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远离家乡保家卫国的战士更能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重要性。新兵期间,父亲曾写给我至关重要的三封家信,在我困惑、迷茫的时候,及时点拨引导了我,使我不断校正着军旅行程的前进方向。在父亲三封家信的敦促和鞭策下,我逐渐成熟起来,并且一步  相似文献   

2.
父亲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听母亲说,连续生了两个女儿之后,第三胎生了我这么个宝贝儿子。父亲高兴得要命,说他这辈子有指望了。我小时多病,父亲经常三更半夜地去找医生,连脚都跑起了茧。虽然后来母亲又超生了小弟,但父亲却总是宠着我。父亲凭着无师自通的石匠手艺负担着我们姐弟几个的学费。尽管父亲干得很辛苦,可我看着越来越惨淡的家境,还是一个劲儿地说父亲的不是,埋怨他没有别人的父亲精明、能干。父亲只是经常叹着长气,一声也不吭。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工作分配没能如我所愿,被分到了全区最偏僻的一所乡村小学。我把这件事又归咎到了父亲…  相似文献   

3.
新四军广州研究会号召新四军战友写些有关抗日战争胜利前后的情况。为响应号召,我和四弟叶华明商量应当把当时父亲叶挺、母亲李秀文和我们一家子的遭遇作一个回忆。1943年9月以前我们一家都随父亲被“软禁”在桂林郊区。由于父亲经常到市里买《新华日报》,加上周恩来伯伯几次派人来家看望联系和给点经济支持,国民党特务很不放心。9月份的一天上午,国民党特务突然把我父亲强行押送到湖北恩施。我父亲看情况紧急,如单身一人恐出不测,因此写了一张条子要我们几个孩子去陪他。经与母亲商量决定由二弟正明、四弟华明、五妹扬眉(我家当时七兄弟,她…  相似文献   

4.
(散文)父亲     
父亲的身躯越来越佝偻了。刻满皱纹的额头和已开始谢顶的头发,布满鱼尾纹的眼角记录着他人生的沧桑。昔日高大爽朗的父亲变得多愁善感了,甚至有些唠唠叨叨. 我出生在川北北老区的一个小镇,儿时家庭窘迫,父亲是个木匠,靠常年在外做木工活补贴家用。家中虽然很穷苦,但父亲对我这个长子却是溺爱备至。小时候不醒事,读书也不用功,成天跟小伙伴在山地里‘疯’,而小妹每天放学都得去打一背篓猪草。父亲的溺爱使得我经常去欺负同学和小妹。直到有一天,我把邻里张大妈家的四只小猪撵到河边淹死了,在农村  相似文献   

5.
针线包的故事冯少权一九六九年的春天,「文革」正在进行。被打伤的父亲快不行了,在床上躺了几天,茶饭没进一口。晚上,母亲把我叫到父亲床边。父亲从床头拿出一个蓝粗布包,他示意母亲打开,母亲轻轻地打开,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用粗麻布做的针线包,里边插了两根粗而...  相似文献   

6.
父亲     
父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都在生养他的那片土地上耕作着、收获着,不辞辛劳。 在我的记忆里,儿时家里很穷,吃顿饱饭都算是奢望。一天晚上,父亲带我到村里看皮影戏。突然,爷爷过来从衣兜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把皱皱巴巴的钞票,硬往父亲手里塞。父亲却是坚持没要。当时,我很不明白,家里那么缺钱,父亲怎么就是不要呢?长大后,父亲念叨起此事,总告诫我们:人可以穷,但志不能短。 搞生产队的一年,父亲负责看菜园和卖菜。一次,大姑买菜没钱,便对父亲说:"姐就买一点点,就别记账啦!"父亲答应了。大姑走后,父亲悄悄从口袋里摸出钱  相似文献   

7.
父亲摆地摊     
父亲下岗了。年过知天命的人,再想找个"铁饭碗"是难上加难。父亲原是乡镇企业的材料会计员,再往前干过推销员,除此之外别无所长。托同事的姐姐,找了个临时工作——在一家农药厂的便民门市部卖农药。干了半年,生了一场病,把工作也给丢  相似文献   

8.
央视近期播出的电视剧《十送红军》中,有这样一组镜头:红七十七师被数倍于己的敌人围困,危急关头,敌人提出让红军交出十个人换取一百个生命,红军内部随即出现了不同声音。师长马斯基毅然决断:"交出十人活百人,活着的人怎么看我们?""干革命不能算个人账,否则还不如把算盘绣在红旗上!"一语道出了当红军闹革命的真谛。  相似文献   

9.
八一这一天,是父亲的生日。父亲原本没有过生日,因为爷爷奶奶走得早,父亲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当兵后,父亲把自己的生日改在了八一这一天,他还把母亲的生日也改在了这一天。父亲当兵的时候,应该是上世纪40年代初吧。那时他也就是十八九岁,却已经结婚生子,家境还算不得差。有那么一天,他丢下家人,跟部队走了。这一走,就走了几十年,走出了几千公里。他参加过淮  相似文献   

10.
米文政1968年入伍。26年来他把青春献给了军营和部队,把爱和汗水洒在川西高原的民兵预备役建设上。 在家庭与事业上,他以事业为重。大女儿两岁后才第一次见到父亲。为了尽量减少家庭分居与事业的矛盾,他只好把父母留在老家,动员妻子带小孩子到康南高原雅江落户住了18年。直到他调到九龙县人武部后,才把父母接到身边。 1990年11月一纸调令,使当时因下乡征兵摔成重伤住院的他,拨出输液针、头扎绷带,打起背包离别父母妻女,到康北高原甘孜县人武部任政委。父亲病重,  相似文献   

