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档案看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奉系张作霖于第一次直奉战争后 ,锐意整军经武 ,扩充实力 ,并与皖系和孙中山建立反直三角同盟。而直系内部 ,因派别斗争 ,四分五裂 ,实力大减。自 1 92 3年春起 ,奉系即制订对直作战计划 ,决定在热河和山海关开辟两个战场。直系吴佩孚埋头在洛阳练兵 ,在奉系发动战争前夕 ,他应曹锟之召前来北京 ,组织以自己为总司令的“讨逆军”,将所属分为前敌三路和援军十路 ,建立庞大战争机器。 1 92 4年 9月中旬大战爆发 ,奉军未遇顽强抵抗即占领热河 ,旋即在山海关一带与直军展开激烈争夺战。在战斗的关键时刻 ,直军第 3路司令冯玉祥联合胡景翼等 ,突然自前线回师北京发动政变 ,囚禁曹锟 ,控制了北京。吴佩孚获知冯等发动政变后 ,匆忙在前线作了部署 ,即率部退到天津 ,以回救北京 ,在北仓、扬村等地与冯军交火 ,终以作战失利 ,率残部浮海南下寻求庇护。战争以奉胜直败而告结束。这次战争 ,给交战地区热河、山海关一带造成严重破坏 ,邻近战区的人民也颇受征调之苦  相似文献   

2.
从档案看1920年直皖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和以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 ,在 1 92 0年 7月间进行的混战 ,史称直皖战争。此战是 1 91 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皖、奉三大派系之后 ,为争夺中央统治权而进行的首次军阀大混战 ,也是一场祸国殃民的非正义之战。1 91 7年 7月 ,孙中山赴广州倡导护法运动 ,另立政府 ,皖系段祺瑞视之如眼中钉 ,极力主张武力讨伐 ,但遭到直系冯国璋的反对。 1 91 8年 7月 ,段祺瑞借对德宣战之机 ,命心腹干将徐树铮筹建参战军 ,后以欧战结束改为边防军 ,拥有三师四混成旅兵力 ,用来对付直系等异已势力。 1 91 9年 5月 ,爆发了五四反…  相似文献   

3.
从第一次直奉战争看吴佩孚的军事谋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九二二年的第一次直奉战争是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为了争夺对北京政权的控制和扩大自己的地盘而进行的狗咬狗的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张作霖率领奉军十二万五千人入关,混战不到一月,死于枪弹炮火者二万余人,战伤及逃亡者一万余人,被围缴械者四万余人,仅剩二万余人逃出关外,军费损失超越三千万元。直奉两军实力对比,就军实而言,直军投入兵力约十万人,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兵力用来巩固后方,没法调上前线,因此奉军入关的兵力几乎超过直军人数一倍;直军  相似文献   

4.
1 91 6年袁世凯死后 ,皖系段祺瑞控制了北京政府 ,主张对南方采取武力统一政策 ,但遭到直系军阀的反对。为了对付皖系这一共同敌人 ,以唐继尧、陆荣廷为首的西南军阀决定采取“联直制皖”的策略 ,与直系等建立反皖的“三角同盟”。1 91 9年秋 ,直系为准备同皖系作战 ,以驻湘直军“久戍思归”为由请求北归 ,让直系吴佩孚充当“兵谏”急先锋 ,反皖“三角同盟”发展为 1 4省反皖同盟。吴氏接受军政府的军费补助后于 1 92 0年 5月开始北撤。直军一撤 ,南军紧紧跟上 ,于 5- 6月连克长沙、岳阳 ,皖系张敬尧在湖南的统治垮台了。与此同时 ,河南发生了更易督军问题。皖段拟在吴师北撤途经河南时加以拦截 ,因此图谋撤换豫督赵倜 ,并以皖系吴光新取而代之。赵氏除拟以武力抗拒外 ,又极力争取南方的支持。在各方的反对下 ,皖系的易督阴谋未能得逞。直皖之战爆发后 ,为西南军阀所控制的军政府发表了助直反皖宣言 ,唐继尧等也拟乘机扩展地盘。但战争于数日内以直胜皖败而告结束 ,西南军阀什么也未能得到。在直皖战中 ,西南军阀与直系的“合作”是出于各有所求 ,形势使然。但以彼此利害关系 ,在“合作”中又充满矛盾 ,“联直制皖”是一种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5.
1925年爆发的“浙奉战争”,是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系军阀与东南地区直系军阀为争夺江苏和安徽地盘而进行的战争。本文通过战争缘由、奉系军阀在东南地区的残酷统治、战争准备、战争经过和战争影响等五个方面分析,对这场战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的空袭,从战争资源和技术力量上讲,敌对双方的差距之大是史无前例的。然而,在北约对南联盟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月的狂轰滥炸之后,南联盟的防空力量还具有相当强的战斗力,南联盟的上空“对北约的飞机还充满不安全因素”。这不能不说是战争史上的奇迹。近年来发生的局部  相似文献   

