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主题为"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的2016年世界核安全峰会3月31日~4月1日在华盛顿召开。峰会召开前夕,亚洲规模最大的核安保示范中心正式落成,这是中国对承诺促进世界核安全做出的又一次实际行动。"和平利用核能有两层含义,在安全利用核能与核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还要对核安保问题高度关注,防止核材料落入恐怖分子手中,防止核设施被破坏",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国防科工局副局长王毅韧介绍,"要处理好这个关系,充分利用核能服务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2.
正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规模最大、设备最全、设施最先进的核安保交流与培训中心——中美核安保示范中心3月18日投入运行,受到国际社会关注的第四届核安全峰会3月31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许达哲先后出席上述活动并在此期间接受有关媒体采访,就核安全领域相关问题回应了公众关切。  相似文献   

3.
李晨 《国防科技工业》2012,(3):30+35-30,35
2,928日.恰是初春的时节。对核军工人而言.却有双重暖意在心头。这一天.2012年军工核安全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次工作会是在上一次军工核安全工作会后两年召开的,会议总结与回顾了2010年以来的军工核安全工作,研究部署了2012年的重点任务,讨论审议了《军工核安全“十二五”规划》,研讨交流了军工核安全工作经验,团结凝聚了军工核行业,为确保军工核安全、促进军工核行业又好又快安全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也让整个军工核行业对“核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正第四届核安全峰会于2016年3月31日至4月1日在华盛顿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峰会以"加强核安全国际体系"为主题,来自52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应邀出席,重点讨论如何确保核材料和核设施安全、如何有效防范和打击核恐怖主义等议题。这是加强核领域全球治理的一次重要会议。华盛顿公报显成果在华盛顿核安全峰会上,与会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以下简称《核安全法》)正式实施。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核安全观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夯实了我国核安全工作的法律基础。《核安全法》从法律层面明确了国防科工局作为核工业主管部门的法律地位,充分体现了中央关于"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  相似文献   

6.
正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四届核安全峰会上,围绕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我国的政策主张,介绍了我国在核安全领域取得的新进展,宣布了我国加强本国核安全并积极推进国际合作的各项举措,强调要强化大国责任,努力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安全利用核能是有核国家的必然选择,由此带来核安全这一全球性课题。核恐怖主义是全人类的公敌,面对影响超越国界的核安全事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  相似文献   

7.
<正>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迄今已30年。近年来,随着事故相关资料的不断公开,事故深层次原因也逐渐明晰,其中便有核安全文化的缺失。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核电发展逐渐进入快车道,而核安全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无论是在核安全意识形态层面,还是在核安全监管体制、法律制度、应急能力建设等实践层面都存在不足。缺乏理性的核安全价值观。自1954年6月27日苏联投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以来,其在大力发展本  相似文献   

8.
资讯     
正习近平出席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4月1日,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的重要讲话。这次峰会以"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为主题,共有52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以及国际组织负责人与会。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我在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主张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为此,我们要强化政治投入,凝聚国际共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把握标本兼治方向,推进全球安全治理。要强化国家责任,部署实施核安全战略,构筑严密持久防线。  相似文献   

9.
<正>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于2014年3月24-25日在海牙举行,来自全球53个国家、4个国际组织、58位领导人,以及数千名代表和记者参加了"2014核安全峰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了本次海牙核安全峰会。一、首次提出中国的核安全观中国在核安全峰会框架里扮演着主要角色,并正在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以"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为主题的本届峰  相似文献   

10.
《国防科技工业》2015,(1):20-23
2014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首次系统阐述了以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核安全观。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  相似文献   

11.
6月28日,全国首次核应急宣传周集体采访活动在国防科工局举行。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局局长马兴瑞出席会议,并向各媒体单位介绍了我国核应急工作的总体情况。会上,马兴瑞首先强调了核安全与核应急的重要意义。他表示,核安全是核能事业的生命线,核应急是确保核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马兴瑞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核应急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建立健全法治,对核应急工作实施  相似文献   

12.
核安全公众沟通是社会安全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核安全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我国核安全公众沟通的现状存在片面性、方法陈旧等问题。构建“命运共同体下的核安全公众沟通机制”,从促进各参与主体之间双向多维沟通、创新公众沟通渠道以及完善核安全公众沟通保障体系三个方面着手,可以实现政府、企业与公众在核安全的公众沟通中的共建共治共享,促进核安全公众沟通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11月11日,由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日本文部省、日本核安全研究协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共同主办的“核能:前景与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核安全问题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中国可以通过向其他国家传授涉及核安全的技术和经验,在推动构建国际核安全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 本次峰会通过的《海牙公报》就如何维护全球核安全达成了一系列新的共识,主要包括:一是减少可能被恐怖分子用于制造核武器的危险核材料的数量,  相似文献   

15.
正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于5月24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国核安全观和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等重要思想,总结“十二五”、部署“十三五”工作,不断把国家核应急工作提高到  相似文献   

16.
2010年4月13日,47个国家及联合国等组织聚集在华盛顿.召开了首届核安全峰会。此次会议的召开可以被看作是国际社会为消除核威胁所取得的一项重大进展。通过这次会议.可以看到当前核裁军和维护核安全的国际大趋势,也传递出了很多积极的信号。然而.尽管会议给人们带来了鼓舞.甚至些许乐观氛围,  相似文献   

17.
声音     
《国防科技工业》2013,(11):10-10
我国核潜艇不仅研发、制造完全独立自主,"零事故率"的安全纪录更是来之不易。从全世界来看,1957年-2005年,唯有中国是始终保持核安全的国家。保持这一核安全记录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科学精神是第一秘诀。这一指标反映出中国在核安全方面的先进管理制度,以及对世界负责任的态度。此外,海军官兵科学求实、认真负责的牺牲奉献精神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声音     
《国防科技工业》2012,(4):10-10
第一,坚持科学理性的核安全理念,增强核能发展信心。第二,强化核安全能力建设,承担核安全国家责任。第三,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全球核安全水平。第四,标本兼顾、综合治理,消除核扩散及核恐怖主义根源。  相似文献   

19.
——发展和安全并重,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权利和义务并重,以尊重各国权益为基础推进国际核安全进程;——自主和协作并重,以互利共赢为途径寻求普遍核安全;——治标和治本并重,以消除根源为目标全面推进核安全努力。——习近平在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系统阐述中国的核安全观  相似文献   

20.
美俄核武建设现状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月份的核领域,用大事不断来形容毫不过分。4月6日,美国国防部发布《核态势评估》;4月8日,美俄两国元首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签署新的核裁军条约;4月12日至13日,由47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以及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欧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负责人参加的核安全峰会在华盛顿召开;4月17日至18日,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核裁军国际会议。在前后半个月的时间里,核领域内出现如此密集的举动可谓空前。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核安全问题热度正在持续高涨。与此同时,这些举动无疑也与去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提出的"无核世界"构想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事实上,在该构想提出以后,全世界所有的希望与怀疑,包括此次核峰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五点主张",能否获得应和,最终取决于美国以及俄罗斯这两个世界上最大有核国家的实际表现。所以,尽管提出了《核态势评估》,尽管有新的裁军协议,但表象不能代表实质,更深的内涵还需进一步的品味才能获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