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韩亮  田力 《政工学刊》2011,(11):58-58
信仰,是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是一个组织或阶层、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成员团结奋进的思想纽带和精神动力。封建社会,人们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安邦兴国的理念;资本主义时期,人们把"自由、平等、博爱"奉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人类社会构建了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2.
提到"有思想",好多人有敬而远之的心理,因为在部分人眼里,所谓"有思想",其实就是"不成熟"甚至是"愤青"的代名词。尤其是在同事朋友间,如果说到一个人"有思想",大有调侃和揶揄的味道。事实上,一个人如果善于思考、见地深刻,说他"有思想",这应该是一个很大的褒奖。只是在浮躁的时代,有些人自以为看破红尘,浅尝辄止,夸夸其谈,致使"有思想"这个肯定的评价,反倒成了大家的忌讳,  相似文献   

3.
谋事与读书     
李祖发 《政工学刊》2010,(12):55-56
人生两件事:做人与做事。做人、做事都很重要,做事先要学会做人,做人常常通过做事来体现做人的风格、艺术和境界。做人与做事是相通的,而且都与读书结缘,都能通过读书汲取智慧与启迪。人们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说"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做事与读书的内在联系就是:谋什么事,读什么书;读什么书,成什么事。  相似文献   

4.
《兵团建设》2010,(12):37-37
中学时代都读过《木兰诗》,也许至今还能背诵"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诗句。数年前,美国迪斯尼公司拍摄了动画片《花木兰》。2009年岁末,又有赵薇主演的电影《花木兰》上映。人们大都认为花木兰就是《木兰诗》中的木兰,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花木兰原本不姓"花"。  相似文献   

5.
自以为是因为一切都太顺利了,常把错误的东西当成正确的东西来对待,往往听不进别人善意的劝告。目中无人生活道路太平坦的人比生活坎坷的人有更优越的社会地位,他们很可能瞧不起那些留过级或落过榜的人。  相似文献   

6.
应酬是口井     
于洋 《政工学刊》2011,(6):31-31
什么是应酬?《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交际来往"、"私人间的宴会"。简而言之,应酬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手段,吃顿饭、喝个茶,亲近亲近,以求声气相通。  相似文献   

7.
简单生活     
邓文才  李爽 《政工学刊》2014,(11):73-73
人们常喊累,这种累固然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工作和生活上客观存在的忙碌与压力,但是也有很多来自于被我们人为地复杂化了的生活。比如,频繁的交往、过多消耗精力的"休闲"、基于过高标准的"讲究"、为了面子的"追求"、物质利益的"攀比"、渴望进步的"焦虑"等等。毋庸置疑,人应该是生活的主人,然而在复杂生活面前,人却变成了奴隶,不是"在"生活,而是"被"生活,生活没有成为人的发展和享受的依据和内容,人反而成了展示生活的线偶和道具。  相似文献   

8.
教师文化研究对教师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探寻教师文化是什么,其最终目的在于指导教师文化研究。然而笔者发现当人们追问教师文化是什么的时候,实质上已经遮盖了现实教师文化的本真意义。同时,由于人们遵循的是一种从寻找"本质"到解释教师文化的思考路径,采用的是自然科学的"主客二分"的认知模式,追求教师文化认识的确定性和绝对性,这就容易导致对现实教师文化研究的遮蔽与遗忘,从而使教师文化研究陷入纯粹的形而上的思辩。  相似文献   

9.
巴辰 《中国民兵》2010,(12):1-1
岁末临近,漫步城乡街头,但见大街小巷的墙壁上,贴满号召青年人报名参军的宣传标语,像"有志青年到部队去"啦,"参军报国,选择奉献"啦,"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啦等等。在众多标语口号中,人们看到最多也最有号召力的,便是这句:"好男儿,当兵去!"  相似文献   

10.
周奎涛 《中国民兵》2010,(11):38-38
"一人生病,大家陪着吃药。"这是少数官兵对吸取他人教训时的抱怨之言。他们认为,别的单位发生的事故案件,与自己无关,没有必要跟着吸取什么教训,更没有必要陪着搞教育、搞整顿。其实不然,笔者认为这种教育和整顿不是没必要,而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学《邓选》要有“悟性”贾瑞全“悟”者,乃领会、觉悟也。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这里所说的“修行”就是“悟性”。现实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事情,有些人由于缺乏“悟性”,学什么都不成样子。而有“悟性”的人则学什么象什么。实践表明,人们无论干什么都应讲...  相似文献   

12.
看到韩国《中央日报》报道在上海从事房地产工作已十几年的金亨述先生的"观博"感想,当记者问他在世博园里"看到了什么",他却"不着边际"地答曰:"中国人排队了。"对此,作为一名中国人,你作何感想?是不是在愤怒之余,还透着一丝无奈的苦涩?  相似文献   

13.
曾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的江南机器集团公司二分厂数控加工中心员工杨芳近日又喜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一人两度播芳全国,杨芳凭的是什么?勤奋敬业?痴迷技术?勇于担当?……也许,这些都是她在岗位上出类拔萃的注脚吧。  相似文献   

14.
《宁夏科技》2002,(2):17-17
时代主题,是人们处理国际与国内问题的基本依据。当今时代主题是什么?是和平与发展。如果离开这个主题去认识和处理问题,那就要犯战略性错误。  相似文献   

15.
武警学院要在新阶段、新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战略,解决"发展什么"和"怎么发展"两个根本问题。为此,对学院发展面临的形势要有新认识,发展理念要有新升华,发展路径要有新突破。  相似文献   

16.
成功无学     
桑林峰 《政工学刊》2011,(11):75-75
放眼当下,很多人患上了成功焦虑症。如今,一进书店,扑面而来的就是"成功学"。看看那些"成功学"的封面,就知道作者对"成功"的理解,无非是赚钱、高升、豪宅、名车、捷径、年收入百万之类。"成功学"能够大行其道,不过是利用了人们急于成功的焦虑。渴望成功没有错,但为此焦虑就不必  相似文献   

17.
《政工学刊》2010,(8):13-13
《文汇报》登载了王若水《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哲学》的文章。文章的内容提要如下: 长期以来,人们一提到马克思主义,首先想到的是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因此马克思主义被蒙上了一层严酷的色彩。人们还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就是“要什么有什么”的社会,这是普遍存在的误解。共产主义社会将人类所创造出来的一切文明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为所有的人所享受,  相似文献   

18.
"东方红,太阳升……"1970年4月24日,当人们耳熟能详的乐曲《东方红》第一次由太空中一颗星星清晰地演唱时,中国人被一种特殊的激情点燃了。人们奔走相告:我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了!  相似文献   

19.
敞开心肺给人看肖一叶,闫振存编者按:从本期开始,本刊开设"政工干部修养纵横谈"专栏。人们称政治军官是“党代表".是军营的"园丁"。广大干部战士时时刻刻注视着我们这些“党代表"和“园丁"的一言一行。他们往往通过这个窗口.了解我军的宗旨、传统和自己所应遵...  相似文献   

20.
换个角度看“牢骚”马洪福提起"牢骚"二字,人们往往只想到它消极的一面。其实,有些"牢骚"对于改进工作是有益的。对发"牢骚"不能一概否定,领导机关听到下边有"牢骚",不妨先耐心地听一听,然后再做一番思考。"牢骚",是指人们私下里发泄自己不满情绪的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