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制造的虹桥机场事件是八一三事变的导火线,日军打响了八一三战争的第一枪。然而淞沪会战却是在中国最高统帅机关决策之下,由中国军队首先和主动地发起的。日本上海派遣军在宝山长江南岸等地和第十军在杭州湾北岸金山卫等地登陆得逞,取决其在兵力和兵器上占有绝对优势、掌握绝对的制空和制海权,以及充分的作战准备,而绝非由汉奸的作用所决定。研究淞沪会战,不应回避蒋介石与淞沪会战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禾竣 《国防》2004,(3):57-57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了。8月25日,蒋介石召集白崇禧、顾祝同、汪精卫等人召开秘密军事会议,行政院秘书主任黄浚作记录。会上,蒋介石决定第二  相似文献   

3.
八一三淞沪会战在战役进程中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左翼、中央和右翼三个战场。左翼战场由于中日双方的军事战略、淞沪战场的地理位置、上海租界的存在以及一·二八战争的经验等因素,而成为这场会战的主要战场。作战双方都以主要的兵力兵器使用于左翼战场。中国左翼作战军是淞沪会战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一个方面军。左翼战场从长江南岸抗登陆作战到澄锡国防线作战,进行了一系列对于会战全局带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战斗,成为淞沪会战在战略上转换全局的枢纽。  相似文献   

4.
杭州湾北岸地区在军事战略上极具重要意义。抗日战争初期淞沪会战时,日军采取“两翼迂回、速战速决”的作战方针。会战后期,日军第10军在淞沪战场的右翼杭州湾北岸实行登陆,与从左翼迂回的日本上海派遣军合围中国淞沪守军,进攻上海和南京。杭州湾北岸和太湖南走廊对日阻击战,是淞沪会战后期最重要的战役之一。中国军队未能阻敌进攻,阻击战最终陷于失败,导致淞沪战场防御阵线的完全瓦解和上海的陷落。太湖南走廊的被打通和苏浙皖边境门户洞开,造成日军从南面和西面迂回南京的态势。抗日战史上这惨痛和悲壮的一幕,给后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5.
忻口战役,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对日军打击最沉重的一次战役,无论是作战时间、参战人数,还是战况之激烈程度,在华北地区都是空前的,与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并称抗战初期的四大战役。  相似文献   

6.
五、同举平满纳会战,史迪威与杜聿明两人重归于好 史迪威对于我想给他讲述《将相和》故事的用心,虽然已表示理解,并嘱我放心他同杜聿明的关系,但在3月31日他到重庆向蒋介石汇报时,仍然告了杜聿明的"状",指责杜聿明和廖耀湘蔑视他的权威,不听他的命令,遂使同古攻势夭折,缅甸战局逆转,请求处分杜、廖二人.同时他还向蒋介石说他要辞职回国,不回缅甸了.  相似文献   

7.
胡宗南是国民党统治大陆时期最重要的军事将领之一,全国抗战爆发后历任军长、军团长、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等要职,先后率部参加淞沪会战、豫东会战和武汉会战,调防西北后积极采取措施巩固黄河河防,为抗击日本侵略所作的历史贡献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8.
曹英哲、王楚英先生所著《抗日名将叶佩高》一书,2002年6月由香港影画艺术出版社出版。叶佩高将军战功出众。1937年淞沪会战时,他任国民党军第33旅旅长,曾率部在主要作战方向的第一线浴血奋战73天。期间,第33旅曾4次攻克敌我争夺最激烈的要地罗店,扭转不利战局。该旅防守的阵地往往成为该作战方向“敌无寸进”和“独有未陷”的例外。1938年武汉会战中,该部在国民党军第30集团军一退再退的情况下,冒雨急驰4昼夜,提前一天到达指定地区,尔后连克金牛山、北极峰等地,并打退日军的反扑。次日,又击退日军多路进…  相似文献   

9.
<正>淞沪会战日军死亡人数探析如上前文所述,《官报:战地其他死亡者》是非常可靠的资料。那么,我们将《战地其他死亡者》中记录的死者名录信息(死者的实名、籍贯、军阶、死因、死亡日期、大致的死亡地点等),录入excel表格,再与靖国神社《合祀名单》、部队史等其他文献进行对比分析,可区分每个死者的部队番号、详细战死地点。之后,我们用excel表格的筛选功能,就可以很轻松地区分出任意一次战役或任意一个时间段日军各部队的死亡人数了。我们先看看淞沪会战。  相似文献   

