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水面舰船机动对其辐射噪声和反射强度的影响,首先建立了水面舰船与声自导鱼雷规避机动对抗的数学模型,然后采用Monte-Carlo法,计算水面舰船不同规避机动方法的生存概率,并分析了水面舰船转向、加速对其生存概率的影响,最后,得出水面舰船对声自导鱼雷防御的最优规避机动方法.提出的规避机动方法对水面舰船水下防御系统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日本政府通过的新《防卫计划大纲》,对日美安全保障体制进行了重新定位,强调加强自主防卫力度,首次赋予了自卫队对外职能,防卫部署转向对付“多种多样威胁”,更加注重自卫队的“质量”建设。目前,正在加紧实施1996~2000年的《中期防卫力量装备计划》,把发展海、空军力量列为重点,加快远洋舰船的更新。海上自卫队虽然将削减10艘舰船和约50架飞机,但仍保持4.6万人组成的31个基本单位。其在1996~2000年中期将拥有的装备:约50艘导弹驱逐舰和导弹护卫舰;16艘常规攻击潜艇;170架作战飞机。在这期间,海上自卫队将再装备2艘7,250吨级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舰船武器装备亦日益先进、复杂。如何保证舰船武器装备的安全、可靠,以确保战斗力,已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为使舰船武备系统保持和迅速恢复可用状态,除武器装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外,首先要求舰船装备能够对舰船武备系统进行迅速、准确的测试与诊断。本文论述了检测与诊断装置在现代舰船中的重要作用,并着重对舰船武备系统中应用的检测与诊断装置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了它们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系统仿真中涉及的新技术,介绍了仿真新技术在国内外舰船作战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我国舰船仿真技术的发展现状及与国外的主要差距,提出了舰船作战系统仿真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舰船CAD/CAM系统数据接口应用情况进行了概述,对舰船CAD/CAM系统数据接口信息标准化、数据交换标准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标准需求,并给出了舰船CAD/CAM系统数据接口标准体系的编制原则、构成,为舰船CAD/CAM系统数据接口标准体系的长期规划和标准制订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当代海军》2008,(3):4-4
日本媒体1月11日报道,日本防卫大臣石破茂当天下令海上自卫队为恢复在印度洋向美英等国舰船提供燃料补给等后勤保障做好准备。如在本月16日的内阁会议上决定了关于自卫队派遣规模和期限的实施计划。海上自卫队计划派遣“近江”号补给舰和“村雨”号护卫舰前往印度洋执行上述任务。  相似文献   

7.
舰船管路系统寿命是管路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是影响舰船总体寿命及技术、经济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舰船管路系统寿命的确定就显得很重要。为此,首先给出管路系统工程寿命的定义,并据此对制约舰船管路系统工程寿命的一些损伤因素及管路腐蚀规律作了论证,然后查阅国标关于管路材料的强度极限、屈服极限的规定,根据许用应力求得管路极限壁厚,最后确定管路寿命与管路年腐蚀率的关系。结合某型舰船管路系统,分别计算各分系统寿命,进而确定整个管路系统的寿命。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舰船技术保障装备构成的基础上,首先构建了由舰船系统和舰船技术保障相关的舰船系统、组织、过程、任务、装备以及资源六个视图所构成的多视图模型;然后,应用基于能力需求的建模思路,研究了舰船技术保障装备如何从能力需求转换为具体的装备实体的思路,并分析了舰船技术保障装备体系随外界环境发展变化的演化过程;最后,提出了舰船技术保障装备体系优化分析框架,并将舰船技术保障装备体系优化模型分为具体装备匹配模型、三级维修力量优化配置模型和体系演化模型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9.
舰船电子装备故障自动诊断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舰船电子装备维修保障的发展需求,结合舰船电子装备的结构和故障特点设计了一种舰船电子装备故障自动诊断系统。该系统将专家系统和模糊理论有机结合,可以提高舰船电子装备故障诊断的效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舰船经济寿命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舰船系统经济寿命的确定问题,介绍了舰船经济寿命分析5个阶段和舰船寿命周期费用的组成,给出了确定舰船经济寿命的方法。为装备更新决策提供依据,对武器装备的全寿命管理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舰船通信与海上舰船作战活动相伴而生。几个世纪来,舰船通信技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时代。近一个世纪来,无线电通信的发明与应用为舰船通信开辟了新纪元。近30年来,通信与高科技成就的结合使舰船通信技术发生革命性飞跃,这种结合势头仍会继续发展。目前,先进舰船通信系统已成为使舰船作战能力倍增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舰船消磁系统S矩阵及其测量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建立了舰船消磁系统舰磁干扰量模拟法的S矩阵数学模型 ,该模型可以用来模拟产生任意地磁场作用下和舰船任意姿态时消磁系统电流变化关系 .提出了利用不同主航向上舰船消磁系统电流与横摇角、地磁场和感应干扰量的变化关系来测量和分析S矩阵元素的方法 ,为解决舰船消磁系统快速抗干扰和跨纬度区调整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 .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功率燃气轮机在战斗舰船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世界各国海军现役舰船以及正在进行研制的新型舰船绝大多数都采用高功率燃气轮机作为舰船的动力装置。未来,燃气轮机在海军舰船动力系统中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未来舰船的作战需求向动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战斗舰船有两个主要的作战需求,即持续远程巡航能力和高机动性,因此未来舰船的推进系统必须能够满足这两个方面的需求。为了满足速度和航程的需要,海军需要更为紧凑、灵活的推进机械装置向舰船提供更大的动力,此外,还要求推进系统具有更低的耗油率,更小的维修工作量,而…  相似文献   

