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原名《西行漫画》。24幅漫画,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作者亲历二万五千里长征,用他的笔描绘了他眼中的长征。和美国人斯诺的《西行漫记》遥相呼应,这是一部看得见的长征史,是一部长征形象史。本期开始,本栏目连续刊发其中精彩漫画,以飨读者。《长征画集》一书已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2.
《长征精神万岁》评介张光彩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华民族一部伟大而悲壮的英雄史诗,是人类历史上一座巍峨而不朽的革命丰碑。长征是一个说不完、写不尽的永恒主题,是一座取不尽、用不竭的精神宝库。红军长征的英雄事迹虽然早已载入青史,脍...  相似文献   

3.
研究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重要新著──《红军长征史》评介廖国良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著的《红军长征史》,已于1996年9月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江泽民,总书记为本书题写了书名和“英雄的史诗”的题词。60年...  相似文献   

4.
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我党我军的光辉历史中无疑占居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几十年来,以长征为题材的历史著作很多。无论就史料价值还是就思想内容而言,它们都是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但不容讳言的是,在长征史的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  相似文献   

5.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亦称中央红军)历尽千辛万苦,胜利地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一部英勇悲壮的革命史诗。在这场举世闻名的人类壮举中,红军通信战士发挥了特殊的作用。长征期间,红一方面军的通信保障任务主要由中央军委通信联络局承担。长征开始前夕,为确保长征途中通信联络迅速、准确、万无一失,联络局于1934  相似文献   

6.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在吉林省军区第一干休所,我们见到了号称长征路上红小鬼的老红军唐克新。他昂首挺胸、步履稳健,充满了军人的气质。这就是我要采访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在他的家中,他向我讲述了他和他所在的七连长征途中一段艰苦卓绝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齐霁 《军事史林》2006,(8):42-44
在史无前例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曾有几位外国人参加?人们历来存有争议.李晓朴认为,"曾有两位外国人参加:一位是众所周知的共产国际派驻我党中央的军事顾问李德,另一位是鲜为人知的法国传教士阿尔弗雷德·勃沙特"(《长寿》1998年第6期).王树人认为,"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的外国人共有三位,除李德外,还有越南人武元博和英国人阿尔费雷德·博萨哈特"(《咬文嚼字》2003年第6期).还有人认为,"参加长征的外国人一共有五位:除李德外,还有朝鲜人武亭和毕士悌、越南人洪水以及法国人勃沙特"(《新闻与写作》1996年第8期).笔者认为上述三种说法均存在错误.关于勃沙特(博萨哈特)(Alfred Bosshardt),他是英国人而不是法国人;1934年10月,他在贵州因被误认为是外国间谍而遭红军扣留,随行了560天,1936年4月12日,红军在云南境内释放了勃沙特,因此不能把勃沙特视为参加红军长征的外国人,只能说是随行长征的外国人.根据有关历史资料,目前能够确定的参加红军长征的外国人共有五位,他们是德国人李德,越南人洪水(武元博)、李班,朝鲜人毕士悌(杨林)、武亭.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而关于长征的宣传和研究,在长征胜利的前一年,即1935年10月,随着陈云《随军西行见闻录》和《英勇的西征》的发表,已经开始了.随后,几乎与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同步,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关于长征的谈话和他亲自发起组织的长征征文活动,使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旷世壮举,冲破国民党当局的严密封锁成为全世界瞩目的英雄传奇.自2016年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开展以来,学习运用习近平的大历史观和他关于长征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回顾长征,使我们对长征的历史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感悟.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总结,对于在新时代继续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推动当代人走好新的长征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农红军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凯歌。长征的胜利,锻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今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中,我们在缅怀红军伟业的同时,更要弘扬先辈们不怕艰难万险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0.
朱德与长征     
张军贤 《国防》2006,(3):72-75
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为摆脱困境,北上抗日,各路红军先后离开根据地,举行了震撼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使党和红军转危为安,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长征,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红军指战员共同创造的英雄壮举。为缅怀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弘扬长征精神,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更好地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登老一辈革命家与长征的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50多年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通过他的优秀作品《红星照耀中国》首次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46年后,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不顾76岁的高龄,怀揣心脏起搏器重走长征路,使《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再次畅销全球。震惊世界的长征,在中外电影界里,使很多人有了一个“长征”梦。国外有些电影艺术家曾一再表示出对这个题材的关注,要求到中国来拍长征。 我国的电影史上也曾拍摄过一些长征题材的电影,如《万水千山》、《四渡赤水》、《大渡河》、《金沙水拍》等。这些作品都有感人之处,也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但这些作品描写的都是长征的局部,使长征在视野的广度,矛盾冲突的直接程度和尖锐程度以  相似文献   

12.
70年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部震惊世界的伟大英雄史诗。红军在极端险恶的条件下,进行战略大转移,长驱二万五千里,粉碎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克服了数不清的艰难困苦,最后北上到达抗日前线。红军长征中所形成的革命英雄主义被人们概括为“长  相似文献   

13.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本世纪对中国乃至世界前途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它以特有的伟力,把频临绝境的中国革命引向坦途,推动了中华民族前进的历史车轮。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重要的是弘扬长征精神,做红军传人。  相似文献   

14.
春节前,我们部队开展"机关向基层赠书"活动,我有幸得到政委精读并且做过笔记的《长征》一书。我如获至宝,认真捧读,心灵触角所及,总是震撼,读后不禁感慨——读王树增《长征》一书,心如长征。品读过程中,我内心起伏跌宕不断,身虽不在长征之路但心已随长征精神的恢弘向理想的永恒延伸。读书之初,我内心充满乐观的希望,因  相似文献   

15.
长征史就是红军将士用鲜血谱写的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是革命英雄主义的千古绝唱。我们当前正在进行建设现代化军队的新长征,也必须坚定一种必胜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6.
《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曾评价说,长征“是一次可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远征”。在这样一场纵横万里的军事征途中,单单关注红军官兵的日常生活情况,就能让人感受到雄魂伟魄,感受到气壮河山——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衣这是一个被写入教科书的故事:长征中,一支红军队伍的指挥员看见一个衣衫单薄的老兵冻死在路上。他愤怒地吼道:“把军需处长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只听有人悄声说:“他就是军需处长。”军需处长没有棉军衣穿而被活活冻死,这足以反映出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其实,在长征开始前,红军的服装供给还是能得到保障的。我军…  相似文献   

17.
亲历长征     
最早关于长征的记录,大家只知道斯诺1938年在美国出版的《红星照耀中国》。其实早在1936年底,众多长征亲历者响应中央军委号召,也在写回忆,收到征稿200多篇,50余万字,并于1937年2月汇编成书,书名《二万五千里》。这才是长征最原始、最可靠的记录。由于陕北当时一直处在封锁包围之中,这本书几经曲折直到1955年才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亲历记》的书名公开出版。  相似文献   

18.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于2015年第4期《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长征"路上永无止境》,现转载,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遵义完成了关系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伟大转折——遵义会议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共产党。而今,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声中,在遍布革命火种的长征路上,驻军子弟兵和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正进行着另一场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新长征。仅2004年,全区就成建制组织11个民兵造林专业队完成荒山造林和退耕还林7800亩;修建、改造省、县、乡级公路250公里,完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宣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全面展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弘扬红军在长征中所体现和形成的伟大精神,由姜廷玉主编、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多视角下的长征》一书,近日与读者见面。被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评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重点图书的《多视角下的长征》,在众多纪念红军长征的历史图书中,体裁新颖,视角独到,它以独特的写法,从多个侧面展现了红军长征的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