7.
东北军始未     
东北军亦称奉军,是北洋军阀三大武装之一。在北洋军阀时代,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曾六次发兵出关,逐鹿华北或中原,问鼎中央。在北洋军阀后期,即皖系,直系势力削弱之后,张作霖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直接控制北京中央军政大权。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被日军炸死后,张学良子承父业,统率东北军。张学良排除日本帝国主义的干涉和威胁,于同年年底毅然宣布东三省易帜。至此,中国实现形式上的统一。 东北易帜后,张学良追随蒋介石,进行反苏反共活动,并卷入新军阀混战,调主力进关,以致东北空虚,日本帝国主义乘机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张学良执行了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东三省拱手让给了日本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8.
伊拉克战争已载入史册,但战争中双方斗智斗勇的一幕幕仍然留给我们许多启示。再纵观近期爆发的几场极具有代表性的局部战争,古老的谋略在双方对抗中,作为寻求致胜之法的思维过程和结果,既没有被尘封,也没有被冷漠,反而成为了“高效率的战斗力倍增器”。那么,怎么谋,谋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后的十多年间,是近代中国最黑暗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大大小小的军阀中以直系著名首领吴佩率为首的洛(阳)派军阀官僚集团,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曾经风云一时。1920年直院战争一役的胜利,使吴佩军赢得了民族资产阶级很高的评价,誉之为国民的“救星”,曾一度寄于幻想。苏俄与共产国际在二十年代初,曾把吴佩军现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一度对吴佩率采取联合的政策。新生的中由共产党也对吴有过类似的评价,推行过联吴的方针。但是,随着泪吴势力的迅速扩张,其守旧独裁、残民祸国的面目也愈益暴露。人们终于看清了国民的“…  相似文献   

10.
直皖战争中皖系败北的军事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皖战争是北洋军阀内部首场大规模战争 ,是决定直系和皖系政治命运的关键之战。段祺瑞及其将帅在军事上的失误是导致皖军战败的一个直接原因 ,具体表现在 :一、战前谋局布势严重失当 ;二、武力使用轻率 ,缺乏对行动的总体筹划 ,随意性大 ;三、将帅私心过重 ,育目轻敌 ,缺乏作战决心和吃苦、勇敢精神。这些表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皖系在作战与建军方面的基本水平和缺陷 ,以及当时军阀在作战中的一些基本手法和心理。  相似文献   

11.
85年前召开的古田会议,诞生了堪称建党建军纲领的决议,结合特殊的国情、党情、军情,解决了如何加强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人民军队的政治建设定了型。决议的丰富内涵和精神,不仅为历史形势和任务所需,更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永葆本色之根、不断增强战斗力之魂。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注意对社会思潮的研究与引导。特别是要注意对影响社会生活比较大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新自由主义、实用主义、消费主义等思潮,要超前预测、深入研究、加强有效疏导。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军政一致、军民一致的光荣传统 ,实现和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是江泽民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问题。江泽民创造性地将军政一致、军民一致应用于国家和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 ,形成了服从大局、协调发展 ,树立形象、走在前列 ,扶贫抢险、尽力而为 ,互让互谅、互相协商 ,区别处理、严于律己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高度融合,各行业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警卫工作也必须改变以行政区划为单位。各自为战的执勤模式。只有按照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做法实施勤务,才能确保万无一失。因此,警卫勤务的规范化建设刻不容缓。从依法治警,提高执勤效率,建立交发事件处置机制,增强警卫工作的科技含量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警卫勤务规范化的重要性,以期引起重视,加快警卫勤务规范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都比较迟缓,很少有人提到时效性的问题,似乎时效性只是新闻稿件的专利。随着电子媒体和网络的普及,学术论文刊发的时效性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已经成为摆在学术刊物面前不可忽视的问题。尊重作者,选好审稿专家,运用信息化联络手段,能够提高学术论文刊发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6.
加强武警现代化建设,必须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建设现代化武警的目标,对人才队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采取多种教育培训方式,切实提升人才队伍建设质量;建立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确保人才素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强调: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军的立军之本和强军之魂。这是对十八大报告关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论述的进一步深化。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必须切实弄清党对军队领导绝对性的本质特征、科学本源和集中体现,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猎枪弹射击后坐力大产生原因及其危害的分析,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一系列预防控制措施。通过大量试验和用户试用表明,所采取的措施可行,且能较好地降低射击后坐力较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战争动员是通过源源不断地将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来赢得战争胜利,而反动员则是不断瓦解、削弱、破坏对方战争潜力和动员能力,间接为战争胜利创造条件的一种重要作战行动。随着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到来,作战双方动员和反动员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其斗争的结果对战争胜负的影响也愈来愈大。与以往相比较,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战争动员与反动员都体现出了新的特点与发展。一、现代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动员新特点1.动员内容追求精确化在以往的战争中,为了能给军队提供足量、持续和快速的战时保障,后勤动员的数量往往是不计代价、多多益善。尤其在1991…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