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刊于1996年和1997年分别对“中山舰”的历史、打捞计划、探摸情况以及打捞纪实作了全面报道。许多读者的心随着“中山舰”的沉浮而跳动,他们也关心“中山舰”的最终命运。据来自中国舰船研究院第701研究所的最近消息报道,“中山舰”将建成水上流动博物馆,由浮船坞托载,可流动展出。  相似文献   

2.
中山舰是一部“立体教科书”。世上没有第二艘战舰,像中山舰这样,让亿万华夏儿女魂牵梦绕、思恋动情。被誉为“一代名舰”的中山舰经过护法运动、孙中山先生广州蒙难、中山舰事件、武汉保卫战。沉没于武汉近郊半个多世纪来,摩肩而过多少东流水。在国人密  相似文献   

3.
军舰或民船在海上航行时,偶尔会出现一些事故,如碰撞、搁浅、失去动力等,潜艇还会出现坐沉海底无法上浮等更危险的情况。这时,需要有专门的装备有救援设备的舰艇来帮助。因此,有舰船的国家,都需要建造专用打捞救生船,用以救助船舶和人员。中国海军的“北救”122号打捞救生船是1986年服役的一艘舰,个头和名气都远不如1984年随“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远征南极的海军J 121号打捞救生船。现简要介绍一下该船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日前,我国第一艘300米饱和潜水母船"深潜号"今天在青岛交付。"深潜号"是目前我国第一艘具备300米饱和潜水作业能力的深潜水母船,它的建造完工填补了我国大深度潜水作业支持船舶的空白,将大大提升我国应对大深度、大吨位应急打捞、大面积溢油及其它应急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5.
探摸的新发现公元1996年元月17日,暖阳烘热着江汉平原,烘热着一群热血儿男。由重庆长江轮船救助打捞公司组成的打捞技术班子50人,活动在距武汉26千米的金口江面上。潜水员们背负着使命感时浮时沉。58年前,一代名舰——中山舰罹难于此。这  相似文献   

6.
2001年8月12日,俄罗斯核潜艇“库尔斯克”号沉没一周年祭日。俄罗斯海军在潜艇沉没地点巴伦支海举行了沉痛的祭奠活动,同时,这也标志着俄官方承诺的艇体打捞工程全面展开。仪式中,所有打捞工作人员都默哀一分钟,祈祷能早日将失事潜艇及所有罹难者从108米深的海底打捞上来。去年10月20日至11月31日,俄海军救捞人员曾与挪威潜水员一道从沉没的“库尔斯克”号潜艇上打捞出12具遇难官兵的尸体。此  相似文献   

7.
日前,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笔者有幸地采访了我国第一代舰载直升机特级飞行员、海军某部原副师职团长、二等功臣郭文才,与他谈起当年在南太平洋打捞火箭数据舱时的情景。老团长谈起往事,感慨万千,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1980年5月,我们舰载机部队四架直升机随特混编队来到南太平洋,执行我国首次向南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飞行试验任务。舰载直升机在这次任务中分别担负火箭溅落区的警戒、航测、遥测以及打捞数据舱任务。其中打捞数据舱最为关键,因为数据舱记录着火箭在飞行过程中的重要数据。5月18日是运载火箭发射日,南太平洋海域聚…  相似文献   

8.
8月23日,俄罗斯副总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事故调查委员会主席克列巴诺夫向新闻界宣布,虽然近日出现的暴风雨天气影响了打捞的准备工作,但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日期将不会改变。 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准备工作是从7月中旬开始的。按照预定计划,9月15日打捞船体,起吊过程需要10小时左右,整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中期,正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相互对峙的冷战高峰时期.此时发生了一起轰动世界的“世纪潜艇打捞”事件。事过境迁,但是此事件却值得人们回味与思索。  相似文献   

10.
2001年3月28日,浙江省桐庐县高翔乡童家坞村的男女老少一扫积压在他们脸上长达3个月的忧虑,欢歌笑语再次荡漾在村庄上空,因为县政府在全力组织打捞丢弃在该村水源上游的放射性元素——“铯—137”获成功后,今天浙江省环保  相似文献   

