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美国海军少将威廉·吉卜生,是个地地道道的“寻宝迷”,他花费了36年的时光和半生心血,梦想着把沉入海底的一艘轮船打捞出水面,结果却功败垂成,不得不饮恨弃手。然而他的儿子又把打捞沉船的工作继续了下来。于是,才有了本文的这则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日前,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笔者有幸地采访了我国第一代舰载直升机特级飞行员、海军某部原副师职团长、二等功臣郭文才,与他谈起当年在南太平洋打捞火箭数据舱时的情景。老团长谈起往事,感慨万千,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1980年5月,我们舰载机部队四架直升机随特混编队来到南太平洋,执行我国首次向南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飞行试验任务。舰载直升机在这次任务中分别担负火箭溅落区的警戒、航测、遥测以及打捞数据舱任务。其中打捞数据舱最为关键,因为数据舱记录着火箭在飞行过程中的重要数据。5月18日是运载火箭发射日,南太平洋海域聚…  相似文献   

3.
中山舰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件庞大又极为珍贵的文物。打捞中山舰涉及水文、地质、船舶、打捞、文物等许多学科领域。笔者仅就船舶打捞的一些人们感兴趣的问题,采访了中山舰打捞工作组专家组组长、船舶总公司七院七○一研究所副总、研究员级高工李建球。  相似文献   

4.
军舰或民船在海上航行时,偶尔会出现一些事故,如碰撞、搁浅、失去动力等,潜艇还会出现坐沉海底无法上浮等更危险的情况。这时,需要有专门的装备有救援设备的舰艇来帮助。因此,有舰船的国家,都需要建造专用打捞救生船,用以救助船舶和人员。中国海军的“北救”122号打捞救生船是1986年服役的一艘舰,个头和名气都远不如1984年随“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远征南极的海军J 121号打捞救生船。现简要介绍一下该船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1997年夏,《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均以“打捞名舰”为题刊发了一条消息:“中日甲午海战沉舰‘致远’舰打捞工作,即将于1998年4月正式开始,整个打捞工程将于1999年全面展开。”此后,中国文化研究所、辽宁省东港市政府等有关部门为打捞“致远”舰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6.
2001年8月12日,俄罗斯核潜艇“库尔斯克”号沉没一周年祭日。俄罗斯海军在潜艇沉没地点巴伦支海举行了沉痛的祭奠活动,同时,这也标志着俄官方承诺的艇体打捞工程全面展开。仪式中,所有打捞工作人员都默哀一分钟,祈祷能早日将失事潜艇及所有罹难者从108米深的海底打捞上来。去年10月20日至11月31日,俄海军救捞人员曾与挪威潜水员一道从沉没的“库尔斯克”号潜艇上打捞出12具遇难官兵的尸体。此  相似文献   

7.
夷江 《宁夏科技》2001,(4):34-35
1月12日,从比利时传出的消息说:“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打捞时间定于今年夏天;打捞工作将由俄罗斯“红宝石”中央设计院为主,美国与挪威合资的哈利伯顿公司参与打捞。奇怪的是,哈利伯顿公司在这次打捞中有可能赔钱。最令人关注的是,美国当选副总统、前国防部长切尼是该公司的老板。难道美国真的愿意赔钱又赔力地帮俄罗斯一把吗?原来“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有一种令美国航母头疼不已的的镇艇之宝——“花岗岩”潜射反舰导弹。难怪,俄罗斯一些媒体认为,这是美国针对俄罗斯的一场阴谋。  相似文献   

8.
章鱼挺着圆圆秃秃的大脑袋,舞着八只带吸盘的软足,端坐在礁石上。活像一个打坐念经的小和尚。章鱼似乎对各种器皿嗜好成癣,渴望藏身于空心的器物之中。一次,人们在英吉利海峡打捞出一个容积为  相似文献   

9.
8月23日,俄罗斯副总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事故调查委员会主席克列巴诺夫向新闻界宣布,虽然近日出现的暴风雨天气影响了打捞的准备工作,但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日期将不会改变。 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准备工作是从7月中旬开始的。按照预定计划,9月15日打捞船体,起吊过程需要10小时左右,整  相似文献   