10.
从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前,中国曾经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反对日本侵略的局部抗战。发生在1932年春天的淞沪抗战,是局部抗战中震动中外,可歌可泣的重大一役。淞沪抗战高举起反对日本侵略的爱国主义旗帜,毅然冲破了蒋介石和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为民族抗战的伟大斗争开辟了路道。淞沪抗战给了狂妄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军以迎头痛击,使敌军三次增兵,四易其帅,遭受了自甲午战争以来从未有过的打击。淞沪抗战在国难  相似文献   

11.
在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中,欧阳格算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因为他曾经追随孙中山,辅佐蒋介石,参与电雷学校的创办,参加淞沪抗战,可谓“功绩卓著”。然而,他最终却死在蒋介石的刀下,身后留下了两桩疑案。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地方系部队,是指蒋介石中央嫡系部队以外的控制一方的地方军事集团。在国民党中央军队中,又可分为中央摘系和中央旁系。中央旁系是由那些已失去地盘、被中央收编的地方派系军队组成,亦属地方系部队行列。在激沪会战期间,国民党地方系部队广大将土同仇敌汽,积极参战,奋勇杀敌,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烈篇章。本文仅就地方系部队的对日参战及其作用和原因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揭开全面抗战序幕的淤沪会战,是一场以国民党蒋介石嫡系部队为主力,地方系部队协同作战,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壮烈之战。参加这次会战的各路地方系部…  相似文献   

13.
<正>在抗战时期的中国军队战斗序列中,有两个特别的炮兵单位,这就是国民革命军独立炮兵第10团和第14团,这是从1937~1945年,中国军队仅有的两个机械化重炮团,共装备48门德制“莱茵式卅二倍重榴弹炮”。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武汉会战、远征军入缅作战,全部活跃着这两个重炮团威武的身影。战场上,炮兵10团和炮兵14团的德制重炮给日军极大的打击和心理威慑力,也给抗日军民带来极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14.
樊帅 《国防》2016,(2):66-68
来自北方的红星
  淞沪会战还未结束时,南京国民政府因为受西方国家制裁,无法进口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遂放弃自1927年实施的“反苏反共”政策,开始积极与苏联接触。  相似文献   

15.
淞沪会战中的税警总团,原为一支非正规部队。但他们不惧强敌、英勇作战,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服从统一部署和调遣,勇于担负和完成上级指挥机关赋予的战斗任务,在前线作战中表现得英勇顽强,战绩非凡,同时也付出了巨大而光荣的牺牲。  相似文献   

16.
在上海清源寺藏经阁有一本发黄的日记,记着一位名叫山田次郎的日本将军说过的一句话:“对上,众人免死,先生必死;对不上,先生可免得一死.众人必死。”这句话讲的是在1937年的淞沪会战中.  相似文献   

17.
太原会战     
太原会战是中国军队(阎锡山的晋绥军、蒋介石的中央军和我八路军一部)在华北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大规模防御性战役。会战自1937年9月13日大同失守至11月8日太原陷落,历时近2个月,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为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为战略撤退争取了时间。此役破坏了日军的河北平原会战,使平汉线中国军队得以南撤。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入缅作战中,制空权问题是缅甸战场胜负的决定性因素。盟军北非战场获得的制空权是用放弃缅甸战场的制空权换来的;中国远征军以其悲壮的失败换回英军在北非战场的决定性胜利。从整个欧亚战局密切之关系而论,1942年的缅甸战场同北非战场、西西里登陆、库尔斯克会战存在着必然之联系,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军事贡献正是从这种关系中体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9.
冯杰 《军事历史》2005,(7):34-37
1937年5月,国军机械化部队历尽沧桑,终于在中华民族神圣抗战到来前夕成立了陆军装甲兵团。作为战前国民政府整军中最为德械化的新兵种,这支按照德国制式建立的团级机械化部队,也象征着中德军事合作高潮的到来。在惨烈的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中,其幼小的身影更是血洒十里洋场与滔滔长江。  相似文献   

20.
1932年1月28日,爆发了著名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作为中国局部抗战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一·二八抗战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而南京政府对一·二八淞沪抗战的态度及方针政策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整个一·二八抗战过程的研究,着力理清楚南京政府对一·二八抗战指导方针,以及与坚持抗战的十九路军关系的变化脉络.客观地评价南京政府对一·二八抗战的影响和作用,以求教于海内外史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