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961年1月20日,在鲜花和掌声中,年仅43岁的肯尼迪坐上了美国总统的宝座,这谁都知道。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肯尼迪还有一个“椰子总统”的称号,这得从他入伍当海军后的一段传奇经历说起。  相似文献   

2.
26年前的这个月,约翰F.肯尼迪总统在向空军专科学校毕业生发表演说时宣布了使全国震惊的消息:“……在这个十年内”要将人送上月球。  相似文献   

3.
在“古巴危机”中,美国情报机构屡屡出错,在国内信誉扫地,更使肯尼迪总统大为不快。事后,一些美国老牌情报人员分析:间谍情报要靠人力而非公开渠道或高技术手段获取。为什么在“古巴危机”中苏联人把大批导弹运抵古巴而我们却一无所获?归根到底与海上侦察力量薄弱直接有关。痛定思痛,组建一支高效精  相似文献   

4.
曾晟 《政工学刊》2007,(6):51-52
1963年,美国原子能研究方面的最高奖——费米奖的得主是年过六旬的著名科学家奥本海默。颁奖仪式上,各界名流云集,接替肯尼迪就任总统职位的约翰逊也参加了这一盛典。当奥本海默走上主席台时,由于年老体弱,打了一个趔趄。约翰逊总统见状,赶忙伸手去扶他。奥本海默推开他的手,说道:“总统先生,当一个人行将衰老时,你去扶他是没有用处的,只有那些年轻人才需要你扶持。”  相似文献   

5.
1961年,肯尼迪迎着鲜花和欢呼声,在文武百官和议员们的簇拥下,神采奕奕地走进了白宫。肯尼迪在美国总统竞选中优势夺人,一举摘取了桂冠。当他走马上任,健步走进那间宽敞、明亮而富有神奇色彩的办公  相似文献   

6.
朋友间、同事间,或者领导同志之间,在一块儿工作、生活或共事,假如能够做到心诚相待,经常互相提个醒,那么对人的一生大有益处.有时在节骨眼上提醒只寥寥数语,其效果却极佳:或许使你压下怒火,避免“闯祸”、“砸锅”;或许使你收回“邪念”,在滑向犯罪的道路上悬崖勒马;或许使你得到新的启示,促使原来决策的完善,避免工作失误……诸如此类事例,在现实生活中并非少见.笔者曾耳闻目睹几例,照录如下:有位炊事员听说某人说他的坏话,他人暴地操起菜刀要去寻事.他的一位同乡战士赶紧拉着他,提醒说:“你这样盲干会闯大祸的.”这位炊事员终于平静下来了.后来弄清情况,才知纯属一场误会.普通人需要有人提醒,领导干部也如此.在前不久出现的走私汽车浪潮中,某单位一位年轻的领导筹集资金,准备为单位的利益乘机“赚它一把”,可另外一位老领导提醒他说:“走私车犯法,不要把自己的前程断送了.”老领导的话语重心长.年轻的领导醒悟了.  相似文献   

7.
3月17日,西班牙当选首相萨帕特罗拒绝了美国总统布什对保留西班牙驻伊拉克军队的要求,重申他从伊撤军的立场是明确且坚定的。他解释说:“你不能以为自己受到了威胁,就去轰炸人家。你不能依据谎言发动战争。”他甚至劝告布什,应该进行“自我批评”。随后不久,波兰总统虽表示目前还不会撤出驻伊的波兰军队,但却表示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受到了美英的误导。两国领导人的上述表示,使本就“缺兵少将”的驻伊联军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8.
惊人的巧合     
惊人的巧合美国历史上,总统遇刺身亡的不止一个,其中最有名的是1865年的林肯遇刺和1963年的肯尼迪遇刺事件了。将这两起相隔近一百年的惨剧作了一番对比后,结果竟发现了一连串令人难以置信的巧合:林肯于1860年当选总统,而肯尼迪当选总统的年份是1960...  相似文献   