10.
26年前,原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574”号潜艇在太平洋执行任务时不幸沉没。为了获取原苏联海军的核心机密,美国中央情报局制定了“杰尼费尔行动”计划,开始秘密打捞苏联的潜艇。就在“杰尼费尔行动”已成功一半时,这一计划却被西方新闻界曝光……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和传奇色彩的防救部队,组建近40年来,担负着海上援潜救生、陆地抢险救灾等使命任务。他们先后执行了珍宝岛打捞坦克、台湾海峡打捞“阿波丸”号沉船、“5.7”空难等70余项急难险重任务,屡闯禁区,屡建奇功,被誉为“海上救护神”;这也是一支载誉丰厚的英雄部队,曾荣立集体一等功一次,近年来有40多人(次)荣获三等功,20多人(次)被上级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连续3年被评为教育管理先进单位,连续6年被评为先进舰连,多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和从严治军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浸-烘循环的方法模拟干湿循环交替环境进行新型化学键合胶凝材料抗硫酸盐加速侵蚀试验.侵蚀溶液为质量浓度为5%的硫酸钠溶液,一组试验采用全浸-烘循环,另一组试验采用半浸-烘循环.在经受30×N(N=1,2,3,4,5)次循环后,测定试件的强度耐蚀系数和质量损失率,以此评价化学键合胶凝材料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半浸-烘循环的侵蚀比全浸-烘循环的侵蚀严重;在经受150次侵蚀循环后,试件外观无严重破损,质量不减反增,强度也不降低,说明化学键合胶凝材料具有优良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元旦前夕。人民海军报特约通讯员胡宝良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有幸采访了我国第一代舰载机特级飞行员、二等功臣、海军航空兵某舰载机部队原团长郭文才。老团长虽年近七旬,但思维敏捷、谈笑风生。与他谈起当年完成我国首次直升机着舰、首次在南太平洋打捞火箭数据舱时的情景,两鬓斑白的郭老,感慨万千,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  相似文献   

14.
5月 7日 2 1时 2 4分 ,一架客机在大连某海域上空盘旋三圈后 ,机身突然冒出滚滚浓烟 ,拖着长长的烈焰冲向海面。转瞬之间 ,我国第一起重大海上空难发生了 !一时间 ,从中央到地方 ,从军内到军外 ,一双双无比关切的目光聚焦失事海域。如何应对这起特殊的带有海难性质的空难 ?搜救 !集结军地可以动用的舰、艇、船 ,在这块离陆地并不远的海面上 ,摆兵布阵 ,上浮下潜 ,展开一场感天动地的打捞之战。紧急打捞———军地舰船迅速集结空难突如其来 ,但各方反应迅速。飞机失事仅 5分钟 ,根据江泽民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 ,交通部、民航总局、海…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有一艘创造过辉煌又留下悲壮的英雄战舰。她——就是“中山”舰。 “中山”舰,以特殊的命名和传奇的经历,受到一代又一代海内外华夏子孙的关注。自60年代以来,国内曾多次探摸打捞“中山”舰,但每一次打捞,都因各种原因而“流产”。今年“两会”期间,广东省的政协代表正  相似文献   

16.
《现代舰船》2012,(8):36-37
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成立于1978年10月,主要担负着我国运载火箭、卫星和飞船等航天器飞行试验海上测控、通信与打捞回收任务。该部航天远洋测量船队由"远望一号"、"远望二号"、"远望三号"、"远望四号"、"远望五号"、"远望六号"6艘"远望"号船组成。2010年,"远望一号"船退出  相似文献   

17.
每一张泛黄的相片都记录着一个难忘的瞬间。每一个瞬间对应一片记忆碎片。一片片碎片组成你对往昔岁月的完整回忆。两年军营生活,20张经典相片。这是从一个老兵厚厚的影集里,打捞出的20张相片, 20个瞬间,20片关于兵生活的记忆碎片。把20片记忆碎片串起来,就是一个老兵的“艺术人生”,一段完整的解放军生活。一个退伍兵的影集里一定有如下20张相片。  相似文献   

18.
1979年底海军和交通部组织上千名潜水员,云集数十艘舰船在福建牛山洋海面,打捞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击沉的日本沉船“阿波丸”号,引起世界关注。作业进行了3年,并没见到船内有大批金宝。打捞工作  相似文献   

19.
“库巴热。库巴热……”4月16日凌晨,一名藏族中年妇女被抬进青海某预备役旅野战医院时,嘴里不停地喊叫着。医务人员连忙叫来懂汉语和康巴语的预备役军官刘延柏。“她说肚子疼得厉害”,在刘延柏的翻译下,医护人员立即对这位中年妇女进行救治。  相似文献   

20.
10月15日,“库尔斯克”号回到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市。沉睡海底14月之久的“库艇”终于浮出水面。一波三折,“库艇”终于浮出水面 上月底,俄罗斯媒体纷纷报道说,“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打捞准备工作已接近尾声,直接起吊沉没海底已一年多的“库艇”的海上作业马上就要开始。于是,记者于9月24日乘坐图-134型客机,从莫斯科起飞前往俄罗斯西北边陲重镇摩尔曼斯克,采访打捞“库艇”的过程。 共有1150名俄罗斯和外国记者报名参加打捞“库艇”的报道。为记者们工作方便,新闻中心安装了30台电脑、90条通信线路和150部电话、180张办公桌。新闻发布厅里还安装有巨大的电视显示屏。每天上午10时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