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日本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量的日本商人、军人、学生涌进中国,这是日本中国语教科书编撰的深刻经济背景;近代以来,日本政治、军事发展,加紧对外扩张,这是日本军用中国语教科书编撰并大量发行的主要原因;从江户时代日本中国语教育的发展,为日本军用中国语教科书编撰发行作了厚实的“铺垫”。日本军用中国语教科书大量出版发行是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对我中华犯下的不可饶恕罪行的铁证。  相似文献   

2.
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渐形成了向中国、朝鲜等国扩张的亚洲主义。亚洲主义打着东亚文化相近、人种相同的幌子,主张亚洲各国在日本的领导下,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随着近代日本国力的增强,亚洲主义所讲的“亚洲”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是日本对中国及其他邻国甚至西太平洋地区侵略扩张的理论根据。这一主义具有一定的欺骗性,曾经对中国抗战产生过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代日本对外侵略扩张过程中,日本为何最终选择"南进政策"而放弃动议一时的"北进政策",至今仍是学术界热议的话题。从当时的决策主体陆海两军考察,日本对战略方向的选择与当时陆海两军基于各自利益和战略考量不同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以来,为了对内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对外抗击西方列强侵略,清政府逐步引进、进而自制近代武器装备.近代武器装备的运用导致近代后勤体制逐步建立专业的后勤机构出现,后勤人员与作战部队分离,军费筹措及消费途径改变.军事后勤体制逐步由古代转变到近代.  相似文献   

5.
日本,号称“弹丸”岛国。然而,它却是亚洲第一个走向资本主义“富国强兵”之路的国家。近代日本的历史,就是一部野蛮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史。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1904年发动日俄战争,1931年发动“9.18”事变,占领中国东北,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发动对美、英的太平洋战争,最后,多行不义,自取灭亡。在日本横行半个多世纪的对外侵略战争中,日本军队的政治精神教育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考察日本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的军队政治教育。 以效忠天皇为中心的忠君爱国教育 一、天皇崇拜和神国观念——近代日军政治教育的精神支柱 近代日本军队的政治教育,其核心是天皇崇拜和神国观念,其他一切都是以此为基础展开的。因此,天皇崇拜和神国观念是这一教育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6.
万历壬辰(1592-1598)战争,这场发生在16世纪末朝鲜半岛及所属海域中国、朝鲜联军与日本丰臣秀吉军队之间的战争,在中国史料中一般称为"东征"或"万历援朝战争",朝鲜则称为"壬辰倭乱",日本称为"文禄-庆长之役"。本文对文献中有关"南兵"的信息、南兵将及南兵教师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对南兵个案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介绍,对厘清明朝东征军在这场战争中的地位、作用及东征意义等关系明清易代乃至近代东亚国际关系等重大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蒋百里(1870-1938),名方震,浙江海宁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学家、中国资产阶级国防理论的奠基人。他早年留学日本、德国,潜心研究中西方军事理论,后又多次考察欧美军事与国防,最终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与各种学术熔冶于一炉,创立富有民族和时代特色的"全体性国防"论,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创建新型"国防军"以抵御和抗击外来侵略。本文就此作一专门考察。  相似文献   

8.
李想 《军事史林》2004,(12):31-33
19世纪中叶,日本和中国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掠夺,中日两国几乎同时处于要为国家的命运前途而探索的境地,进一步沉沦下去则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奋发图强则能够赶上历史的潮流,实现近代化.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和日本又几乎同时开始了向近代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中华“天下观”把和谐的天下秩序作为基本的价值追求,并由此形成了求和平、谋统一、重防御的中国战略文化传统。近代以来,在西方“强权即是公理”的战略文化冲击下,为了实现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中国战略文化实现了文化革新,但其基本价值观念没有变,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的对外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培养与提高民族科技创新意识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缺乏近代科学传统的国家来说 ,必须理性地对待近代西方科学传播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本文通过科学在我国近代文化传统中含义的研讨 ,认为尽管近代科学已经在我国获得了迅速发展 ,但是更多地被纳入传统“经世之学”或对“道”的追求 ,而作为科学文化深层底蕴的科学理性与科学精神仍然相当缺乏。因此 ,在我国科学文化的发展中 ,应该更加注意 ,以给民族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提供足够的意识支援。  相似文献   

11.
军装工业是近代军事后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发展与嬗变折射了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历史进程。本文以西方引进的缝纫机与民国时期上海私营军装工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对民国时期私营军装工业的兴起、发展及蜕变进行考察,以剖析近代西方机械生产工具与民国时期军事近代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日本近代情报工作在其漫长的情报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实现了大破大立式的变革发展,其演变形式深刻,实战运用广泛,经历了由确立到发展,由兴盛到衰落的嬗变过程.日本近代情报工作的兴衰演变也见证了日本帝国主义由萌发到建立、由巅峰到衰亡的全过程,其演变轨迹也与日本侵略扩张进程契合相关.其在日本近代侵略战争中充当了罪恶的"帮凶",并日益"畸"化发展,最终跌入破灭的深渊.对日本近代情报工作的嬗变过程详加考察,可以加深对这一段历史的理性认知与记忆.  相似文献   

