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自动化测试脚本和测试数据文件数据量多的问题,利用测试工具QTP、数据与关键字驱动的测试机制,设计了基于三层驱动机制的自动化测试框架、管理测试用例文件的测试集(TestSet),以及存储测试用例的testcase数据对象和存储测试数据的testdata数据对象;利用对测试粒度的控制和测试数据池技术应用,设计了可重构和优化的测试脚本。达到了测试设计和脚本开发解耦,测试用例和数据的展现更加人性化,测试脚本及业务层面的测试数据的优化、可重用,使脚本文件和测试数据文件的数量达到最少,减少占用空间。  相似文献   

2.
谭亚丽  宋科  郭霞 《火力与指挥控制》2021,46(5):132-136,141
舵机性能测试系统是导弹舵机研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测试设备.设计了一套便携式舵机性能加载测试系统,采用直流程控电源提供舵机工作电源、信号发生单元模拟弹载计算机控制指令,通过扭力杆模拟舵机飞行过程中的铰链力矩.测试过程中,舵机实时位置反馈信号由同步信号采集单元隔离、调理后进入测试计算机系统.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开发的舵机性能测试软件,能够手动/自动完成测试数据的读取、显示、处理、报表生成以及存储.该系统已经应用于某型舵机的功能和性能指标测试,操作简单、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3.
针对容器技术在网络层面缺乏控制的问题,设计一套面向大规模容器集群的网络控制架构,分别从容器集群网络的灵活组网、智能适配以及安全隔离三个方向进行研究,主要解决大规模容器集群部署中的网络适配和隔离控制等关键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网络控制架构可以根据网络特点有针对性地实现虚拟局域网的快速划分、网络节点的稳定迁移和节点通信的精确隔离控制。  相似文献   

4.
冗余设计可以有效地延长水下传感器网络寿命和提高网络可靠性,基于可靠性理论,考虑水下传感器网络环境及节点垂直移动等约束,在对冗余非共享方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水下传感器网络特点,提出了适合于水下传感器网络特点的冗余共享设计方案,并给出了冗余共享方案的可靠性模型,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网络可靠性变化曲线及冗余节点数与网络寿命的关系。经过MATLAB软件仿真,表明在同一网络寿命情况下,相对于冗余非共享方案,冗余共享方案所需冗余节点数更少,降低了网络部署成本,达到了冗余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作战指令的自动化生成主要涉及到汉语分词技术、语法分析和代码生成。将作战文书归结为一个半结构化的自然语言信息抽取问题,采用数据融合方法实现词法分析,采用编译原理的技术实现语法分析,采用规则库最终实现了作战指令的自动化生成,作战指令的自动生成将提高指挥自动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数据驱动自动化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数据驱动方法,用以实现自动化测试.通过对测试数据的产生及选取、控制数据调度的研究发现,不仅应用更灵活的数据驱动方法,对程序进行更深、更广的测试,而且无需编写脚本,只需填写测试表,即可完成全面的自动化测试.这样,即使非技术人员也能够开发测试数据,完成数据驱动自动化测试.  相似文献   

