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危险的视察计划1943年,随着日军在瓜岛的落败,形势逐渐对美军有利。日本联合舰队长官山本五十六大将面对这样的局面,提出了拼个鱼死网破的"伊号作战"。自4月7日开始,日本海军航空兵对瓜岛、新几内亚水域的美军船只、机场进行了攻击。由于日本方面夸大战果报告,使得山本以为取得了极大的战绩。4月13日,他决定亲自到靠近瓜岛前线的各基地去视察,慰问士兵并鼓舞士气。当天傍晚,一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南太平洋岛屿与日军作战,美军向岛屿登陆,让白“狐”打头阵,士兵跟在后边,顺利地攻占了滩头,深入到腹地。因为日本士兵比较迷信,认为白狐是阴曹地府的勾魂使者,看见它,就要远远地避开。故此美军在与日军作  相似文献   

3.
1942年,日军的铁蹄几乎踏遍了整个东南亚:英国人遭受了远东帝国土崩瓦解的打击,美国人被灰溜溜地从菲律宾赶了出来。一切似乎都陷入绝望盟军的补给严重不足,而日军还要进一步南下。他们开始把目光投射到澳大利亚——只要占领了新几内亚岛,他们就可以对澳大利亚为所欲为。 新几内亚岛一役堪称是一场步兵的较量:作战物资极度匮乏,作战地形险象环生,作战区域人迹罕至。此役胜败事关重大。如果日军获胜,澳大利亚就会任其宰割,同时盟国在南太平洋的战略基础将遭受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4.
为了策应瓜达尔卡纳尔岛作战,日军打算把美军主力吸引到新几内亚来,以便减轻瓜达尔卡纳尔岛上日军的重压。1942年11月17日早晨,第18军下属的第31师团步兵229联队从拉包尔出发,由5艘驱逐舰护送到巴萨布阿,登陆后立即向位于新几内亚东部的布纳挺进。  相似文献   

5.
陈山石 《环球军事》2013,(3):143-143
研究日本近现代史方向的一濑俊也博士写的《飘扬在战场上的传单:用传单重读太平洋战争》一书,是以日本人的视角.通过对传单的历史记忆的梳理来反思战争,思考战争所造成的灾难以及战争本身的罪行。他的另外一本著作《用宣传谋略传单解读日中·太平洋战争空中飞舞的“纸弹传单”图录》.也能帮助读者了解那场战争中传单所发挥的特殊作用。作者以二战中东亚各地的战场上日军和盟军制作并从空中散发的各种宣传传单实物为素材,以看到这些传单的日本兵的体验感受为基础,描述了在长期战争年代各国士兵的艰难境遇,进而体会战争的残酷。日军把士兵投放到广袤的东亚战场,等待他们的是营养不良、传染病以及盟军的猛烈进攻、尽管如此、日军还是拒不投降,但那些描绘着家乡食物和故乡亲人的画面,写有“坚决不杀俘虏”的优待政策的传单,对日军士兵的心理还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潜艇技术和战术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海战中产生了不少名噪一时的潜艇和潜艇指挥官。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倒霉"的潜艇被人们所记住。排行榜第一名:日本"吕-34"号潜艇。上榜理由:被土豆"吓沉"的潜艇。1943年初,为配合美军在西南太平洋诸岛上的反击行动,美国海军在海上实施封锁,切断日军对新几内亚群岛的增援和补给。4月初,美国"奥邦农"号驱逐舰在奉命对所罗门群岛附近海域进行战斗巡逻时,突然发现一艘日本潜艇从己方军舰旁边破水而出。美军舰员们十分惊呀,军舰上火炮手立即摇动火炮对准潜艇,准备用火炮攻击日军潜艇。但由于潜艇距离军舰实在是太近了,已经进到了军舰火炮的射击死角之内,火炮无法发挥作用。正在慌忙之际,一个美军水兵见到军舰甲板上有一堆土豆,  相似文献   

7.
郭彩虹 《环球军事》2012,(15):59-61
1943年底,日军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渐露颓势。日军第51师团残部退入新几内亚东北休恩半岛,企图与第20师团残部一起固守西奥。对于这一动向,美军看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8.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中,大约有35万同盟国士兵成为日本军队的俘虏,这些人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其中,由于日军的突然袭击和最初的军事胜利,29万余同盟国士兵是在开战后6个月内成为日军俘虏的。  相似文献   

9.
王来法,原来是河北省沙河县人。1914年,他7岁时,家乡大旱,他随父逃荒来到山西武乡,从小便给地主放羊、卖炭。1938年4月,日军入侵武乡,他的父亲被日军杀害,他愤然参加抗日自卫队,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0.
日军在中途岛遭到失败,锋芒严重受挫。可是,日本当权者就像在赌场中输了钱的赌徒一样,数一数自己的老本,自以为其联合舰队对美国太平洋舰队仍占很大优势,陆军在整个战场上还没有重大失败,于是下决心占领新几内亚岛,在海上,则要首先占领图拉吉岛和瓜达尔卡纳尔岛。 瓜达尔卡纳尔岛位于东经160°,南纬9°35′,东西长约150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面积5000平方公里,是所罗门群岛中一个较大的岛屿。岛上绝大多数地方是奇峰秀岭和茂密的丛林。1942年5月,日军首先占领了图拉吉岛。在图拉吉岛上,日军发现在它的南面有一个比图拉吉岛大得多的瓜达尔卡纳尔岛,其北岸非常适合修建飞机场。6月16日,日军派出2000多名工兵和劳工,开始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修建空军前进基地,到7月中旬,修成了一条1200米长、50米宽的飞机跑道。  相似文献   