9.
《宁夏科技》2002,(12):66-66
“肯尼迪完全听信了赫鲁晓夫的话,他被误导了。”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海军中,每当一艘新的舰艇建造下水前,都以一个地名、人名或战役名等命名。在所有的舰艇命名中,价值最高、意义最大的当推航空母舰。美国海军主要以总统或在战争中战功显赫的高级将领的名字或著名的战役发生地为航母命名。如“约翰·肯尼迪”号、“萨拉托加”号和“尼米兹”号等。  相似文献   

11.
一支与暗杀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事件有关的手枪,前不久在纽约公开拍卖.这是一支口径为3.8毫米的左轮手枪。1963年11月24日,肯尼迪总统被暗杀后的第二天,一位名叫杰克·鲁比的警官,用这支枪在达拉斯一所监狱的地下室  相似文献   

12.
《国防科技》2001,(5):94-96
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从当海军低级军官,到就任总统,数次遇险,可谓多灾多难,九死一生。  相似文献   

13.
美国总统专机的“空军一号”被称为是“空中白宫”,它的神秘让多少人捉摸不透。但4月8日出版的美国《旧金山纪事》杂志却声称,事关“空军一号”安全飞行的一些秘密资料已被某军方网站泄露。结果,关于总统专机遭遇“泄密门”的事件在美国闹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新词     
《兵团建设》2010,(4):56-56
话筒呢? 一个醉酒者走进银行营业大厅办理业务,却忘了密码.工作人员提醒他:“可以打个电话问问家人。”只见他拿起密码键盘。用手按了一串数字.然后问工作人员:“话筒呢?”  相似文献   

15.
陈元兴 《国防科技》1995,16(3):106-118
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批准了一项“阿波罗”计划,此后,月球就成了考察宇宙空间的注意中心。后来,人们对开发近地宇宙空间的兴趣就越来越浓厚。如果按照一些最大的空间飞行项目来判断,那么专家们就应当重新来审核自己对月球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最近,有美国和北约撑腰的格鲁吉亚磨刀霍霍,准备“三小时闪击”境内桀骜不驯的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眼看只有20万人口的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眼看只有20万人口的阿布哈兹危如累卵,但阿布哈滋总统巴加普什却满不在乎,他牛气冲天地声称:“只要格鲁吉亚人敢来,阿布哈慈有足够多的坟墓埋葬他们!”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一位代号为“亚历克斯”的间谍向美国中央情报周提供了一份“王牌”战略情报,透露了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问题上的底牌,促使美国总统肯尼迪采取强硬措施。最终,泱泱大国苏联丢尽了脸面。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只好卑躬屈膝地彻底向美国妥协,不得不同意下令拆除全部核武器,在联合国监督下撤走在古巴部署的导弹。这狼狈的一幕在苏联历史上留下堪称最耻辱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刘丽群 《环球军事》2012,(23):65-67
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当数越南战争了,从1961年至1973年,是美国侵越时期。亨利·基辛格在美军撤离越南的前几天,给美国总统福特写了一封关于“越南教训”的信,他写道:“或许越南的真正挫败是战争几乎造成了全球性的影响,但却没有给出一个全球性的解答。”而今,越南战争过去了近40年,  相似文献   

19.
这场悲剧带来的巨大期盼和最后的绝望,是我从军30年最为刻骨铭心的经历。 ——前美国空军中校詹姆斯·凯勒 1979年1月,伊朗爆发人民革命。巴维王朝顷刻之间分崩离析。同年底,卡特总统决定让巴列维这位“美国最忠实的中东盟友”来美国治病。伊朗人闻讯群情激愤。11月4日,3000多名激进学生突然冲击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66名美国外交人员被扣为人质。经过交涉,伊朗释放了13名黑人和妇女,其余人质获释的条件是美国交还巴列维国王。显然,这个近乎要挟的条件是华盛顿所不能接受的。 “大米碗”的难题 1979年底的卡特总统最关心的事是他能否在即将到来的大选中连选连任,因此总统强烈希望能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人质危机。但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却对伊朗的挑战反应强烈。他指示参联会主席戴维德·C·琼斯将军立即着手制定营救行动和报复性打击计  相似文献   

20.
海上长镜头     
海情 《当代海军》2002,(9):F002-F003
5月20日.在印度洋上反恐作战的美海军“肯尼迪“号航母从“迪埃尔”号补给舰上接受补给。海上长镜头@海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