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公布《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发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下称军队)在抢险救灾中的作用,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国防法的规定,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军队是抢险救灾的突击力量,执行国家赋予的抢险救灾任务是军队的重要使命。各级人民政府和军事机关应当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做好军队参加抢险救灾的组织、指挥、协调、保障等工作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实施的《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赋予了省军区系统抢险救灾重要使命。当今,除自然灾害外,发生不同形式公共安全事件的几率正在逐渐增大,省军区系统组织协调军地共同参加抢险救灾的任务会越来越繁重。对此,积极研究和建立政治工作应急反应体制,快速应对各种重大灾难性事件的挑战,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已成为省军区系统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优化组织体系。政治工作作为我军生命线,历来具有组织严密、指挥得力、实战有效的强大优势,但在执行抢险救灾任务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沈阳军区和辽宁、吉林、黑龙江省着眼有效维护东北和谐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为依据,以国防动员为平台,充分发挥军地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抢险救灾装备建设,投资为部队落实装备器材8类30万件,为民兵应急救援力量配备装备器材  相似文献   

4.
李继忠  张战利 《国防》2009,(12):65-65
通常,民兵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是在地方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的统一领导下,与地方应急力量联合进行的。因此,必须着眼增强整体行动效果,健全军地联合行动体系。要依据围务院、中央军委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建立军地结合、  相似文献   

5.
杨博  郑好嘉  王亚强 《国防》2012,(9):51-52
《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明确,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要在协调驻军和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抢险救灾工作中,发挥好"参谋部"、"指挥部"和"协调部"的作用,做好地方政府与执行抢险救灾任务部队之间的协调工作.这就要求省军区系统必须强化职责意识,积极发挥军地之间的桥梁纽带和主导作用,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协调驻地部队扎实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6.
张才大  毛长荣 《国防》2009,(12):45-45
在市场经济社会,资金是调节个人和组织行为的重要工具。后备力量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当然也离不开必要的资金支持。根据《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规定,军队参加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的抢险救灾所耗费用由地方政府负担。这个规定同样适用于后备力量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鉴于非战争安全威胁爆发突然,后备力量建设经费十分有限,短期内很难筹足所需资金,  相似文献   

7.
外军与我军物资筹措法律制度建设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外军物资筹措法律制度建设许多国家军队在军用物资筹措方面已经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美国国会制定了《美国法典》,共计50个编目,其中有四个编目与军用物资筹措供应有关,是军队物资筹措供应的根本法,是其他各层次制定相应法规的主要依据。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联邦采办条例》。美国国防部制定了《联邦采办条例国防部补充条例》,以及以指令形式颁布的各种指令。美国陆、海、空各军种,依据授权和立法权限,制定了本军种的物资采购法规。这些法律、法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交通法》(以下简称《国防交通法》),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第一部国防立法,是大幅提升战略投送能力的重大举措,是依法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引导工程,也是促进国防建设法治化的重要法典,对于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君博  杨斌  叶伟 《国防科技》2008,29(4):68-71
应对突发性特大自然灾害的抢险救灾行动,需要强有力的组织指挥。为全面提高部队遂行抢险救灾行动的组织指挥能力,应建立健全信息化的指挥网络和快速高效的指挥机构,构建军民一体的灾情资源信息支援与保障体系,实现灾情信息高度共享,进行现场指挥与联合决策,动态调控快速反应。  相似文献   

10.
丁皓 《环球军事》2008,(11):48-50
印度是世界上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飓风、旱灾,洪灾、地震、山体滑坡,雪崩和海啸等自然灾害频发,对印度造成巨大破坏。根据印度宪法,支援地方当局、参加抢险救灾—直是印度军队的一项重要职能。印度三军的有关法规和各种规划也明确把这一任务作为军队的第二重要职能。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各种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其对国家安全利益构成的威胁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1.
西南短波     
贵州省册亨县人武部管理民兵出新招,集体组织民兵外出打工,市场与战场双受益。(李红伟)四川省什邡市人武部按照新颁布的《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协调驻军部队和组织民兵做好防汛的各项准备。(李绪军)“八一”前夕,贵州省凤冈县人武部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陈方忠)贵阳市花溪区人武部积极组织民兵参加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在1995年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在省军区、军分区政治部的主要职责中规定:“组织协调当地驻军同政府、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做好驻军在参加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创建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模范单位活动、参加和支援国家经济建设、抢险救灾中的协调工作。协同地方政府处理军民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军委首长一再强凋,省军区、军分区系统要在协调军地关系增进军政军民团结上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 我们泰安市是驻军比较多的地区之一。仅团以上驻军单  相似文献   

13.
《华北民兵》2005,(4):25-25
中央军委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军队委员会工作条例》,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第一部专门规范党委工作的法规。这部《条例》的制定,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质量,充分发挥党委的核心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上级的要求,我们紧密结合人武部党委建设的实际,下大力抓了《条例》的学习贯彻,打牢依据《条例》抓党委工作的法规意识,促进了《条例》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在党委工作中的落实。  相似文献   

14.
重大自然灾害抢险救灾中军队对受灾对象进行全方位应急保障的行为属于逆社会化保障。微观上,军队的意识形态和信息不对称促使军人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从而为军人抢险救灾中的利他行为提供了激励;宏观上,军队的科层制度和规模经济减少了抢险救灾应急保障的交易成本,从而为军队快速高效实施应急保障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年来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世界各国均开始将军事力量投入到抢险救灾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来.如何高效快速的实施抢险救灾非战争军事行动,成为世界各国军队重点研究和积极探索的又一新课题.印度军队在参与抢险救灾行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16.
韩国刚  李柱维  马智勇 《国防》2003,(12):31-31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抢险救灾是民兵的一项基本职能。民兵亦兵亦民,作为“民”参加抢险救灾拥有就地就近、情况熟悉的优势,作为“兵”参加抢险救灾能够发挥行动快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等军事组织特有的功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灾情造成的损失,因而各级党政军领导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经济社会,资金是调节个人和组织行为的重要工具.后备力最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当然也离不开必要的资金支持.根据<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规定,军队参加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的抢险救灾所耗费用由地方政府负担.这个规定同样适用于后备力量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鉴于非战争安全威胁爆发突然,后备力量建设经费十分有限,短期内很难筹足所需资金,可能影响非战争军事行动效果,建议政府建立后备力量非战争军事行动储备基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军队作为抢险救灾的主力军,其参与抢险救灾行动、遂行应急救援任务已成为我军非战争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认清我军应付突发事件,遂行应急救援任务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实际困难,发挥我军在救援行动中的应急功能,提高军队遂行应急救援任务、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增飞  徐闰庆 《国防》2013,(2):48-48
近日,沈阳军区印发《东北地区抢险救灾装备管理暂行规定》,对东北三省投入3.5亿元为部队和民兵落实的8大类45万件抢险救灾装备管理使用进行规范。《规定》共8章30条,着眼将抢险救灾装备管理使用作为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20.
<正>摆在记者面前的,是一份厚重、非凡的成绩单……连续4年编撰出版了《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报告》,引发军内外广泛关注:创办了国内唯一一份专门研究军民融合的杂志——《军民融合》,杂志发表了许多省委书记、省长和军队军以上领导有关军民融合的专论,已成为军民融合政策宣传、学术研究和经验交流的重要窗口;数十份有关统筹两大建设和军民融合的咨询报告,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和批示,一些意见建议已进入决策;参与了国家和军队有关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