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15年4月22日,为改变僵持的战争形势,德军在比利时南部伊珀尔对英法联军实施了氯气攻击,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化学战。潘多拉魔盒由此打开。一、战争僵持,化学战应运而生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和掠夺财富,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和以法、英、美、俄、意为首的协约国在欧洲战场上展开激战。经过3个多月的交战,双方在700公里的宽大正面上对峙了长达半年之久,为突破对方的防御,双方都在寻找新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方式。伊珀尔位于比利时西南部,是通往英伦海峡各港口的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14年10月至12…  相似文献   

2.
二战趣闻:动物“士兵”建殊勋孟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征招”各种动物参战,创造了惊人的战绩。冲锋陷阵的军犬二战期间,同盟国和轴心国总共使用了25万条军犬,执行探雷、警戒、传令、侦察和拉雪橇等任务,发挥了特殊的作用。苏军为了对付德军的坦克集群,...  相似文献   

3.
航空炸弹是航空兵用于轰炸、摧毁敌方目标,杀伤敌方有生力量的一种重要武器。由于航空炸弹的制造工艺比较简单,成本比较低廉,同时易于保管和维护,在历次较大规模的战争中被大量使用。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同盟国对协约国投下的炸  相似文献   

4.
1917年1月6日,德国外交部长阿图尔·齐默尔曼正在柏林的办公室内起草一份电报。这份电报是准备拍发给德国驻美国大使冯·伯恩斯托夫并转发给德国驻墨西哥公使冯·埃克哈特的。 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年月。一场既无义又无望的战争已使几百万名土兵横尸疆场,伤者更是不计其数。无论是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还是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都伤亡惨重毫无收获。  相似文献   

5.
止步不前的日耳曼人1914年下半年,德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卢森堡、比利时,历经比利时至阿尔萨斯-洛林一线的"边境交战"、阿登地区遭遇战、桑布尔河战役、蒙斯战役,以德军的胜利和协约国军队的总撤退告终,但在随后的马恩河战役中,德军由于伤亡过大而全线退却。至此,双方在西线经过3个半月互有胜负的战斗,彼此停留在长达700公里的筑垒阵地前。在整个西线,德军面对协约国由铁丝网、障碍物、堑壕、交通壕、混凝土、饥枪火力构成的绵亘防线,进攻速度锐减。此际,德军急于想打破僵局,速战速决,以摆脱拼消耗的态势。这是因为,德国一开始便在战略上立足于速战速  相似文献   

6.
1943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转折的一年。在太平洋战场、欧洲苏德战场、北非—地中海战场,反法西斯同盟国都在反击日本军国主义和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战争主动权已经完全从侵略者手中转入同盟国手里。在这样大好的形势下,美国总统罗斯福、中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英国首相丘吉尔聚集在埃及的开罗,举行了20世纪内极具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 开罗会议有两个主要议题:一个是当前军事问题;一个是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以后的问题,商讨对日占领政策。 开罗会议的前一天,美军已开始进攻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史学界说法不一,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问题作一辨析。先把没有争议的参战国列出。同盟国4个:奥匈帝国、德国、土耳其、保加利亚。协约国26个:塞尔维亚(今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共和国)、俄国、法国、英国、比利时、日本、意大利、葡萄牙、汉志(今沙特阿拉伯希贾兹省)、罗马尼亚、美国、巴拿马、古巴、乌拉圭、玻利维亚、希腊、(?)罗(今泰国)、利比里亚、中国、秘鲁、巴西、厄瓜多尔、危地马拉、尼加拉瓜、海地、洪都拉斯。  相似文献   

8.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中,大约有35万同盟国士兵成为日本军队的俘虏,这些人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其中,由于日军的突然袭击和最初的军事胜利,29万余同盟国士兵是在开战后6个月内成为日军俘虏的。  相似文献   