11.
5月 7日 2 1时 2 4分 ,一架客机在大连某海域上空盘旋三圈后 ,机身突然冒出滚滚浓烟 ,拖着长长的烈焰冲向海面。转瞬之间 ,我国第一起重大海上空难发生了 !一时间 ,从中央到地方 ,从军内到军外 ,一双双无比关切的目光聚焦失事海域。如何应对这起特殊的带有海难性质的空难 ?搜救 !集结军地可以动用的舰、艇、船 ,在这块离陆地并不远的海面上 ,摆兵布阵 ,上浮下潜 ,展开一场感天动地的打捞之战。紧急打捞———军地舰船迅速集结空难突如其来 ,但各方反应迅速。飞机失事仅 5分钟 ,根据江泽民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 ,交通部、民航总局、海…  相似文献   

12.
章鱼挺着圆圆秃秃的大脑袋,舞着八只带吸盘的软足,端坐在礁石上。活像一个打坐念经的小和尚。章鱼似乎对各种器皿嗜好成癣,渴望藏身于空心的器物之中。一次,人们在英吉利海峡打捞出一个容积为  相似文献   

13.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名舰。自1913年入役到1938年金口蒙难,该舰服役海军25年,经历了现代中国最为风云激荡的一段历史时期。2008年10月,正值纪念武汉会战70周年、中山舰蒙难70周年之际,一条"中山舰电报稿密码寻求全球破译"的信息,瞬间传遍全国各大网站和新闻媒体。"中山舰电报稿"的发现过程是怎样的?这4年来,电报的破译结果如何?中山舰出水电报稿纸背后究竟隐藏着那些秘闻故事?  相似文献   

14.
一架二战时期的老飞机,即使一直妥善保存在博物馆中,如果今天仍能飞上天,已足够让人啧啧称奇了。而一架坠毁于二战时期、2012年才打捞出水的飞机,经过修复即有可能重返蓝天——如果最终实现,这简直就是奇迹。这架七十多年前的老飞机有怎样的身世,为何会坠毁在此处,又为何保存得如此完好呢?  相似文献   

15.
一代英雄战舰——中山舰出水已有一段时日。现在,位于其蒙难地武汉近郊金口镇,距中山舰沉没水域龙床矶约500米,一座造型别致、雄伟壮观的“中山舰纪念塔”,正在紧张地施工。它依山傍水矗立,由25根各1.5米直径的柱子组成,分5行排列。每根柱的顶部设计呈利剑  相似文献   

16.
张倩  魏然 《军事文摘》2023,(6):20-23
<正>2022年11月21日零时许,长江口横沙水域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新的历史性突破,22根巨型弧形梁组成的长48米、宽19米、高9米、重约8800吨的沉箱装载着古船,经过近3小时水下持续提升后,在打捞工程船“奋力轮”中部月池缓缓露出水面,古船桅杆清晰可见,古船时隔150多年重见天日。  相似文献   

17.
美国战机曾经多次失事并不新鲜,导致了导弹坠海,其打捞过程却少有人知,仅举3例,既是秘闻,又是趣事。  相似文献   

18.
陈平华  吴长理  孟晓飞 《中国民兵》2007,(5):F0002-F0002
4月20日,东海某海域,我海军某部一艘军舰遭“敌机”轰炸,导致10余名海军官兵“落水”、“受伤”。炮火硝烟中,来自浙江省温州军分区6支民兵海上卫勤分队乘坐6艘船艇迅速进入“战场”,打捞换乘,搬运治疗,使“伤员”及时得到救护,这是温州军分区紧贴未来可能担负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许学彦院士是我国著名的船舶专家,他从事船舶产品设计已有50余年,参与设计与主持设计的船舶型号有60余种,其中大多数船舶为难度较大的国内以前未设计过的首创船舶。任总设计师设计的代表性船舶有:50年代设计的我国第1艘自行研制的万吨级远洋货轮"东风"号;60年代主持设计的长江高级客轮"昆仑"号、62型护卫艇;70年代主持设计的我国远程火箭试验用船"远望"号航天测量船、远洋综合调查船"向阳红10号"和远洋打捞救生船J121号。80年代改革开放后,主持诸如我国第一艘出口船"建海"号17500吨多用途船、27000吨散货船等出口船的设计。许院士还主持、参与了有关船舶设计方面的书籍、手册的编写。本刊记者有幸在上海对许院士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20.
杨孝文 《环球军事》2014,(14):62-63
1968年3月,苏联一艘搭载4兆吨级核弹道导弹的高尔夫Ⅱ型潜艇,在太平洋发生爆炸,沉入距夏威夷西北部约1900海里处。苏联海军两个月的大规模搜索,却未能发现残骸。而对于美国来说,一旦打捞出这艘潜艇,便可以了解苏联核弹头的设讥同时有助于他们破解苏联海军的密码。这便促使美国制订了“亚速尔人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