11.
父爱如山     
父亲是个"老军人",在部队一干就是25年,可以说把自己所有的青春都洒在了塞外边陲。他做人老老实实,本本分分;为官清正廉洁,一身正气;干事踏踏实实,精益求精。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话不多,但每句话都是铿锵有力,  相似文献   

12.
刘晨 《政工学刊》2006,(12):1-1
有两则名人故事很耐人寻味。一则介绍林肯的幼年经历: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地里有许多石头。正因为如此,父亲才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它。有一天,母亲建议把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原主人就不会把农场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座小山,都与大山连着。有一天,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孩子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说,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不长时间,我们就把它们搬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象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块,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将它们晃动。另一则是介绍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的。因为家境贫寒,他20岁辍学…  相似文献   

13.
又是一个月了,我回到了家里,父亲赶马车拉蜂窝煤还未回来。 父亲的一生是很苦的,当他十岁的时候,艰难的岁月夺去了双亲的生命,父亲成了孤儿,一个人流浪到他乡,幸得一位慈善的老人收养,从此,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到十六岁的时候,父亲硬凭自己的肩膀建起了一个家。 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供我们读书,父亲起早贪黑干起了在城里赶马车的活。刚开始,人地生疏,找不到货拉,父亲很着急,挣到的钱几乎只能够当天的生活。一段时间后,父亲找到了专拉蜂窝煤卖的活,钱挣锝多了些,但父亲更辛苦了,每天当我还在睡梦中,便听见车轮伴着嗒嗒的马蹄声消失在远方;夜晚当我已进入梦乡时,恍惚中听见拉车马咀嚼干草的声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几乎看不上父亲一面,父亲是匹拉车马,烈日和暴雨炼就他坚  相似文献   

14.
当我还坐在婴儿椅上的时候,父亲有一天带回家一堆小瓷片,就是那种装修浴室用的各种颜色的玩艺儿。我父亲把它叠垒起来,弄成像多米诺骨牌似的,然后我推动一边,它们就全倒了。过一会儿,我又帮着把小瓷片重新堆起来。 这次父亲让我变出些复杂点儿的花样:两白一蓝,两白一蓝 ......我母亲忍不住说:“唉,你让小家伙随便玩不就是了?他爱在哪儿加个蓝,就让他加好了。” 可我父亲回答道,“这不行,我正教他什么是序列,并告诉他这是多么有趣呢!这是数学的第一步。”我家有一套《大英百科全书》,父亲常让我坐在他的膝上,给我读里边的…  相似文献   

15.
继父恩仇     
出生在河南省某地农村的王芝是个苦命的孩子,在她4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一大早去南阳市卖菜,当走到郊区路13时,一辆汽车飞速而过把他撞倒在血泊之中。肇事车辆停也未停就逃掉了,是闻声赶来的路人把她父亲送进了医院。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也没能保住他的性命。  相似文献   

16.
父亲     
苏平均是河北省临城县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10多年来,他把4个儿子先后送到了部队,自己默默承担着父亲的责任,他的事迹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7.
练笔文艺     
栽了一天的秧,此刻,民兵王明一家人带着春耕的倦意围坐着餐桌霄夜。王明不知从那来的灵感,冷不丁地冒出一句:“我们吃得这么欢,还想到有人正在发愁么?”父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 “什么意思?”父亲不明的问。 “隔壁张大妈家,到现在还没开秧门,你说怎么办?”小王解释道。 “去年,我家的秧子没栽,你硬要把自家的牛牵去把张大妈的田犁了,秧栽了才完事,弄得自家的秧都比别人家后栽4、5天,你又想啥。” 看来父亲又有些不耐烦了。 小王慢不经心地说:“父亲,你想想,60多岁的张大妈,把唯一的儿子都送到部队当兵,在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了,她老没作出些牺牲吗?” 王老汉哒叭哒地猛吸着旱烟。  相似文献   

18.
油菜花金黄,麦地翠绿,好似一张张天女撒下的彩绸,飘落在三月的大地上。吴芳和志强双双走在村道上,长发披肩的吴芳像一只唱着歌的小鸟,又说又笑又唱、参加军训的高兴劲儿,别提有多高。 吴芳到乡武装部后,让志强回家:咱俩的事推迟举行。一到军训队,人们惊呼,哇!李春波歌中的小芳来了。别看她把长发盘扎在头上、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公民     
阳春三月,雷锋走在洒满阳光的大街上,忽然"当啷啷啷"一串响,一只喝光了可乐的易拉罐滚落到他的脚下。雷锋俯身捡起空可乐罐,眼看着乱扔废弃物的小青年驾摩托疾驰而去,不无责备地摇摇头,把空可乐罐送到路边贴有"可回收"标志的垃圾桶里……让去世  相似文献   

20.
矮人王国     
一春节刚过,一位同事告诉我:“内江有个矮子村,你不妨去写写。”阳春三月,巴蜀大地花红柳绿,春意盎然。迎着明媚的春光,我踏上了去矮子村的旅程。乘南下的列车到达内江,几经周折,好不容易打听到了我所要采访的矮子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