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北伐战争,是中国人民在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下进行的一次武装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北伐军从1926年7月誓师出征,到1927年夏天,席卷东南各省,取胜之速、军威之盛,实为我国近代史上罕见。在这次战争中,黄埔军校师生奋勇当先,创立了辉煌的战功。北伐军的编成主要以黄埔军校师生为基础。校长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副校长李济  相似文献   

2.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北伐军中的政治工作,既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北伐得以胜利进军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仅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1926年7月,中共中央四届三中全会提出选派优秀干部到国民革命军和国民军“去做政治工作”,以保证部队沿着正确方  相似文献   

3.
北伐战争期间,当时处于北伐军和孙传芳五省联军两种力量对峙之中间地带的浙江,于1926年10月在省长夏超领导下宣布独立,响应北伐。史称“夏超独立事件。”虽然此次独立迅速被孙传芳镇压,但它对北伐的进程,尤其是浙江、江西的攻克,仍然有相当的影响。本文试对该事件的缘起、过程及其失败原因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1927年8月1日。我军诞生以来,曾先后使用过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名称。☆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北伐军3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起义部队沿用了原国民革命军番号,编成“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中国工农革命军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领导农民、工人和革命士兵举行了秋收起义。参加起义的主力部队编成“中国工农革…  相似文献   

5.
军事文摘     
我军名称演变的过程中国工农革命军 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领导的北伐军三万余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同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领导农民、工人和革  相似文献   

6.
太平军北伐兵力问题,以往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林凤祥、李开芳率21个军北伐,此外也有4军、5军、6军、9军、36军诸说。张守常的《太平天国北伐军数考》一文认为9军说是正确的,番号是前一、前二、前三、前五、后一、后三、中五、左二、右一。其中前一、前二两军兵力雄厚,系精锐力量。此外,林、李之后尚有另一路北伐军,由朱锡琨、黄益芸率领,兵力为4个军或6个军。两路合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发挥美术的艺术武器作用,在北伐战争中,领导北伐军中广大美术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土豪劣绅的罪恶,号召人民起来革命的漫画、宣传画,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程。  相似文献   

8.
在安源张家湾召开的部署秋收起义的会议上,毛泽东从曾在北伐军当过营长、后与贺子珍等人搞永新暴动的江西安福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王新亚的汇报中得知:井冈山不仅地形有利,而且在群众基础和党的力量方面都是革命军落脚的理想地方,遂决定率起义军上井冈山。  相似文献   

9.
南昌起义简介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在中国共产党影响下的北伐军3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周恩来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起义部队经过5个多小时的战斗,全歼守敌6个  相似文献   

10.
共产国际和苏联对北伐战争的援助谈方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北伐,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北伐军于1926年7月出师,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击败数倍于己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占领湘、鄂、赣、闽、皖、苏等省的全部或大部地区,把革命势力...  相似文献   

11.
大事备忘     
1914年3月25日,英国代表麦克马洪与 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在西拉姆会议上以秘密换 文的方式,擅自划定中印边境走向--即麦克 马洪线,将西藏东南门隅、茶隅,洛隅地区约9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印度。 1923年3月2日,孙中山在广州第三次 组建革命政府,宣布正式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府, 并就任陆海军大元帅。 1927年3月24日,北伐军占领南京。美、 英、日、法、意等国军舰以保护侨民为名,干涉 北伐军占领南京,并公然炮击南京,造成2000 多名中田军民的死伤,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 惨案"。 1929年3月26日,蒋介石为消灭地方军 阀实力派下令讨伐桂系,并自任讨桂部队总司 令,蒋(介石)桂(李宗仁)战争由此爆发。至 4月15日,蒋桂战争以蒋的胜利结束。  相似文献   

12.
1927年4月,在北伐军凌厉的攻势下,江南半壁的原军阀势力已基本扫除一空,国民政府遂定都南京,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时期,即南京政府时期。次年12月,掌握东三省的奉系军阀首领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归附南京政府,至此中国在形式上统一于南京国民政府,北伐战争宣告胜利。  相似文献   

