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难舍绿军装     
20岁那年 ,我考上军校。第一次穿上绿军装。在最初的兴奋与欣喜过后 ,我产生了一丝失落 :看着同龄人西装革履 ,在缤纷世界里尽情挥洒自己的青春 ,而我将融进这单调、绿色的方阵中。我不禁问自己 :“军装是不是很‘土气’ ?”第一次探亲回家 ,我身着军装。在车站 ,不止一个人向我问路 ,一位河南老大爷甚至没多想就把包放在我的脚边 ,自个儿买票去了 ;在车厢里 ,一个可受的小男孩除了他妈妈外 ,就喜欢让我抱他 ;到了家 ,几个表姐妹们好奇地审视着我的肩章领花 ,想要试穿这身绿军装。我不由得重新打量这身军装 :是什么魔力让历尽沧桑的老人信任…  相似文献   

2.
军装修辞     
很多人看到军装的表面,我们却熟悉军装的里子。有一天,我们有机会咀嚼生命中军装时光里的那些独特段落和瞬间,我们一定会比现在发现更多沉潜在军装上的精神消息。军装“本质上是一个表达空间”,于是, 我们看到,每个时代涌现出来的那么多的军装叙事,以及背后的修辞。  相似文献   

3.
我在拾掇行李包的时候,父亲来了一个电话,叮嘱我一定要带着新军装回老家。当兵十几年,每次回老家过春节都是穿便装,这次父亲怎么突然想起非让我穿军装,而且是新军装回去呢?  相似文献   

4.
军装工业是近代军事后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发展与嬗变折射了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历史进程。本文以西方引进的缝纫机与民国时期上海私营军装工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对民国时期私营军装工业的兴起、发展及蜕变进行考察,以剖析近代西方机械生产工具与民国时期军事近代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学生们觉得这身‘军装’很神气很好看,都喜欢穿着‘军装’来上课,并且个个都有了参军梦,是部队给了学生最大的温暖和鼓励……"说起军装,贵州省息烽县底寨中学的校长肖立刚感触颇深。这是贵州预师高炮团组织官兵捐赠旧军装给贫困地区中学学生带来的社会效益。息烽境内的息烽集中营是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该团在了解到不足400人的底寨中学特困生近百人,并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女军人的着装秘密,从这个基本上公开的秘密来看,她们似乎更追求美观甚于军装的功能。但我们反过来想想,这正是我们军装的不完善使然, 军需部门一步步改革军装的动力即来源于此。至于她们的这些秘密做法,读者们应该自有公判。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绵竹市财政局、地税局局长管国强10年前穿着绿军装直接献身国防事业,10年后,脱下军装依然默默无闻地为国防建设尽职尽责。他用言行证明他是市里的好“管家”,是优秀的不穿军装的“后勤部长”!  相似文献   

8.
当生日的蜡烛摆弄成十八道亮丽的风景,当青春的年华编织出十八岁的梦幻,新兵战友,你穿着一身崭新的军装,怀着家乡父老的期盼,戴着耀眼的红花,挂着幸福的笑容,满怀信心地走进了军营。那身肥大的军装掩饰不住你脸上的稚气,每一个机械的动作都勾勒出你紧张的神情。站在宽阔的训练场上,不管你是立正、稍息还是齐步走,一眼就能看得出:你是一个新兵。  相似文献   

9.
我爱绿军装(散文)海壁拥有一套绿军装,是我的梦想。那时,我初中还没毕业,看着穿军装的哥哥英姿勃发、威武神气,我羡慕极了。当哥哥弄了一套最小号的军装送给我时,我竟十分感动,尽管还需要将裤腿和袖子挽起来,但还是马上穿出去在同伴跟前炫耀一番。这套军装伴我初...  相似文献   

10.
军装不能捐     
编辑同志: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当某个地区发生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全国各族人民都会自发或有组织地进行捐款、捐物,以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人民子弟兵也不例外,他们在参加抢险救灾的同时,也自愿捐赠现金或实物,以表爱心,从而极大地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但是,我们也发现,在捐物过程中,有些官兵将军装甚至新军装捐了出去,有的还将随  相似文献   

