论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乃至对于整个世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巨大意义,并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这场战争及其胜利,实际上成了新中国的有力昭示。一、中国人民是不畏强权的美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经济上,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已有170多年历史,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发了横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跃居为资本主义最强国,工业发达,实力雄…  相似文献   

18.
正亮点LIANGDIAN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开启了新疆新时期新阶段的新征程,对新形势下兵团工作作出了新的全面部署。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开创新疆长治久安工作新局面、开启兵团屯垦戍边事业新甲子具有里程碑意义,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历史回顾,指出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就是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由中国共产党肩负起领导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积极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积极探索中国特色航天科技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的宏伟目标,既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蓝图,也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报告充分肯定了航天事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全体航天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中国航天科技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