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6 毫秒
1.
管仲是春秋前期著名的政治家,名夷吾,字仲,早年经商,于周庄王十二年(公元前685年)相齐桓公,公元前645年卒。管仲相齐桓公历四十年,为齐国的强盛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主要功绩是实现了齐国“一匡天下”的霸业,诚如《史记·管晏列传》载:“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这里所说的“管仲之谋”,其谋是个内客很宽泛的概念,统指凡是有利于齐国强盛的一切战略策略。在其全部战略策略中,治军用战思想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他的军事伦理思想中所反映的军人价值观和战争伦理观,集中体现了他“一匡下天”的政治目的和军事手段的统一,军事、政治与伦理  相似文献   
2.
孟子是战国中期的儒家大师,在军事伦理思想方面,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战”思想,对战争的性质、人心的背向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等作了深切洞察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著名论断,对后人影响深远,至今仍不失其价值光辉。孟子的军事伦理思想主要见于《孟子》一书。  相似文献   
3.
“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①根据考古学者的发现,中国历史大约始于2000万年前,但是,作为中华武德文化的历史,则是伴随着通过部落战争的归并逐步融合起来的华夏民族的崛起而迈出了第一步。最初的氏族部落的战争,是以血亲复仇为目的的,为血亲复仇而战是天然神圣的,是氏族全体成员应尽的“义务”。随着氏族活动范围的扩大,为本氏族的生存而争夺优良的天然环境的战争日益频繁。生产力的发展,使私有财富之“神”光临了人间。干是战争改变了它原始的本质,开始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向着真正意义上的战争转化。军队的诞生,国家的初…  相似文献   
4.
荀子名况,字卿,又称孙卿,约公元前313年──前238年,战国末期赵国人,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继孟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学者和教育家。但他不拘泥于儒家陈说,在军事伦理思想方面,虽然坚持“王道”,但同时也崇尚“霸道”,将“王道”融入“霸道”之中,以“王道”御“霸道”,以“霸道”佐“王道”。此“王霸合一”的思想,是对儒家军事伦理思想的一个很重大的发展。在治军方面,苟子将其“隆礼”之说用于军人道德培育,但又非常重视“利”,提出了以“利”养“礼”的思想。今存《荀子》(又名《孙卿子》)一书,三十二篇,基本上是苟子…  相似文献   
5.
在武德建设上,孙子极为重视将帅的武德修养。这和他的将帅价值观分不开。在《孙子兵法》中他非常重视将帅在养兵用战中的地位和作用。他把“将事”视为“五事”之一,强调“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安危之主也”(《作战篇》);“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谋攻篇》)在他看来,要实现“安国保民”的军人价值目标,将帅是决定的因素。因而孙子非常重视将帅自身的素质尤其是武德素质条件。在其《兵法》首篇中,他即明确指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计篇》)这是对将帅武德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择将任将的基本标准。在以后的诸篇中,孙子对此“五德”从不同角度进一步加以了阐释和发挥,形成了以“五德”为纲的将帅品德规范体系和具体修养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军人伦理学学科的基本建设,这是最近几年军队论理界与从事部队实际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们都在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近些年来,各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德育教学难的问题,军队道德建设也同样面临着不少新问题.应该看到,这些新问题、难题,既是对军人伦理学学科的一种挑战,同时也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机遇,把军人伦理学学科建设推向前进,为部队道德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就思想道德建设来说,市场经济、社会道德生活确实给部队带来了一定影响;同时部队道德建设、广大指战员的精神面貌也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社会.历史证明,我军不仅是现代军队精  相似文献   
7.
中华武德文化源远流长,初前于炎黄氏族的融合,文明奠基于孙武。《孙子兵法》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闪烁着中华民族伦理智慧的光辉,对现代世界文明有其重要的价值,有待于我们开发利用。从现代世界文明进步的总趋势的视角来看,开发《孙子兵法》道德资源的价值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大国防安国战略的时代昭示“安国”是《孙子兵法》的伦理大旨。“五事七计”是其安国之大经。欧安国就不能不重视养兵用战,孙子在其兵法首篇首句即指出:“‘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与《管子》的“兵者尊主安国之经…  相似文献   
8.
中华武德文化起源于部落战争,成熟奠基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推进了武德文化的繁荣与创新;秦汉三国时期兵儒合一为主流的武德文化体系初步确立;由唐至明,中华武德文化经历了由衰微———复兴———衰微———复兴的曲折发展道路,民族魂在国危之秋崛起;从后金到满清,从清政府统一中国到辛亥革命,中华武德文化实现空前统一,革命性转型在反帝斗争中雏现。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的文化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紧密联系国家和军队改革发展的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决定》的精神实质和创新观点,对于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历史使命、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这里刊登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几位教授学习《决定》的体会,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墨子是从儒家学派中分化出来的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据《淮南子·要略》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忧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 (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墨子从儒家中分化出来,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有弟子数百。他精通军事,力主“非攻”,提倡“救守”,著有《非攻》、《备城门》等诸篇军事著作,对后人影响很大。尤其是他的社会伦理思想与军事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以“非攻”说为核心的正义与人道的军事伦理思想体系,在军事伦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