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943年1月9日,日汪共同导演了一幕汪伪政府对美、英等国“宣战”,参加“大东亚战争”的闹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写下了滑稽而可笑的一页。此举是由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和汪精卫共同密谋决定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汪伪政府并没有马上提出‘惨战”问题。12月17日,汪伪政府发表《对大东亚战争之声明》,猛烈抨击英美“包藏祸心’,“变本加厉”,“始有日本与英美间之战争”,强调中国之安危与东亚之安危为不可分,对于战争的基本态度则是与日本“同甘共苦”①,并在各种场合反复宣传。当日军进占上海租界时,汪伪上海市政府曾据此制定宣传…  相似文献   

2.
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了日本。短短几十年间,日本就把台湾变成了自己在太平洋上的一个重要军事基地,为它后来发动的侵略战争服务。太平洋战争期间。从东南亚运往日本的物资都要经过台湾海峡,所以日本在岛内驻扎了大量的陆、海军部队以保卫这条海上生命线的安全。基于上述理由,盟军方面也把打击驻台日军作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当时驻扎在中国大陆的美国第14航空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飞虎队”承担了这项任务。  相似文献   

3.
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河南大片国土沦陷,中共中央作出“绾毂中原”的战略决策 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性转折的一年。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及东南亚战场先后转入战略反攻, 日军已陷入战略上的全面被动。到1944年初,日本与南洋的海上交通线已被切断,其在中国的长江补给线也受到中美空军的严重威胁。日军为扭转被动局面,在中国发动了旨在打  相似文献   

4.
莱特湾海战是太平洋战争中日美双方海军的最后一场决战,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战。战前形势波谲云诡,错综复杂;战役进程跌宕起伏,充满悬念;战争结局出人意料,发人深思,充分展现了战争特有的魅力。 兵强马壮,美军直指莱特岛 1943年初,以美国为主的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转入战略进攻,经过一年多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战场上的绝对优势,进攻锋芒直指菲律宾。菲律宾位于双方战线中部,是由日本本土至其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基地——东印度群岛的咽喉。为了割裂日本战争布局,“像瓶塞一样”地堵死日本赖以生存的战略物资补给线,美军决心于1944年10月登陆莱特岛,进而夺取整个菲律宾群岛。其中,美海军的作战计划是:由海军中将哈尔西指挥的美国海军主力第3舰队(17艘快速航空母舰、6艘战列舰、15艘巡洋舰和58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日本学者田中立兴首次将二战期间日军在新几内亚战区吃人肉的一些史料公布于众。 日军1943年3月侵入新几内亚。此后,由于受到美、英、法、澳等盟军的重重封锁围困,该地长期断粮,一些日本士兵为了活命,便把活人杀害,用人肉来充饥。当时被日军杀害吃掉的人,有新几内亚土著人,有被日军俘虏的澳大利亚士兵,以及被日军带去做奴役  相似文献   

6.
贾辰琼 《军事史林》2010,(12):55-57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曾有过这样一句台词:“当时我的士兵用的都是老套筒、汉阳造,膛线都快磨平啦!”的确“老套筒”、“汉阳造”在当时的抗日战场上已是很老的枪了。八路军手中最好的步枪是从日军手里缴获的“三八大盖”,  相似文献   

7.
邢静 《军事史林》2014,(1):26-30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太平洋战场上出现了人类战争史上罕见的一幕:大批日军飞行员驾驶战机撞击盟军舰只.这种惨无人道的自杀战术被冠以“神风”特攻之名。  相似文献   

8.
“关特演”即关东军特别大演习,是日本侵略军在苏德战争初期准备进攻苏联的计划。过去中、日史学界对这个计划研究不多。研究“关特演”的制定与放弃,有助于深入探讨苏德战争初期的日本军事战略以及日本南进、挑起太平洋战争的原因。本文对此略述浅见。一、“关特演”计划的制定 1941年4月13日,日苏两国签订中立条约,表面上看两国关系已经缓和,但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却在考虑新的对苏战争。1941年4月10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会见日本驻德大使大岛浩,里宾特洛甫说:“由于苏联的所做所为,使德国可能在今年内对苏联发动进攻。”(日本国际政治学会编《通向太平洋战争之路》,朝日新闻社1963年版,第5卷第305页)4月16日大岛浩电告东京,然近卫文(?)内阁以此情报真假难辨为由予以否定。5月15日,日军参谋本  相似文献   

9.
王作化  林生  菅强 《环球军事》2008,(3):104-106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惟一大规模使用生化武器的国家。在疯狂的侵华战争中,日军在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各战场都曾广泛使用过细菌和化学武器,制造了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战争恐剧,给中国人民造成了至今后果难除的灾难。然而,近年来发掘的史料证明,日军不仅在中国战场上大规模进行过细菌和化学战剂,而且在其它战场上也都公开或秘密使用过生化武器。在1939年日本与苏联爆发的诺门罕之战中,日军为挽救战场败局,曾秘密将新研制的细菌武器投放战场,结果造成口军自身1300多名士兵神秘死亡就是其中鲜为人知的一幕。  相似文献   

10.
太平洋战争后期,随着美军越岛作战的节节胜利,日军已经完全丧失了战场上的主动权。为了挽回败局,一小撮丧心病狂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从一个驾机撞沉美舰的飞行员的“英雄行为”中得到启示,疯狂地组织了一批又一批的自杀飞机,用飞行员的血肉之躯和庞大的美军舰队展开...  相似文献   

