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位流重定位与差异配置技术对现有基于动态部分重构的演化硬件实现方法进行改进,以解决其演化复杂电路时位流存储开销大和演化速度慢的问题。利用Xilinx早期获取部分重构技术,定制能实现位流重定位的可演化IP核。原始位流文件经设计形成算子核位流库存于外部CF卡上,方便系统调用。将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片内软核处理器Micro Blaze作为演化控制器,采用染色体差异配置技术,在线实时调节可演化IP核的电路结构,构成基于片上可编程系统的自演化系统。以图像滤波器的在线演化设计为例,在Virtex-5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开发板ML507上对系统结构和演化机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演化机制能有效节省位流存储空间,提高演化速度。  相似文献   

2.
一个多世纪之前,科学家们就开始探讨太阳为什么会发光。1938年,德国物理学家贝脱雷第一次做出了科学的解释:恒星辐射的能量源泉是聚变反应。在太阳中心数千万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下,不断地进行着氢原子核的聚变反应,4个氢核(氘或氚)结合成一个较重的氦核,并产生巨大的能量,发出光和热。传到地球的太阳能,仅为太阳辐射能的20亿分之一左右。一些科学家从太阳上发生的聚变反应受到启示。40年代初,美国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就有人提出利用氢核聚变反应制造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的“超级炸弹”。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核事业和航天事业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出了"两弹一星"的奇迹,也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在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的征程上,更要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开出更加艳丽的花朵,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毅然作出了发展中国核事业和航天事业的伟大战略决策。在全国各行各业通力协作和大力支持下,中国  相似文献   

4.
庞大的内部资源使集成电路(IC,Integrated Circuit)设计日益复杂,云计算作为一种网络上资源管理模式,可以引入到IC内部形成片内云架构。首先确立片内云IC架构的3个基本要素:构件化的IP核、片内网络和可定制的语义流程。然后建立了一种"概念+逻辑+物理"的3层设计平台Tri-Designer,专门用于片内云架构的IC设计。其中,概念建模定义一个应用的外延与内涵,输出应用场景的业务文档;逻辑建模将业务文档映射为片内云架构的语义流程,定义了一种应用层语言来描述语义流程;语义流程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映射到构件执行,构件对应着IC内部实际的半导体面积,是对传统IP核的封装,物理建摸实现这种封装。最后基于Tri-Designer平台设计了一个片内云架构的遗传算法模块,其加速比超过了10~4。  相似文献   

5.
<正>在省市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并依托江苏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坚持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创新道路。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集工业阀门研发、设计、制造及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型制造企业,也是中国阀门行业和中国核工业集团所属的首家上市企业。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石油、石油天然气、炼油、核电、电力、  相似文献   

6.
殷杰 《世界军事》2022,(4):92-96
作为战机最基本的对地攻击武器之一,航空炸弹演化至今,已成为一个枝繁叶茂的庞大家族.即使在机载对地攻击武器进入精确制导时代后,其仍未"过气".值得一提的是,核炸弹虽属于航空炸弹的范畴,但因杀伤机理较为特殊,并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相似文献   

7.
<正>2~(nd) CCS China Academic Conference on Tritium S&T2017年8月24-27日四川成都主办单位:中国化学会表面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承办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四川省氢同位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单位: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中国科学院核安全所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大学四川省核学会媒体支持单位:中国军转民理事会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核四○四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研究所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相似文献   

8.
星空场景建模是空间目标识别与跟踪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中段空间实验红外天文星表(MSX-IRAC),通过位置计算得到该星表内恒星在指定观测时刻、观测地点投影到视场所在平面的坐标,同时利用改进的光谱模板技术,生成视场内所有点源星体的红外光谱(1.2~35 μm),并对光谱积分得到指定谱段的辐射量,最后将恒星位置和辐射信息在二维图像上表现出来,从而实现了一个星空点源背景红外辐射场景生成模型,并通过实例仿真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我国提出的《核聚变堆高温承压部件的热氦检漏方法》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功立项,本项标准是中国在核聚变领域立项的首项国际标准;该标准由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牵头、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共同参与提出。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4月15日是我国第4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广泛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核电发展和核安全成就,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国家能源局、国防科工局在京联合启动2019年"媒体核电行"活动。活动以"核谐共生""绿色核能""核你在一起"和"国之重器"为主题,邀请  相似文献   

