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曹操不仅重法治,而且重德治,自身的武德人格建设是其德治方略的重要内容。曹操治军尚和,善用仁德、道义和合军心,爱将恤士,善俘安降;关爱民生,以民为本,把安国利民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举人重德,重视以"仁义礼让"之德教化人生,培养人才,净化社会风尚,树立"官德"楷模;严于律己,不徇私情,教化人伦,以身为先。这是曹操合军心、顺民意、成就大业的重要基础。曹操的武德人格对于今人、后人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代名相 ,其武德思想与他的卓越功勋一起指导并激励着后人。德法同济思想是诸葛亮武德思想中的一大特色 ,本文试从德治、法治以及二者之间联系的角度对诸葛亮的武德思想进行粗浅的分析 ,以期弄清诸葛亮德法同济的治军思想 ,为我军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军队贯彻“以德治国”的思想,就是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在按照条令条例治军即以法治军的同时,做到以德治军,把以法治军与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以德治军紧密结合起来,将我军现代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4.
中西传统武德思想根植于各自文化传统的土壤中,生发出特质迥异的武德文化形态。从慎战与颂战、德胜与武胜、王道与霸道之辨中全面剖析中西传统武德思想差异,对于深刻认识现当代中西方武德思想与实践有着追根寻源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来源是:古代战争实践催生了中国传统武德文化,我国古代的军事家、政治家总结战争实践经验创立了中国传统武德文化,中国古代的军事著作是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物质载体。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精髓:核心是“仁战”,作用是“德胜”,原则是“义战”、“人和”,治军方略是“师出以律”、“以治为胜”,军人职责是“精忠报国”、“唯人是保”,军人职业道德是爱军精武,军人武德标准是仁、义、忠、智、勇、严、信、礼。中国传统武德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国际价值和时代价值。创新发展先进的军事文化,必须吸取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6.
戚继光的武德教育有明显的层次性差异。根据(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的思想及戚继光的武德治军实践,可以把戚继光的武德教育划分为两个层次,即:基本层次和高级层次。(一)基本层次的武德教育戚继光的基本层次的武德教育是以全军将土为教育对象的,也可以说是对全体军人进行的以建军宗旨为核心的普遍道德教育,意在提高全军将士的思想道德觉悟,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纪律、统一军风、统一行动。从教育内容上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1.以“卫国保民”为宗旨的“忠义”教育何为“忠”和“义”?传统的军事伦理观认为,报效皇上、报…  相似文献   

7.
(二)高级层次的武德教育戚继光的高级层次的武德教育是以军官为教育对象的,是对军官进行修身正心、勤职敬业的品德修养教育,实际上就是将德教育。从教育内容的系统性、规范性及教育方法的科学性等方面来看,戚继光的将德教育理论确是继往开来的,有不少创新、发展和独到之处。它是戚继光军事著作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在军事伦理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42年,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为了提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治军能力,军政杂志社曾以这部分内容为主,编辑出版了《戚继光治兵语录》,在延安出版发行,供八路军的干部学习参考。这些内容集…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武德文化的德性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先进武德文化不能离开传统武德文化的土壤凭空生长 ,必须移植传统武德文化的德性灵根。用德性视角审视我国传统武德文化 ,其“德胜”战略思想、以“唯人是保”为原则的道德规范体系、“仁战”思想是我国古代灿烂武德文化的精华。在人类进入数字化、信息化社会的今天 ,对我军道德建设仍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武德思想源远流长。《词源》上解释说 ,“武德 :武道”。《中华大辞典》上也说 ,“武德者 ,武道之德也。”这就是说 ,武德的本源意义不但包括军队这种特殊群体的用武、从武之德性 ,而且也包括民间的武术组织和练习武术的个人的用武之德性。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以技击为内容 ,通过套路、搏斗等形式 ,来达到防身健体目的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习武必先习德” ,这是中国武术界的一句行话。这是因为 ,在农耕文明时代 ,练武之人与普通人的技击差异很大 ,必须使这种人接受一些规范 ,使他们能够谨慎地使用自己所学到的本领。武术界的“武德…  相似文献   

10.
江主席曾多次强调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同样,部队建设也应把依法治军与以德治军结合起来。以德治军的最根本要求就是各级领导干部在部队建设和以军事斗争准备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中,要坚决按照江主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  相似文献   

11.
曹植尤其以著名的《洛神赋》奠定了“六朝美文”开山鼻祖的霸主地位且以“才高八斗”的诗文斐然傲立于建安文坛。可以说,曹植在文学主张上强调“文质相扶”,崇尚诗文佳作不仅应达求“辞各美丽”的生命情韵而且更须标识出浓烈纯真的思想情感,从而彰显着“雅好”、“悲凉”、“慷慨”的审美体征。  相似文献   

12.
《白马篇》全诗以“忠勇”二字为线索,用赋的手法,热情赞颂边塞英雄少年高超的武艺,昂扬的斗志和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表达了诗人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大志和忧国忘身的豪情壮志。既是我国古代诗坛风格独特的篇章,也是今天辉映千古的爱国绝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