11.
数字抗战     
抗战第一枪: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夜,在宛平城附近进行演习的日本驻屯军部队,借口一个士兵失踪,欲强行进入宛平城搜查。日寇的无理行径遭到了第29军官兵的拒绝,但是蓄谋侵略中国已久的日军悍然向龙王庙和卢沟桥发起了进攻,并炮击宛平城。第29军官兵奋起反击,歼灭日军一部。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事变发生后,觊觎中国已久的日本军方立即制订了派兵方案,获得日本政府通过。日军3个师团立即开赴华北,平津沦陷,全面抗战序幕正式拉开。  相似文献   

12.
日军不甘心失败,屡败屡战。1942年10月对日,日本丸山中将率领第2师团主力约5600人再次进攻瓜岛的美军阵地,遇到美军的顽强抵抗。 10月24日夜,天空中雷电交加、大雨瓢泼,第2师团再次发动总攻击。他们用强大的兵力向美军正面猛扑,很快被美军击溃。第二批士兵冒雨爬出阴暗泥泞的草丛,狂呼大叫着扑向美军阵地。此后,一批又一批日军土兵爬过同伴的尸体,发起自杀式冲锋。他们挥舞着军刀、刺刀、短刀、手榴弹等近战肉搏的武器,逐渐突进美军阵地。战争完全变成野蛮的肉搏。  相似文献   

13.
王作化  林生  菅强 《环球军事》2008,(3):104-106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惟一大规模使用生化武器的国家。在疯狂的侵华战争中,日军在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各战场都曾广泛使用过细菌和化学武器,制造了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战争恐剧,给中国人民造成了至今后果难除的灾难。然而,近年来发掘的史料证明,日军不仅在中国战场上大规模进行过细菌和化学战剂,而且在其它战场上也都公开或秘密使用过生化武器。在1939年日本与苏联爆发的诺门罕之战中,日军为挽救战场败局,曾秘密将新研制的细菌武器投放战场,结果造成口军自身1300多名士兵神秘死亡就是其中鲜为人知的一幕。  相似文献   

14.
日军认为,心理素质是决定战斗胜负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素质的稳定与否,严重影响着指挥官和士兵的正常思路。心理素质差容易造成错觉、幻想,以致逃亡,从而使战斗引向失败。为此,日军十分重视提高部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5.
二战结束后,日军的化学武器问题被有意识地掩盖和隐瞒。直到1983年,日本学术界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日军化学武器研究。至今,历时二十余年,有关日军化学武器问题的诸多资料相继公开,专著不断问世。这些成果,应当成为国内学术界关于这一问题研究的重要参考。本文基于日本学术界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二战期间日军化学毒气战的研制、使用以及后果影响等方面的情况作简单的综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徐平  张冬 《军事史林》2013,(10):24-27
化学兵是日本陆军担负使用化学武器任务的兵种,也是侵华日军最臭名昭著的部队。日军使用化学武器蓄谋已久,在侵华战争伊始就派遣大批化学战部队来华。化学武器在日本侵华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日军的作战进程,被日军称为“决胜瓦斯”。  相似文献   

17.
滕利青 《军事史林》2014,(12):24-29
出兵远东,闪击日军——华西列夫斯基成为日本关东军的掘墓人 1945年4月底,华西列夫斯基回到莫斯科,斯大林当面提出要他指挥远东苏军对日作战。以往,他的经历对远东、对日本、对日本军队很少涉及。这之前,华西列夫斯基对日军的理解,只是概念的、字面上的。苏军中,除了朱可夫在哈拉哈河有过大败日本关东军的经历,还有更早的、在大清洗中已被处死的布留赫尔元帅,可以说是红军中知名的远东战将。布留赫尔、朱可夫的远东战绩,深为日本人所惧惮。而华西列夫斯基完全是远东的新面孔、日本关东军的新对手。  相似文献   

18.
《宁夏科技》2001,(6):92-92
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的父亲因为直接参与、指挥日军侵略中国的战争,战后被军事法庭判为甲级战犯,受到惩处。他对此一直耿耿于怀——仇视中国  相似文献   

19.
1940年,正当日军凭借优势装备在中国大地上猖狂攻城掠地、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大扫荡之时,在其统治的“王道乐土”古城开封,突然曝出让日寇心惊胆颤的特大事件:日本侵华特务机关的重要人物、“华北五省特务机关长”吉川贞佐少将和数名日军头目于5月17日被人刺杀于该特务机关驻处的山陕甘会馆。而这一震撼当时日本国内和日军高层的神秘刺杀事件背后的抗日英雄,  相似文献   

20.
陈静静 《军事历史》2020,(3):108-115
冲绳战役是太平洋战争最血腥的战役之一。交战双方严重伤害了当地住民,特别是日本为了保全本土和天皇制而将琉球视为"弃子",琉球人民经历了被动员、被操纵、被欺骗、被抛弃的悲惨命运,这对战后琉球人的心理和琉球社会造成了严重创伤。战后,日本某些右翼势力为了推动日本的防卫计划,掀起了修正历史的运动,意欲美化战争及日军形象,而冲绳战役中日军对当地住民的伤害则成为争论的焦点。冲绳战役是战后琉球历史的起点,战争对于岛民来说,远不能被界定为记忆,在当代琉球的表面之下,其恐怖的往事历历在目,构成了琉球思考现在和未来的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