11.
二战中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的炮弹把纳粹德国的“千年帝国”毁成一片瓦砾时,阿道夫·希特勒自杀了,从而结束了欧洲战争。于是盟军转过身全力贯注于太平洋战争。盟军在可能征服日本列岛之前将有一场可怕的流血战争。盟军从波茨坦向日本发出最后通牒:投降,要不,立即遭到彻底的毁灭。当时很少有人知道盟国的科学家已经能驾驭原子弹。这一最后通牒没有受到狂妄的日本军国主义的重视,于是战争中威力最强大的武器——原子弹在日本爆炸了。尽管第一颗原子弹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破坏力,但日本军国主义仍然在投降与否问题上争论不休。第二颗原子弹成为促使日本作出无条件投降决定的重要因素。 8月6日是日本广岛、长崎遭到原子弹毁灭性打击57周年,此事件虽早已被人们熟知,然而所有的秘密以及一切秘而不宣的内情不可能都公之于众。随着时间的推移,才有可能向人们解密这一事件前后的细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读者可以从这里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巴顿的启示     
焦勇伯 《军事史林》2006,16(2):52-54
战争,无论对普通士兵还是对带兵的将领都是严峻的检验.二战期间,巴顿将军先后带过多支部队,不管有的部队原先战斗力多么差,一到他手里就一改从前,无论在北非还是在欧洲战场都所向披靡,以最少的伤亡赢得最大的胜利,成为盟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何以能如此?  相似文献   

13.
冲绳位于台湾和日本本土之间,是日本南部最大的岛屿和门户。进攻冲绳之战是太平洋战争最后一次正规战和登陆作战,也是最激烈的一次战斗。 盟军进攻冲绳的时候,欧洲战场的德军已如风中残烛。西线盟军在2月11日开始6  相似文献   

14.
日本“大东亚战争史观”阴魂不散徐晓村199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是全世界普天同庆的日子。纪念活动的第一个高峰是庆祝“欧洲战场胜利50周年”。尽管现实世界还存在种种岐见,但一接触到二战欧洲战场的胜利这个主题,不论昔日战胜国还是战败国,经过...  相似文献   

15.
朱京斌 《环球军事》2010,(15):56-57
二战中,日本坦克性能之差无以附加。别说与苏军T-34相比,就连在西线战场上总被德军欺负的美国M4“谢尔曼”坦克都打不过。太平洋战争中,没有一种日本坦克可以打穿“谢尔曼”坦克那并不厚重的装甲,甚至连美军侦察用的M3轻型坦克都打不过。1945年初,当美军登陆吕宋岛,展开全面地面进攻后,日军开始全面实施自杀攻击。连一直很金贵的坦克部队也加入其中,在伊利萨狭道,日军利用地形和美军的疏忽,实施了唯一一次成功的坦克特攻战。  相似文献   

16.
青年军的组建和消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组建青年军的时代背景1942年,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英、美参战,开辟印、缅战场,中国也派出部分军队,以配合盟军作战,由英、美直接补充装备、器材,使之现代化。为此,特种兵如汽车、装甲通讯等兵种的兵员,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国民政府军政当局曾在四川各大、中学动员过几千学生志愿参军,出国参战,名之日“青年远征军”,可以说这是最早的“青年军”。1944年秋,日军败局渐走,以打通所谓大陆交通线为名,疯狂地向湘桂进攻,以作垂死挣扎。当时蒋介石军队士气低落,节节败退。柳州陷落后,日军一支,侵入贵州,有危及重庆…  相似文献   

17.
战争进入第4个年头,双方实力越来越悬殊。通过3年的较量,日本战败已成定局。 太平洋上日军最前线的各岛屿都处于盟军空军的猛烈轰炸之下,像砧板上的肉一样,随时都有被盟军吃掉的可能。 为了攻破日本防卫本土的大门,盟军决心攻克马利亚那群岛。 马利亚那群岛是绵延400多公里的弓形群岛,是日本“绝对国防圈”中的一个关键性链环、日本本土的南部屏障。 4月23日,美航空部队开始对马利亚那群岛进行空袭。 迎战美军的是日本第1机动舰队,由小泽治三郎任司令官,共有两个战列舰分队、3  相似文献   

18.
顾此 《环球军事》2012,(12):64-66
近日,一部名为《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红遍了中国,其诱人的画面、动人的解说,勾起了不少人的胃部冲动。同样,在古今中外的战场上,“吃”的重要性更是与每个士兵休戚相关。从《孙子兵法》中的“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的“三无”论断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再到拿破仑的“士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士兵的伙食”,足以看出“舌尖”上的较量在军事后勤乃至战争成败、国家兴衰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徐平  潘霏 《军事史林》2014,(1):59-64
日军大本营是19世纪末至二战结束前日本发动大规模战争期间的陆海军最高统帅部。自中日甲午战争以来至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帝国陆海军曾三次设置战时最高统帅机关——大本营,通过下达大本营命令(大本营陆军部命令或大本营海军部命令等)的形式发布天皇敕命,统一指挥陆海军战略行动,是直属于天皇的最高司令部。大本营是日本扩大侵略战争和陆海军对立的产物。二战时期日军的大本营被同盟国称为“帝国总司令部”。  相似文献   

20.
正当美国为“攻伊倒萨”战争紧锣密鼓准备之时,作为战争的“前奏曲”,美国的心理战早已先期展开,来势之猛甚至超过海湾战争。正是,“倒萨”战争尚在筹备,“心理战场”先燃烽烟。充分利用传统媒介舆论进攻先声夺人心理战的基本手段就是宣传。在美国这次“攻伊倒萨”行动中,传单和广播仍是开展心理战的主要武器。早在2002年11月17日之前,美军就在伊拉克南部地区3次散发了数以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