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校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科学研究的从事者,其学术行为对学生、学校、社会皆会产生影响。一旦教师出现学术不端行为会严重影响高校、教师的声誉和社会信誉,破坏学术界的健康发展,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高校学术不端的严峻形势引发学界对此行为的深入研究,研究高校教师的学术不端危害性及原因,探索高校教师学术不端的防范机制,为进一步肃清学术风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学术期刊在防范学术不端行为中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在实际操作中,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具有模糊性,学术期刊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判定中是否准确合理,学术期刊对于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是否具有合法性都存在争议,本文对如何进一步防范学术不端行为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抄袭剽窃、一稿多投、重复发表是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学术不端行为。这种行为败坏了学术风气,影响了刊物质量和信誉。学术期刊及其编辑人员有责任在编辑出版工作中严格把关,及时发现并坚决抵制学术论文发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为学术风气的净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执行学术规范和学术不端行为井喷式爆发,高校研究生作为未来的学术主力,应当是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重要培养对象。高校评价体系功利化造成了规范性学术行为和失范性学术行为的不同境遇,从而将学术伦理的坚守"他者化"为失德洪流中的异端。以A高校研究生发文情况、奖助金评选结果和建立期刊负面清单的B高校研究生发文情况的变化为研究对象,以实证研究的方式阐述两高校的不同评价机制下研究生的发文现状及其产生的后续影响。针对高校学术评价机制进行分析,提出高校应从建立以"负面清单"为主导"正面清单"为补充的学术评价体系、建立学术流程动态监督机制和奖助学金分类实施的程序保障机制、树立以正当程序为核心的学术评奖法治化原则、加强学生学术道德培养等方面改进高校学术评价机制。实现评价体系科学化与评奖结果实质公平,形成有利学术诚信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11月23日,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卫生计生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七部门联合印发《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坚决抵制"第三方"代写、代投、修改等学术不端行为,并要求各有关单位建立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机制,对违反"五不准"的行为视情节作出严肃处理,将处理结果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七部门将加强沟通协调和联合行动,落实"五不准",督促有关单位对撤稿事件进行调查处理,逐步建立科研行为严重失信记录制度和黑名单信息共享机制,推动科技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11月23日,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卫生计生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七部门联合印发《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坚决抵制"第三方"代写、代投、修改等学术不端行为,并要求各有关单位建立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机制,对违反"五不准"的行为视情节做出严肃处理,将处理结果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七部门将加强沟通协调和联合行动,落实"五不准",督促有关单位对撤稿事件进行调查处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11月23日,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卫生计生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七部门联合印发《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坚决抵制"第三方"代写、代投、修改等学术不端行为,并要求各有关单位建立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机制,对违反"五不准"的行为视情节做出严肃处理,将处理结果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七部门将加强沟通协调和联合行动,落实"五不准",督促有关单位对撤稿事件进行调查处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1月23日,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卫生计生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七部门联合印发《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坚决抵制"第三方"代写、代投、修改等学术不端行为,并要求各有关单位建立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机制,对违反"五不准"的行为视情节做出严肃处理,将处理结果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七部门将加强沟通协调和联合行动,落实"五不准",督促有关单位对撤稿事件进行调查处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11月23日,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卫生计生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七部门联合印发《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坚决抵制"第三方"代写、代投、修改等学术不端行为,并要求各有关单位建立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机制,对违反"五不准"的行为视情节做出严肃处理,将处理结果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七部门将加强沟通协调和联合行动,落实"五不准",督促有关单位对撤稿事件进行调查处理,逐步建立科研行为严重失信记录制度和黑名单信息共享机制,推动科技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优化学术道德环境,规避学术不端行为,需要加强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并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增强研究生的学术道德自律意识,发挥导师的引领作用,优化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课程,制定研究生学术道德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