13.
曾中生同志,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根据地的创造者之一,是我军早期的一位卓越指挥员。他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毕业后,党派他到国民革命军第8军唐生智部任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组织科长。1926年10月间,北伐军进驻武汉后,唐生智拨款  相似文献   

14.
1928年3月8日,以朱积垒为首的中共平和县委,领导该县长乐、崎岭、秀峰、上坪一带的农民1000多人,在广东饶平、大埔、福建永定的部分农军配合下,举行武装暴动,攻占平和县城,打响了福建暴动的第一枪。平和县农民运动始于1926年。是年10月,广州农讲所第6期学员、共产党员朱积垒,受中共广东区委的派遣,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的身份,随北伐军东路军入闽,回  相似文献   

15.
以往中国现代史学术界对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史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北伐战役本身,很少注意到冯玉祥部队的南口防御战对于北伐军在两湖战场上打败吴佩军所起的重大作用。冯军南口防御战虽然最后失败,但它在中国近现代战争史和民国战争史上,却是值得研究的战例。结合当时国内政治形势来看,南口防御战的历史意义更是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不揣浅陋,探讨如下,请专家们教正。  相似文献   

16.
李大钊在北伐期间组织的反直反奉军事统一战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26年至1927年,在中国土地上进行的北伐战争,广东国民革命政府面对的是直奉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大集团,敌我在军事力量对比上,众寡悬殊。在这种形势下,为了策应北伐战争、推进中国革命,肩负国共两党在北方最高领导责任的李大钊,在组织指导冯玉祥国民军策应广东国民革命政府北伐和开辟北伐战争北方战场的同时,充分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组织反直反奉军事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分化和削弱军阀营垒、减少革命阻力,为北伐军贯彻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创造了有利的政治、军事条件。  相似文献   

17.
认识到武装准备不足是上海工人第一、第二次武装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中共中央为加强对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军事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以中央军委委员周恩来为首的特别军事委员会。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特别军委通过建立自上而下的军事组织,加强对工人纠察队的武装和训练,开展对敌军的兵运工作和与北伐军的联络工作,全程筹划、组织和指挥军事行动,为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富"字形布局,青砖包泥砖、砖瓦木结构,这就是蔡廷锴将军故居。蔡廷锴,1892年出生在广东省罗定县。因家境贫困,他自幼失学,少年时即投身军旅。在上级陈铭枢等人的影响下,蔡廷锴投身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922年3月,孙中山在韶关督师北伐,在攻占信丰城的战斗中,蔡廷锴奉命星夜追击退却的敌人。他带领全连强行军一日一百多里,突进袭击,将敌军击溃缴械,北伐军顺利占领信丰城,蔡  相似文献   

19.
1926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开始北伐。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三次扩大执行委员会,要求各省的党组织在北伐军将要到达的时候,积极组织民众与之配合,个别地区要把工作放到军队方面,准备武装暴动。四川省是军阀势力比较强大的地方,各派军阀人枪近20万。以杨闸公为首的中共重庆地委(即省委),准备策动四川军阀易帜,配合北伐战争。从7月起,重庆地委就派了吴玉章、刘伯承、童庸生等人到沪州、颐庆(今南充)、合川等地进行军事调查,掌握四川  相似文献   

20.
在元朝统治的90年内,起义烽火连年不断,最后汇合成了席卷大半个中国的红巾军起义。贫苦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参加起义后,在浙东一些大地主的帮助下,势力不断扩大,于公元1368年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同年9月,明朝北伐军攻入大都,元朝灭亡。明朝疆域东起朝鲜,西至新疆,南达安南,北尽外蒙,纵横逾万里。开国伊始,朱元璋恢复汉唐官制,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发展生产。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将都城迁到北京,亲率大军"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