9.
北非登陆战役是1942年11月英美等同盟国军队在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地对维希法军、德军实施的登陆作战行动,以同盟国的胜利而告终。该战役是同盟国加强地中海制海权和北非主导权的关键战役,为彻底打败德军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奠定了基础。盟军发动该战役的主要经验教训:注重从大战略高度运筹战争,军事行动服从政治需要;注重保守秘密和战略欺骗,达成战略战役突然性;注重外交攻关和争取内应,保证登陆作战顺利进行;注重统一指挥和联合作战,提升作战指挥效率。但同时,盟军也存在作战准备不够充分,低估了登陆作战实际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美、英为首的同盟国对日本军国主义采取贸易封锁和军事打击相结合的策略,以切断海上交通运输线作为破坏日本国力基础的突破口,达到彻底摧毁其军事经济的目的。这一策略为最终打败日本军国主义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史放 《环球军事》2010,(4):52-54
由于战术思想滞后于武器装备的进步等原因,美国南北战争以高昂的人力消耗为一大典型特征。而在这一时期内,又以发生在1864年初夏的冷港战役最为突出。这场发生在弗吉尼亚州汉诺维地区的港城外的交战,见证了双方尤其是北军付出的毫无意义的重大伤亡,也见证了高级指挥官们对流血的漠视。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旨在破坏对方军事经济潜力和保卫己方海上运输的战斗,是同盟国和轴心国遂行海上作战的主要作战样式。交战双方围绕着海上保交和破交,在各大海洋战区展开了长期而激烈的斗争,使用了包括潜艇、水面舰艇、海军航空兵等在内的各种作战兵力,采取的手段亦多种多样,从而使海上交通线斗争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海上交通线斗争的结果不仅深深地影响了整个战争的进程,而且在局部战场甚至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认真研究这一时期海上交通线斗争的历史进程,特别是总结其中的历史经验教训,对于我们赢得未来海上…  相似文献   

13.
贾媛 《华北民兵》2003,(8):50-51
电子信息对抗是现代战争中交战双方信息作战体系之间的综合对抗。在这场对抗中,计算机网络系统是各种作战体系的纽带和桥梁,计算机技术是电子战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向协约国求和遭到拒绝后,准备发动新的进攻,然而,这时却出现了灾难性的“西班牙流行性感冒”。此病使作战双方深受其害。在德国,有40万人死于该病;在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病倒了,仅英格兰平均每周死亡达4482人;在法国巴黎,平均每周有1200人丧生;在美国,有近50万人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士兵更产生了厌战情绪,士气低落。尤其是德军,许多士兵逃离战场,  相似文献   

15.
于洋 《环球军事》2010,(12):17-17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U型潜艇对英美舰船和同盟国商船一直是个巨大威胁,共击沉同盟国商船2500余艘,总吨位1400万吨以上,占同盟国战时船舶的三分之二以上。  相似文献   

16.
韩旭东 《环球军事》2011,(20):10-11
在利比亚内战中,交战双方在很多“战略要点”上显得力不从心地对峙着。利内战双方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战事局面,与其对雇佣军的偏爱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灾难。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同盟国涌现出一批耀眼的将星,既有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三巨头"),也有朱可夫、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这样的著名统帅,更有一批身先士卒、叱咤风云的战将。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特从中选出部分少为人知的名将,奉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18.
王红 《军事史林》2010,(12):36-39
1917年8月,当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之际,中国的北洋政府宣布放弃中立,加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一方,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同年11月,同属协约国的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宣布退出战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二战时期瑞典的战时中立行为及其中立政策的实施及中立地位的维持等进行考察.认为其中立遭到交战双方的干涉而未能恪守中立的权利与义务,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完全中立,中立的实质只是非交战.  相似文献   

20.
关宗霁 《宁夏科技》2001,(10):88-88
在400多年前,英吉利海峡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海战,交战双方是号称“无敌舰队”的西班牙远征军与英国海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