11.
<正>毋庸置疑,没有超级强大的战略核力量,冷战中的苏联就不会获得超级大国的地位。然而,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成长为参天大树之前,苏联核力量的早期建设不应成为被遗忘的历史。起步不晚但重视程度不高二战之前,苏联就对核研究给予一定的关注。1922年,苏联科学院成立了镭研究所,开始放射性元素和回旋加速器的研究。1932年12月,列宁格勒物理技术研究所核物理研究小组成立,此后升级为核物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中国医药工程设计协会通报表彰了2013年度全国医药工程设计获奖项目,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核四院")设计的"海正药业(杭州)有限公司工程"荣获全国医药工程设计一等奖。"海正药业(杭州)有限公司工程"是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一个功能设施齐全、产品品种多样、符合国际标准的世界一流水平的新型综合性医药制剂加工基地。厂区占地约600亩,建筑面积163798万m2,生产规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核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和核燃料有限公司的具体安排,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上下齐心,共同努力,促使JYK(计划预算考核一体化)工作顺利向前推进。统一思想行动快中核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钱智民强调:"JYK(计划预算考核一体化)是管理工具,重在落实和执行,其有效性与管理者密切  相似文献   

14.
<正>1950年5月,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脚步,新中国第一个核科学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即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前身)正式成立。原子能院的诞生,开创了中国核科技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一堆一器"的建  相似文献   

15.
<正>"全国文明单位"是综合性评价的国家级最高荣誉,由中央文明委组织综合性评选,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是国家对一个单位或一个企业在综合评价方面的最高荣誉,也体现了单位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先进性和示范性。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中核集团下属骨干成员单位。55年来,建中人接续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精神,不断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在"两个文明"建设上创造出一个接一个的骄人成绩。  相似文献   

16.
内进化演化硬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讨论内进化演化硬件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基于虚拟可重构电路(VRC)的演化硬件平台的实现方法及演化平台的组成,描述了可重配置功能块(CFB)组成的阵列及CFB之间通过多路选择开关电路建立信号传输通道。在此基础上进行了1位全加器的演化,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6月26日至28日,以"21世纪的核能: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助推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俄罗斯第五届国际核工展在誉为"北方威尼斯"的圣彼得堡市举行。在本届展览上,中核集团展出了完整核工  相似文献   

18.
内波作为一种发生在层化海洋内部的波动,在世界海洋范围内普遍存在。深入研究内波生成、演化等特性,对我国的海洋开发有着重要意义。针对两层及三层流体间内波理论,选取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KdV (Korteweg-de Vries)内波理论、MCC (Miyata-Choi-Camassa)内波理论、层析内波理论以及DJL (Dubreil-Jacotin-Long)内波理论综述其研究进展。从数学模型、理论研究以及数值模拟等方面,讨论了不同内波理论的优势以及局限性。从数学推导的角度,证明了MCC内波理论与第一级别层析内波理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对电子系统能在核环境中正常工作的要求日益俱增。一般来说,半导体电子系统的设计者能够对付通常在物理环境中遇到的问题,如温度,冲击、振动,加速度等等。可是,卫星、核动力飞行器和精制的武器系统要求电子系统能够在复杂的核环境中也能工作。因此,设计者必须懂得核环境及其效应,在设计时采用能在核环境中保存下来的措施,想出  相似文献   

20.
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便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学科,这就是“纳米科技”。作为以纳米这样的尺度对物质和生命进行研究和应用的科学技术,它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示了一个可见的原子、分子世界。研究纳米技术的最终目的是直接以原子和分子来构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纳米技术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它是以许多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是现代科学(混沌物理、量子力学、介观物理、分子生物学)和现代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和扫描隧道微镜技术、核分析技术)结合的产物。纳米技术又将引发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例如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机械学等。被认为是世纪之交出现的一项高科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