11.
穿着军装,李仲彬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立过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获得过“烈火英雄”、“全国抗洪模范”等荣誉称号。脱下军装,走上成都市新都区主要领导岗位,李仲彬风采依旧。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李仲彬自觉履行区人武部党委  相似文献   

12.
当事人     
杜宏杰第二炮兵某旅后勤部四级军士长穿军装的奢望他是军人,因工作性质的原因,大部分时间,他都是穿便装上班,穿军装反倒成了一种奢望。而穿上军装和妻子照一张全家福,居然是他多年未圆的梦。直到这个龙年春节,来了军报的记者。别误会,他不是在情报部门工作。在单位,他既是  相似文献   

13.
军装既是军队的识别标志,也是国威、军威及军人仪表的象征.俄军创建300多年来,军装几经更革.这不仅与作战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而且受到了执政者的喜好及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昔日被北京军区表彰为"忠诚党的武装事业新闻人物"的王宝军,如今再次穿上久违的军装荣任河北某预备役师副师长、兼某预备役团第一政委。肩扛预备役大校军衔的他动情地说:"脱下军装再着戎装,离开军营再进军营,两次参军入伍的经历,注定我今生与军队有缘、与军人为伍,只有倾心国防、情注武装,才能无愧于这身国防绿。"  相似文献   

15.
记者:新军装发放后,你们听到了些什么反映?杨廷欣:据目前我们了解和掌握的情况看,大多数反映是好的。认为新军装更富时代感,穿着更加精神。但也有些反映,比如有同志反映新增的标志服饰多,佩戴比较麻烦,还有反映穿着束腰式衬衣不习惯,也有的反映太瘦、服装不够适体,个别产品质量不稳定。这些问题有些可以通过枝术措施在今后生产中克服,但我认为,当前还是要准确把握这次新军服的穿用要求,转变观念,改变以往的穿衣习惯。  相似文献   

16.
军装变奏曲     
在一次探亲假中,正赶上哥哥搬家,几身叠得整整齐齐的军装摆在我眼皮底下,让人一瞅便感触良多.哥哥是1981年底参军的,在部队足足呆了十几个年头,如今早已复员的他居然还把军装保存着.闲谈中,哥哥说起了他走南闯北许多耐人寻味的美好回忆,然而最令他难忘的就是军装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基层之声     
编辑同志: 武装部移交地方后,武装干部服装同陆军制服相同,佩戴人武干部符号,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对国防后备力量的高度重视和对武装干部的关怀。但笔者在外出时常常看到一些武装干部“军容”不整,冬夏着装混穿,有穿军装不戴军帽,有上穿军装佩戴军帽,下穿便服等现象。为  相似文献   

18.
军装情愫     
随着人武部归建,已过不惑之年的我重新入伍。当我穿上缀着两杠两星军衔的军装,顿时,被掏空了十年的感觉,一下子被欣喜、惬意、感激、责任充实起来。潮水般奔涌的军装情愫,冲开了回忆的闸门。 十年前,军队实行百万裁军,我成了百万分之一。接过转业证,对军装的感情突然浓了起来。脱下军  相似文献   

19.
《军事史林》2014,(2):39-40
我叫周爱莲,生于1935年2月,家在山东省金乡县化Ⅲ乡川寺村。虽然已经过去了近70印了,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年家里人给八路军做军装的事。八路军的军装都是分到各农户家,  相似文献   

20.
孟孟 《政工学刊》2013,(1):67-67
剪去潇洒的发型,换下时尚的衣裳,把爷爷奶奶的唠叨揣在身上,将爸爸妈妈的叮咛打进背包,我们拎着梦想、挺起胸膛,融入绿色方阵,穿上梦寐已久的军装。可能你是个好学生,可能你是父母的“小太阳”,可能你是条件优越的“小经理”……但,穿上军装,你就只有一个身份——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