13.
乃木希典(1849~1912年)是日本历史上名噪一时的显赫人物,也是日本狂热武士道精神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的忠实推行者。在日俄战争期间,为夺占俄军据守的旅顺口要塞,乃木希典置部下官兵生死于不顾,实行不计伤亡的"肉弹攻击法"获得胜利,被明治天皇封为"圣将",也被后世军国主义分子奉为"军神"和武士道精神的参拜偶像。他所开创的"肉弹攻击法"在人类近代战争史上留下了极其血腥残酷的一页。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60年代,先后受到西方列强入侵的两个亚洲国家中国和日本,几乎同时迈开了创建近代海军的步伐。中日两国近代海军创建的起点如出一辙,创建过程中两国采取的许多措施是相同的:如在人才培养向题上,两国差不多同时创办海军学校,都曾聘请外国教官任教,都曾先后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降,中国军事现代化失误在于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误导下,西方以社会全方位转型为前提的军事现代化在中国蜕变为在传统社会结构中建立现代军事系统,军事现代化置社会整体转型于不顾,以"单骑突进"的错误方式进行运作,并影响了几代人.然而,传统社会结构内不可能产生出真正的现代化军事系统,这一失误源于对西方文明浑然一体的结构缺乏深刻了解.  相似文献   

16.
近代日本对中国所发动的侵略战争中有一个服务于其野心达成的一贯动作便是获取中国的兵要地图。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在参谋本部主导下建立了陆地测量部,对中国及邻邦地区展开军事情报搜集与兵要地图盗绘活动,并根据所搜集的军事情报编纂兵要地志。甲午战争爆发后,日军参谋本部组建临时测图部,开始对作战区域兵要地志进行秘密勘察与测量。此后盗绘活动演为惯例,盗绘范围不断扩大。日军参谋本部中国派遣军司令部编纂的《陆地测量部沿革志》《外邦测量沿革史草稿》等文献资料详细记述了陆地测量部盗绘中国兵要地图的发展轨迹,深刻地揭示了所盗绘兵要地图在侵华战争中的先遣兵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1937年上海大血战的发端,与近代中日间历次冲突一样,是日本对外扩张阴谋的必然结果。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中指出:“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二九年间田中义一做总理大臣时,军人中的一派和大川以及其他在朝在野的支持者就共同倡导日本必须使用武力对外扩张这一大川政策。这时侯,阴谋就已经存在。这种阴谋一直继续到一九四五年日本失败时为止。”①蒋介石第一次下野,赴日见过田中,就有“中日亦无合作之可能”②的感觉。济南惨案是先给他一点颜色看,没多久回军铁蹄便践踏了东北三省,“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③以后它利…  相似文献   

18.
徐平  张冬 《军事史林》2013,(8):41-45
近代日本陆军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处于幕府时代后期的日本在亚洲最早引进西方军制。“明治维新”期间,日本仿照西方列强,组建了三个洋式兵队,包括步、骑、炮兵共计13625人。1870年12月,明治政府下令统一军制,规定陆军学法国,海军学英国。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军队逐渐成为当时亚洲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军队,日本也一跃成为当时列强唯一的一个东方国家。  相似文献   

19.
2006年2月20日,中国农历的春节假期刚刚结束不久,由于时值传统的旅游淡季,位于山东半岛东端的海滨小城威海街头显得有几分冷清。这天清早,一行来自日本的特殊"游客"出现在威海港北码头旁的"定远"纪念舰上。作为接待者之一,笔者伴随了这次日本NHK电视台《明治》摄制组在"定远"纪念舰拍摄的全过程。寒风中,日本工作人员只是为了摄取一段短暂的"定远"纪念舰全貌影像,不惜大费周章,甚至专门租用船只从海上拍摄,这些异乎寻常的认真举动,引起了笔者的兴趣。更让笔者感兴趣的,则是NHK大型纪录片《明治》的诉求。创作者认为,今天已然高度现代化的日本,正面临着诸如享乐主义盛行、年轻人缺乏进取心、思想固步自封等诸多社会问题的严重挑战,而百年前使得日本自立于世界的明治时代中,充满了值得今天日本人汲取的教益,今天的日本人应当向明治人学习,做回"明治人"。在纪录片创作方看来,"定远"纪念舰寓意着今天中国人还在缅怀、反思中国曾经的近代化运动,恰好是纪录片中可以反衬今天日本应当注重自己历史上近代化运动的事例。就在这次交流中,一部电视剧的名字出现在笔者面前,制作人员称,NHK电视台除纪录片《明治》外,还会采用更容易受大众关注的电视剧形式,将司马辽太郎的历史小说《坂の上の雲》——一部同样回忆明治时代日本往事的文学作品搬上荧屏。2009年末,NHK电视台开始播出中国译为《坂上之云》的电视剧,多少有些墙里开花墙外香的是,透过网络的传播,这部涉及近代中日两国海军建设竞赛,以及中日甲午战争的电视剧第一时间出现在中国观众眼前,而且受到了丝毫不亚于其本国的炽热关注。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后,由于中国日渐落后,日本逐渐从崇拜和敬重中国的观念中淡出,一变而为轻视中国。辛亥革命前,日本陆军经过多次和中国交锋,亲身认识到了中国的落后和软弱,更加助长了他们轻视中国的观念。北洋军阀时期因中国处于军阀混战的局面,日本便以在中国扶植代理人的方法攫取权益,形成一种乱中图利观。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日本仍旧无视中国人民的抗战意旨和军事实力,以一种陈旧的眼光看待中国,视中国为非统一国家。正是日本陆军一贯持有轻视中国的观念,使日本一步步走向侵略中国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