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作战目标群体分析是选择对象群体、分析目标群体的弱点、找出影响目标群体的条件以及确定心理作战主题和标志的过程,是心理作战人员制定心理作战行动方案的基础。深入了解美军心理作战目标群体的识别方法和分析流程,对完善我军心理作战目标分析理论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分析了网络心理攻击效应评估的指标,探讨了网络心理攻击效应评估的模型,其中建立了网络心理攻击效应评估的结构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权重的计算,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网络心理攻击的总效应进行了量化评估,最后给出了网络心理攻击效应评估系统,对网络心理战的作战效能评估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综合美军心理作战及训练相关文件及近几场局部战争中心理战的实施和运用,可以看出美军心理作战和训练具有如下特点:注重战略层次的心理作战组织与运用,加强国家与军队官兵的心理认同与整合;注重作战部队的协调配合,增强信息化体系作战能力;注重针对作战环境进行特殊作战训练,加强官兵的心理攻防能力。  相似文献   

4.
信息时代的各国军队心理战各具特色,但美国军事心理作战理论与实践则是主导当今世界各国军队心理战发展潮流和趋向的重要力量。把握美国军事心理作战发展的历程及其特点,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和揭示心理战发展的内在规律,积极构建、创新和发展适应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要求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心理战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黄建毅  曾宏 《政工学刊》2002,(11):53-54
1 .强化学习力度 ,锻造心理承受力。心理承受力是指承受外界强烈刺激的心理机能。在高技术条件下 ,战场刺激更加强烈 ,军人心理受到冲击和震动将会是空前的。如果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力 ,就会产生一系列消极反应 ,甚至会导致心理崩溃。军事心理学研究表明 ,在战场上军人出现恐惧、惊慌等负面心理表现 ,是对战场环境、空间、作战样式、作战对象的无知和不自由的心理状态。军人对武器性能、作战形式和防护方法了解越具体 ,心理防卫机制越有效 ,心理承受力也就越强。可见 ,心理承受力训练应建立在军人对高技术局部战争作战特点充分认识、理解基…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指挥员谋略心理对作战指挥的影响机制,引入情绪智力作为调节变量,对56名作战指挥员进行问卷调查,运用AMOS7.0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探讨指挥员谋略心理对作战指挥行为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谋略心理与作战指挥行为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谋略心理会显著正向影响指挥员的作战指挥行为;情绪智力对于谋略心理与作战指挥行为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美军心理作战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覆盖联合作战和各军种作战训练的心理作战条令法规体系。本文对美军心理作战条令法规体系的历史发展及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索和分析,对于我军心理战条令法规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两栖作战作为最复杂的作战样式之一,作战环境下各种复杂多变、残酷惨烈及困难重重等各种情况会对作战人员的心理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通过有效强化认知思维能力,磨练战斗意志以及增强心理防护能力,可以达到提升两栖作战人员积极作战心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反恐作战心理训练是现代反恐怖作战行动中需要特别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阐述公安边防部队实施反恐作战心理训练的意义,分析公安边防部队反恐作战心理训练的基本方式方法,说明实施反恐心理训练必须注意把握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心理战作为达成作战目的一种重要手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在做好己方心理防御同时,通过各种手段实施心理进攻,削弱了敌军的士气,降低了敌军的作战能力,取得了较好的作战效果。  相似文献   

11.
吴刚 《政工学刊》2008,(5):56-57
美军1996年7月颁布实施第一部《联合心理作战条令》,2003年9月颁布其修订版。本文以此为蓝本,对美军联合心理作战条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俄军认为,精神心理保障作为一种独立的保障形式,与作战保障、后勤保障和专业技术保障一起构成武装力量的保障体系.俄军充分发挥心理工作在部队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其提高精神心理保障水平的相关做法,值得我们借鏊.  相似文献   

13.
朱伟 《国防》2004,(12):54-54
网络战是在网络空间展开的角逐,战场界限模糊,战与非战界限不清。一旦爆发战争,民兵网络分队完全可以从有互联网入口的任何地方对敌发起网络攻击。因此,要高度重视民兵网络分队建设。一要搞好组织建设。编组规模要小型化。民兵网络分队人数应按作战指挥、网络侦听、入侵检测分析与预警、网络进攻与防御、应急处理等技术分工要求进行编组,力求少而精。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无人装备的性能稳步提升,作战应用的范围和深度不断拓展,开始登上战争舞台,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和重视。随着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发展,无人装备呈现出新的发展动向,控制方式向自主方向发展,作战模式向系统协同方向发展,作战任务向火力打击拓展,体系结构向模块化、通用化方向发展,无人作战时代即将到来。无人装备性能的显著提升及广泛作战应用,将改变传统作战式样、催生新型作战力量,模糊战争与非战争界限,对未来战争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影响一个人军事作战心理变化的心理要素主要有认识、情感、意志、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性格、能力、气质)五个方面。高学历指战员与低学历指战员在心理素质方面有诸多不同,而心理素质的差异对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对高技术现代战争的胜负依然起着重要作用。对不同类型指战员的作战心理作一比较研究,以期找出其中的特点和规律,提高高学历指战员的整体素质乃至全军整体战斗力,已成为军事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李云生 《国防》2005,(1):33-34
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对抗将在多维空间同时展开,前后方界限模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对抗更加激烈,作战力量社会化特征明显,涉及要素多、组织难度大。这必然导致国防动员的联动,使其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一是动员范围日趋扩展化。信息化战争,敌对双方的对抗已从军事领域延伸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等领域。军事和非军事信息系统、组织相互支持,传统兵器与信息化武器交错使用。这些都使得国防动员在平时准备和战时实施的范围呈飞速扩展趋势,涵盖了社会各个领域。二是动员方式更加综合化。信息化战争,作战空间的扩大、预警和准备时间的…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双方对战争心理控制权的争夺贯穿于战争全过程,夺取制心理权对赢得信息化战争的胜利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要充分认识信息化条件下制心理权争夺的重要性和表现出的新特征,有针对性地加强我军心理作战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8.
王丹  张旭 《政工学刊》2023,(5):70-72
时至今日,精确打击武器、人工智能系统、认知软杀伤、无人蜂群作战等无一不在挑战作战人员的决心意志,甚至有人预言未来智能化战争将弱化作战人员的作用。本着不丢掉每一寸优势、不忽视任何一个可能致败因素的理念,保持作战人员的心理优势。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抗击巡航导弹作战系统的概念.针对抗击巡航导弹作战系统的特点,建立了抗击作战系统效能分析的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理论和灰色系统理论,分别建立了单系统多级模糊分析模型和多系统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结合实例,分析和计算了抗击作战系统效能,验证了两种效能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2010年2月,美国五角大楼公布了引人瞩目的《四年一度防务评审报告》,其正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国防战略、军力调整、军人福利、军事外交、国防采购和危机管理。《报告》最引人瞩目的地方是用“混合战争”代替“两场战争”的作战思想,混合战争最早由美国海军陆战队作战发展司令部研究员富兰克。霍夫曼中校在《21世纪的冲突:混合战争悄然兴起》报告中提出,其核心思想是美国未来面临的威胁包括多种因素,军队未来的作战任务和行动具有多样化特点,未来战争形态将是战争主体多元化、常规战争与非常规战争界限日益模糊的“混合型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