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徐平 《军事史林》2016,(6):52-55
台湾军为1919年后驻扎在台湾地区的日本侵略军的统称. 1895年4月,甲午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当年5月底,日军在台湾北部的澳底登陆,并不断增兵,先后调近卫师团、第二师团和联合舰队共同参加南侵.这期间,日本于台北设立台湾总督府,任命全权负责侵台事宜的海军大将桦山资纪担任台湾总督.9月中旬,日军援兵大至,使侵台总兵力接近5万人.日军随即在台北登瀛书院成立了“南进军司令部”,由率领增援部队来台的“台湾副总督”高岛鞆之助中将任司令官,统一筹划指挥进攻台南事宜.同年秋末日军攻下台南,并控制台湾全境.  相似文献   

2.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一小撮驻台日本少壮派军官联合一些台湾士绅发起了所谓“台湾独立自治运动”。这一“台湾独立”事件虽被制止,但它却说明“台独”从一开始就具有外国势力介入的背景。从此以后“台独”成为一股暗流,不断发展,日益成为破坏祖国统一大业的“毒瘤”。 日本投降后,美国意欲取代日本成为台湾的主宰者。为此,美国一些驻华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后,海防问题开始引起一些有识之士如林则徐、魏源等的关注。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发生后,建立近代海军问题被清政府提上了议事日程。1875年,清廷任命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宜,从而拉开了筹建北洋海军的帷幕。 北洋海军始建时,其舰船从阅沪等地抽调(如“镇海”、“操江”两舰分别为闽沪两厂制造),以后主要从英、德两国购买。1875年.李鸿章花费45万两银子从英国购买了4艘炮舰——蚊子船,这批炮舰于  相似文献   

4.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发生后,沈葆桢临危受命,赴台筹办台防。鉴于台湾生番地区的重要性,沈葆桢审时度势,着眼于台湾防务建设,施行了以“外防内治”为目的的开山抚番政策:开山修路、开禁招垦、增府置县、设立番学等,为促进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巩固台湾防务,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地雷作为一种战术性防御武器,在抗日战争中曾给侵华日军以极大的杀伤。特别是在华北敌后战场上,遍地开花的“土地雷”,使日军闻风丧胆,这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在正面战场上,两名日本将军踩响地雷、被炸毙命的史实,却是鲜为人知的。这两名日本将军,一名是侵华日军第15师团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另一名是第69师团第59旅团旅团长木村千代太少将。前者是在浙赣会战,后者是在灵宝作战中,分别被中国军队埋设的地雷炸死的。 1942年4月18日,美军为对日军偷袭珍珠港进行报复,派遣16架B—25远程轰炸机,从太平洋上的航空母舰“大黄蜂”号上起飞,轰炸日本东京、大阪、横滨、名古屋等城市后,其中5架没有返回航空母舰,降落在中国浙江衢州等机场。为此,日军大本营决定,调遣侵华日军第13、第11军8个师团,约14万人,于同年5~8月,发动以摧毁供美军使用的机场和打通浙赣线为目标的浙赣会战。酒井直次的第15师团隶属第13军,也参加了这次会战。  相似文献   

6.
顾此 《环球军事》2013,(14):48-49
5月9日发生台“广大兴28号”渔船遭菲海巡“野蛮攻击”开始,终于在近两个月的时候,围绕着事件真相的调查,用台外事部门发言人高安6月30日的话说,“双方已进入司法互助程序的最后阶段”。然而,这样的“最后阶段”似乎有点漫长了一方面菲律宾国家调查局的调查报告自6月11日送进总统府后,菲总统府以报告篇幅太长为由,迟迟不批准报告;另一方面台当局也“为免台菲双方结论南辕北辙”为由,认为“还未到适当时机”而选择不公布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7.
60年前的10月25日,侵台日军被迫向中国投降,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彻底结束,台湾和澎湖列岛终于回归祖国怀抱。当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北市举行了接受驻台日军投降仪式,并正式宣布,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新划入中国版图。这是台湾同胞刻骨铭心的时刻,更是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时刻!当时的台湾民众个个泪满两腮,滴滴眼泪中闪烁着爱国的光辉。全岛数百万人游行庆祝,锣鼓动地,爆竹喧天,“光复万岁”、“打倒  相似文献   

8.
18世纪中叶的扶桑之国日本,在经历了壬辰侵朝扩张战争失败后的一个多世纪里,一方面内政纷扰,国力日绌;另一方面,西方殖民者的势力随着其海上力量的发展不断向东亚地区扩展,船坚炮利的荷属东印度公司船只已开始穿过日本洞开的海  相似文献   

9.
鉴于我国尚无边防情报活动历史的系统研究;鉴于研究边防情报活动历史可以建立和巩固边防情报学理论体系的内核,可以增强边防情报学理论体系保护带的力度,可以明晰边防情报活动的外延变化,有利于边防情报学的学科建设.重点从古代、近代和当代边防情报活动的形成与发展角度,研究边防情报活动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1 8 74年 ,日侵台事件引发了清廷的海防大筹议。不久后 ,北洋海军在李鸿章的主持下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1 879年 ,日废琉球的刺激 ,使清廷真正认识到海防的重要性。清廷也终于决心购置铁甲船 ,切实筹建海防。北洋海军也因此得以较大发展。而 1 886年的长崎事件 ,使日本深受刺激 ,其国内迅速掀起海洋扩张热 ,大力扩张海军。同期的北洋舰队在实力上仍然保持了对日本海军的优势 ,但其发展步幅已开始落后于日本。 1 891年 ,北洋舰队应邀访日。又一次深受刺激的日本 ,举国上下以超过北洋舰队为目标 ,倾全力大治海军。日本海军实力迅速增强并在甲午海战中歼灭北洋舰队。  相似文献   

