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突发事件尤其是大规模群体性治安事件,骚、暴乱事件表现出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更大的社会破坏性,这就对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后勤保障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武警部队要圆满完成“处突”后勤保障任务,就必须按照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突破“以自我保障为主”的传统保障模式,借鉴解放军“三军联勤”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2.
积极协助地方政府有效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是省军区系统使命所在、职责所系.军地共同处置突发事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运程,搞好组织指挥是关键,具体应围绕"联""快""活""备"四个字下功夫求绩效.  相似文献   

3.
情报主导警务模式在公安机关处置警务工作、掌控突发事件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公安边防部队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借鉴军事领域的制信息权理论,研究了边境地区群体性事件制信息权的内涵、作用等相关内容,提出了公安边防部队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2013年10月,由武警学院部队管理系焦占广教授主持的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群体性事件的处置理念与机制研究"通过社科规划办组织的验收,鉴定等级为优秀。群体性事件是当前维稳的热点和难点。课题研究依据当前群体性事件主要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提出要以创新的眼光审视群体性事件,破除"发生群体性事件是给地方党政领导抹黑"、"参与人员都是刁民或不稳定分子"等认识误区,树立群体性事件是社会稳定的报警器、是对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等新理念。针对当前群体性事件处置中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旧体制的更换、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由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愈来愈多,并呈现愈来愈复杂和激烈的特点。但是绝大部分群体性事件仍然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只能采取团结-批评-团结、说理教育等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来平息,因而对领导干部掌握正确的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语言方法艺术提出了紧迫而严格的现实要求。本文正是从这一现实背景出发,通过分析群体性事件的特点,结合各级各部门多年来处理群体性事件的经验,提出处理群体性事件应注意的十点语言方法艺术。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群体性事件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群体性事件参与者普遍的失衡心理、自认为行为"合理"的片面心理、侥幸投机心理和易受感染的从众心理是酿成群体性事件的重要社会心理特征.加强心理疏导是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徐金才  沈江波 《国防》2007,(6):19-22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对外交往的不断增多,各种应急突发事件日趋增多,且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需要动用军队参与处置应急突发事件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提高军队参与处置应急突发事件组织指挥能力迫在眉睫,这也是各级指挥机关需要深入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史明和 《国防》2011,(4):37
群体性事件,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因某些特殊问题引发的公开干扰社会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甚至危及社会稳定的群体行动。如农民失地问题、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群体性事件一旦发生,局势难控,蔓延迅速。处置群体性事件,重点是控制事态,关键在组织指挥。省军区系统参与处置群体性事件,在组织指挥上应注意把握三点。  相似文献   

9.
张培敏 《国防》2010,(9):35-37
当前,恐怖主义呈蔓延之势,社会群体性事件增多,自然灾害和流行性疑难疾病频发,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日益凸显。对此,世界各国纷纷调整军事力量职能,把应对国内突发事件特别是抢险救灾、应急维稳等非战争行动纳入了军事力量的职能范畴,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已经成为当今军事力量建设与运用的重要指向。国防动员系统作为我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其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世虎 《国防》2005,(12):28-28
信息化条件下的突发事件已成为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武警部队作为处置突发事件的“拳头”和“尖刀”,加强信息化条件下“处突”指挥决策研究,对于快速、稳妥、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信息化条件下处置突发事件,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处置环境的信息社会化。处置突发事件的客观环境,将不再是相对封闭的小环境,而是信息快速流动、国内外互联互动的社会大环境。媒体对处置突发事件的传播将贯穿事件处置的全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地区发生的突发事件,将不再是孤立的,快…  相似文献   

11.
涉军群体性事件危害社会和谐稳定和军队安全发展,是部队各级党委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应高度关注涉军群体性事件并认真研究涉军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剖析涉军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原因,提出预防和处置涉军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2.
黎仕林 《国防》2010,(2):37-39
新形势下,作为人民内部矛盾的群体性事件是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对社会安全稳定冲击增大。省军区系统应按照“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要求,在狠抓后备力量应战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同时,积极做好参与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各项工作,为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有5个特点,即间接性、特定性、辐射性、关联性、暴力性.引发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贫富差距突出,矛盾多发;二是基层公共权力机关公信力下降和利益诉求渠道阻塞;三是法律意识淡薄和社会认同感降低;四是心理匿名感和信息的快速传播.研究应对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当前大规模群体性突发事件对驱散装备在作战效能、防护能力、机动性能、勤务性能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探讨研发一种新型防暴驱散车,在其功能设定、方案选择、主战装备等的设计上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满足使用要求的技术途径和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因农民负担过重、土地归属、基层组织涣散及宗教、历史等原因引发的农民集体上访、围攻政府、阻断交通、聚众械斗等群体性事件呈不断上升之势,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据统计,1995年以来,我总队参与处置的群体性事件中,农村群体性事件占87%。特别是2000年××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6.
日前,由海南总队后勤部部长耿宪友撰写的《处置突发事件后勤保障法研究》一书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武警部队第一部系统研究处置突发事件后勤保障方法的专著,在认真总结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后勤保障经验的基础上,对不同性质突发事件后勤保障法的本质属性、外在表现和内在联系进行了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17.
处置大规模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东宁 《国防》2002,(12):18-19
处置突发事件是省军区、军分区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所讲的突发事件,是指那些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扰乱社会治安、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政治性和治安性事件。处置突发事件,重点是控制事态,关键在组织指挥。加强对处置突发事件组织指挥的研究,是军事机关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 一、健全指挥功能,实施有效指挥  相似文献   

18.
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打赢未来战争,是新时期赋予我们军人的重要使命,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恐怖活动、自然灾害、生产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发生,我们必须时刻增强政治责任感。积极参与抢险应急行动,肩负起应对突发事件的历史使命,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政治工作如何适应这一需要,发挥好服务保证作用,是我们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国防动员是国家在战时和发生其它重大突发事件时,为了保障战争或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将各种社会资源由平时转人战时状态的组织制度、法律法规和手段措施及活动的总和。对国防动员需求进行科学分析和全面论证,是增强国防动员计划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对国防需求进行经济分析是国防动员需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  相似文献   

20.
群体性事件是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绝大部分属于非政治性的范畴,是人民内部矛盾尖锐化的表现.涉外性是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鲜明的特点.重视并正确处理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对于维护边疆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