14.
根据舰船液压设备和液压油通常承受高温、高湿、高油雾和辐射等工作特点,分析了舰船液压油的特殊性能要求.此外,通过介绍外军和我军舰船液压系统的主要用油品种、特性和使用方法,结合不断发展的舰船液压技术和日益严格的环境要求,指出品种简化、洁净化、多功能化以及环境友好化是未来我海军舰船液压系统用油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舰船极低频电场的产生机理及其防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舰船极低频电场由于能在海水中传播到很远的距离,而且很容易被探测到,已成为舰船的一个重要目标特性.螺旋桨转动调制舰船腐蚀电流和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在海水中产生的电流是舰船极低频电场的2个重要来源.质量较差的阴极保护系统(ICCP)中的电源滤波器也会导致极低频电场的产生.电磁场防护结构工艺、被动轴接地系统、主动轴接地系统和电场抵消系统是目前降低舰船极低频电场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舰船技术保障装备是舰船技术保障能力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配置需要综合考虑舰船系统、组织、过程、任务、装备以及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并根据总体的投入和需求情况进行优化,使得能力水平得到最大提升。首先,根据保障对象特点进行了分类,构建了舰船技术保障装备体系多视图模型;然后,构建了舰船技术保障装备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模型中应用生长曲线描述了能力发展变化过程,分析了各类舰船技术保障装备投入分配与任务需求、能力指标之间变化的因果关系;最后应用仿真工具Vensim,仿真分析了舰船技术保障装备体系优化配置策略。  相似文献   

17.
国防是随着国家的形成而出现的历史现象。国防观,则是国防的客观存在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所形成的一种观念。它们同其他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经历了一个由初阶到高级,由萌芽到成熟的演进过程。国防的由来及其实质国防萌芽于氏族公社。自从劳动产生了人类,其生存就时刻受到外界的威胁,因而,人类从一开始就养成了一种对外界的防卫本能。这种本能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便形成了防卫意识。这种防卫意识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军事》2009,(12):38-38
在美国海军舰船下生存的附着甲壳动物和其他的海洋生物使得美国海军每年在油料和保养费用上要多支出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9.
舰船的弯曲目前是一种未被补偿的没有系统性能明显综合解决的现象。是造成系统误差积累的原因。然而,未来的系统性能需求也不可能承担舰船弯曲误差。在整个“宙斯盾”研制计划期间进行了分析,确定舰船弯曲的幅度,在加温的条件下,在阵列之间预计几个毫弧度的弯曲幅度,但分析结果需要通过试验和测量来验证。在其他级的舰船上已对弯曲度进行了测量,但这些结果没有可以直接适用于“宙斯盾”舰的。确定了用目前的技术有效地测量舰船弯曲度的试验方法。进行测量的第二个目的是使我们可以评估这些技术系统,在战术作战系统工作期间能否用于测量补偿静态或动态弯曲。  相似文献   

20.
尤文虎 《环球军事》2005,(11):18-20
今年成为日本防卫力量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而2005年度日本防卫预算在裁减的大旗掩护下轻松突破6万亿日元大关,绝对数字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详情参见本刊2005年2月下半月刊相关文章)。基于已通过的新《大纲》和新《中期防》,以建设一支“多功能、富有弹性的有效防卫力量”为指导方针,日本谋求对防卫力量进行整编,以实现军事力量的转型。在新一年度的防卫预算中,陆上主战装备、护卫舰、战斗机等常规武器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而导弹防御系统、“三防”武器、特种作战、岛屿作战、应对新型威胁等被作为防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