11.
中法战争对台湾防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83年,法国侵略军挑起中法战争,战场集中在越南与中国滇桂边境、闽浙及台湾地区。1884年,“六月,法舰犯基隆,复犯沪尾,均击退之。八月,法军据基隆,铭传退驻台北,法军遂封禁沿海”《台湾通史》,6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这是继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后,台湾又一次遭受侵略的重大事件。台湾在海防上的重要地位又一次凸现,清政府对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举措。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中法战争对清政府台湾防务的影响。一、“御外侮”为主的台湾防务观的完全形成清代的台湾防务观,随着清政府对台湾战略地…  相似文献   

12.
最新军情     
《当代海军》2001,(9):48-48
美海军将在“超级大黄蜂”战斗机上实施提升项目,韩国中止与日本军事交流,美加紧进行NMD试验,俄海农业国航空兵副司令遇难,台希望与美联合军演,意大利开始建造第二航空母舰。  相似文献   

13.
牧洋 《环球军事》2008,(19):28-29
9月1日,台湾“立法院”新一轮会期开始,攸关台当局2009年度的各项预算案和书面施政报告也都早早的送至“立法院”进行审查。此次最引人注意的是台“国防部”所编列的“国防”预算破天荒地从排名第一退居到第三。此外,台“国防部”也将“五年兵力整建及施政计划报告”和“2008年中共军力报告书”送达“立法院”,向当局说明台军建军规划与解放军军力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4.
10月中旬,日本防卫省发布了2014年度预算概要报告(以下简称“军费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在日本“西南海域”的“警戒监视”力度,整编日空自警戒航空队,组成“第2飞行警戒监视队”,通过引进无人驾驶侦察直升机、AAV7RAM/RS水陆两栖战车等装备,完善对“西南诸岛”的防御。由此可见,日本目前正在全面备战钓鱼岛。  相似文献   

15.
李三实 《环球军事》2014,(19):54-56
台湾《自由时报》9月2日报道称,台军新一波的组织及兵力结构调整方案“勇固案”,将在明年7月开始执行,这是台“国防部”日前向“立法院”提交的《五年兵力整建及施政计划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披露的。《报告》显示,“勇固案”将采取能力导向及重点建军模式,减少指挥层级,优化指挥及管制能量,以加快决策及指挥速度。同时,台军员额将由今年底“精粹案”执行完毕后的21.5万人,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战争”虽然写起来只有区区两个字,却意味着社会的毁灭、民众的伤亡、文明的倒退。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 给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造成了空前深重的灾难。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  相似文献   

17.
袭击作为一种战法,至少已有3000年的历史。在中国西周时代,“袭”与“伐”和“侵”有着严格的区别。公开声讨,钟鼓堂堂称之为“伐”;隐蔽行进,不用钟鼓称之为“侵”;轻装突袭,掩其不备才称之为“袭”。不过,这时的“袭”仅限于近距离的偷袭,是一种战术行动。公元前628年,秦穆公企图奔袭郑国,大臣蹇叔曾阻止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意思是使军队疲劳去奔袭较远的目标,还没有听说过。那时为什么不能  相似文献   

18.
1931年9月18日,日本为实现其先占满蒙的战略目标,经过周密策划和精心准备,利用西方国家陷入经济危机和中国内战的时机,发动了侵占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日本的这一行动,既是侵略中国的局部战争的开始,又是世界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第一把战火.以九一八事变为标志,中国局部抗战开始兴起.目前,学术界对于日本关东军在九一八事变中的侵...  相似文献   

19.
张磊  王磊 《现代军事》2008,(2):18-21
根据台湾“立法院“2002年通过的所谓“国防法”修正案,台“国防部”应按年度对大陆的军事能力作系统评估,形成《中共军力报告》,并将该报告连同申请经费的“总预算书”一并送交台“立法院”审查,以加强其审查预算能力。2007年8月31日。台“国防部”将《2007年中共军力报告》送交“立法院”。台军2007年度的“中共军力报告”共包括“台海安全情势”、“中共对台战略”、“中共战略武力与传统武力的规模、部署位置”及“对台湾威胁”等四大部分,其内容涵盖大陆的建军目标、兵力规模、部署位置等等。台湾当局在报告中大肆炒作大陆军力,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70年代以后,边疆危机纷至沓来。中国应如何对付外国的入侵,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巳成为头等紧迫的大事。对于身负军事、外交重任和力倡自强、御侮的李鸿章来说,无疑是一个极严峻的考验。遗憾的是,由于李鸿章在战争与和平、御侮与自强、进攻与防御等重大问题上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因而在反侵略战争中扮演了一个颇不光彩的角色。现就以下问题进行论述。 一、明是和局,阴为战备,以保和局为关键 早在1870年处理天津教案时,李鸿章就主张以武力作为外交的后盾,提出“盖严兵卫正所以保和局也”。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发生后,他进一步提出:“明是和局,而必阴为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