7.
在软件定义航空信息网络架构中,针对控制平面单点失效问题,提出一种多控制器部署方案。通过构建航空集群域,在航空集群域中部署集群控制器,控制器进一步控制该域内飞机来获得网络的高效管理以及信息的有效处理。定义数据传输时延、控制路径时延以及控制器同步时延,以航空信息网络全网时延最小为优化目标,在构建航空集群方面,提出一种k-means改进算法;在集群域中部署控制器时,提出一种时延约束的可靠部署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保证全网络的可靠性,并可以有效降低网络中的时延开销,为解决多控制器部署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对第四层交换技术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网络技术发展的现状 ,确定了第四层交换的定义 ,阐述了第四层交换应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复杂网络和传播动力学相关原理,构建了符合大型船舶人员交互特征的社交网络,定义了传播网络层级结构,分析了交互网络拓扑生成的5项规则,给出了大型船舶流行病传播社交网络构成方法。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研究了交互网络节点成员属性和流行病传播特点,给出了智能体成员状态空间的基本构成形式,融合防护治疗、管控隔离、信息交互等因素的物理特征,构建了智能体状态迁移和行为交互过程算法,并分析论证了衰减函数的结构及区间特性。对比距离恒定模型和随机游走模型,分别对典型大型船舶流行病传播过程分4种工况12种状态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随机游走模型更适合信息量丰富条件下的大型船舶流行病早期传播过程模拟仿真和疫情防控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10.
许健  王宝生 《国防科技》2009,30(2):5-9,60
文章针对通信网络运行质量综合管理需求,通过分析现代通信网络管理技术和现有通信网络管理系统部署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WEB的通信网络运行质量综合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11.
指挥信息系统( C4 ISR)作为联系指挥者、指挥对象和武器平台的重要手段,其作用的发挥对指挥体系的整体指挥控制效能具有重要影响。将指挥员、指挥机关、指挥信息系统和所属部队等多种因素作为影响指挥控制效能的主要因素,在分析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内部各子因素的相互关系后,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ANP)建立了指挥控制效能评估的网络模型,并运用Super Decision(SD)软件对模型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对于基于软件构件技术的信息系统开发,通过分析信息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信息系统对象模型和信息系统中软件构件的构架方法。并据此提出了建立信息系统的四层次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实现了院办公室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3.
复杂网络抗毁性是复杂网络在节点或边遇敌攻击后能继续维持基本功能的能力,是衡量军事信息网络鲁棒性和敏捷性的重要指标。针对复杂网络及对作战体系支撑能力的多指标、复杂化和动态演绎特点,在静态分析方法基础上,提出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抗毁性分析方法。建立了复杂网络抗毁性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复杂网络抗毁性评估模型,提出确定评估模型参数的方法。仿真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韩党生 《国防科技》2017,38(2):089-093
美军"作战云"理论的制胜机理是以云计算技术作为物质基础和技术依托,以"云部署、云聚合、云攻击(防御)、云消散"体现作战过程,以"集中指挥、分布式控制和分散执行"为基本指控方式,以"跨域协同"作为作战协同的基本方式。由于该理论实现了战场信息的有效融合和共享,作战力量的动态聚能和释能,作战任务的临时赋予和即时完成以及不同领域作战能力的互补增效,因此将促使美军的武器装备、力量结构、作战方式及战场形态等发生新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武警有线综合业务网海量信息的存储与管理问题,本文在论述了目前比较流行的网络存储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武警有线综合业务网的特点,提出了适应武警有线综合业务网存储需要的网络存储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采用虚拟仪器技术,并通过软件产生模拟信号拉制设备的运转,完成动态信号的提取,实现电气设备测试系统的研制.该系统具有通用性、高效性和易用性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摘要:本文针对在初始的部署条件下不可定位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的面向定位的网络调整方法,称为LODA方法。该方法通过节点所处的路径信息判别确定该节点的调整策略,从而使得初始状况下不可定位的网络达到可定位条件。LODA方法仅需调整约11%节点就能够将稀疏的网络调整至可定位,较当前最好的网络调整方法减少了约40%。此外,本文所提出的方法采用分布式的执行策略,从而将定位所产生的通信负载和能耗均衡到网络中的多个节点,克服了先前集中式方法的可扩展性限制。大量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LODA方法较现有方法而言具有更高的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18.
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在社会许多领域中正在引发各种深层的变革,加速了人类迈向信息社会的步伐,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化校园应运而生。校园的数字化建设,就是以校园网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相似文献   

19.
无线射频干扰注入可对无线通信网络系统进行干扰,甚至实现非授权接入实施网电攻击。若捕获敌方的通信协议,掌握其采用的通信模式,如何进行干扰甚至将虚假的信息注入无线网络,是实施网电攻击的技术难点。针对指挥通信系统中的无线开放环节,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分析了战场通信目标信号系统的技术指标,对编码方式、信号带宽、载波频率、调制方式和调制滚降系数等主要参数进行分析,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QPSK数字频带传输系统和射频干扰注入系统模型,并且对关键节点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干扰方式下,通信系统会受到较明显的干扰,或者解调出与注入一致的干扰信息,达到了验证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体化试验的设计方案和试验流程,并分析了一体化试验的技术关键:仿真可信性评估;半实物仿真;仿真试验数据与飞行试验数据的一体化处理。利用一体化试验技术对某型装甲步兵战车导弹射击试验中出现导弹逸出视场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