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军事革命交织前行,为发展颠覆性技术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适应世界新"三大革命"发展浪潮,结合我国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和战斗力生成模式双重转变的要求,应关注发展事关国家长久战略安全的颠覆性技术,发展引发武器装备重大创新发展的颠覆性技术,发展孵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颠覆性技术,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国家持久安全提供新的引擎。  相似文献   

2.
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路子,必须构建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当代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新军事变革的进展.使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结合面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深,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国防建设走一条军民融合式的发展路子,是顺应世界军事变革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而要走好这条路子.必须探索如何构建军民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如何建设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科技军民融合面临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结合当前我国实际国情,对我国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对策进行了探究,为加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能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科技军民融合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军民融合和改革强军三大发展战略的交汇点,是提高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水平的重要支撑,更是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  相似文献   

4.
<正>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国家及陕西省"十三五"规划的提出,西安市面临着以深化军民融合来带动地区经济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梳理西安军民融合区域科技创新现状,归纳总结西安军民融合区域科技创新的发展特点,深入分析西安军民融合区域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产业园区集聚、创新联盟引领、重大项目承载等西安军民融合区域科技创新实践路径,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并且针对性的提出建议意见。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巩固,军地各方围绕"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这一目标要求,不断丰富和创新工作方式,军民融合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部分新兴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呈现加速态势,军民协同创新受到持续关注,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日益清晰。  相似文献   

6.
声音     
正我们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战略必争领域前瞻部署,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衔接融合,形成全链条、一体化的创新布局。为此,要实施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和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打造一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力争取得重大颠覆性创新和群体性技术突破,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速成  相似文献   

7.
<正>习主席指出,在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大潮中,谁思想保守、固步自封,谁就会错失宝贵机遇,陷于战略被动。随着以智能科技、大数据技术、3D打印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不断深入,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习主席指出,在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大潮中,谁思想保守、固步自封,谁就会错失宝贵机遇,陷于战略被动。随着以智能科技、大数据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大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必须准确把握问题导向,找准融合切入点,抓住融合结合点,突出融合创新点,打破特殊利益团体的利益固化态势,以市场为中介以经济为手段,强化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参与融合创新的内在动力,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实现经济建设国防效益最大化和国防建设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9.
<正>3月12日,习主席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推动军民科技基础要素融合,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下更大气力推动科技兴军,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大国崛起需要大战略,大战略需要大布局。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最有力保障,也是最大政治优势。要充分  相似文献   

10.
<正>科技创新离不开一定的科技创新要素,特别是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生产工具、机器设备、某基础设施、厂房及附属物和科研经费等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要素。因而,推动国防工业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创新。可通过破除科技要素军民分离格局,通过军民要素兼容共享方式来实现。国防工业是保障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国防科技创新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是增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酝酿着新的突破,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之中。专家们预计,在未来30年到50年内,世界科学技术将会继续出现重大创新,很有可能在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物质科学、脑与认知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数学与系统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领域中形成新的科学前沿,出现新的科学飞跃,为人类社会发展打开新的广阔前景。未来科学技术引发的重大创新,将会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以及人们生活方式进一步发生深刻变革,也将会进一步引起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必然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军转民》2012,(8):1-1
历史告诉我们,经济最困难之时,往往是技术和产业革命酝酿的关键之际;而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又会为经济发展斤辟出新的领域,推动社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从历史规律雷,缚一次科技革命的星火,都将催燃新产业革命熊熊燎原。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新一轮工业革命与新军事革命形成历史性交汇,对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形成极大挑战,也带来极大机遇。我们应增强紧迫感,主动适应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加强战略部署,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强化需求牵引,鼓励合作创新,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努力掌握军事竞争战略主动权。  相似文献   

14.
历史告诉我们,经济最困难之时,往往是技术和产业革命酝酿的关键之际;而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又会为经济发展开辟出新的领域,推动社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从历史规律看,每一次科技革命的星火,都将催燃新产业革命熊熊燎原。  相似文献   

15.
周飞  张志强 《国防科技》2018,39(5):070-080
美国具有全球最为先进的军事科技实力、军事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防保障能力,美国的科技创新体系具有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特点,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上没有明显的时间滞后,是世界上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发展最好的典型样板国家。论文梳理分析美国国防创新系统及其特点,分析美国国防科技经费预算、研究方向和项目流程,研究分析美国促进军民融合创新与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总结美国创新体系中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特点,解析美国军民融合发展中的典型案例、各自成功的模式和主要经验,并结合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习主席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当前,以智能化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与普及应用,使得开放、多样的思想舆论对部队官兵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重构着官兵的思维、行为和活动方式。如何实施精准理论教育,是智能化条件下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面临的最现实、最紧迫的课题,必须适应教育环境对象的新变化,加强对新时代官兵思想心理、认知规律、接受特点、行为取向的研究,以需求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近日,科技部、军委科技委联合印发《"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部署"十三五"期间推进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相关工作,并对其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科技军民融合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改革强军战略的交汇点,是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重大举措。《规划》明确了推进科技军民融合发展要坚持"战略导向、融合发展、需求牵引、系统推进、  相似文献   

18.
<正>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就是要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科技创新体系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之中,形成军民两大创新体系相互兼容同步协调发展的格局。这对于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强调,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推动军民科技基础要素融合,加快建立军民融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正处于新科技革命的前夜,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本文分析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发展的基本动因,梳理主要军事强国把握科技革命机遇推动科技创新的主要做法,提出新时期加强我国国防科技创新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蔡珏 《国防科技》2016,37(5):31-35
随着美国揭开第三次"抵消战略"重点发展对象的面纱,研发"颠覆性技术"已成为主要军事大国获得技术优势的手段。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交织并行,给颠覆性技术提供了难得的良好机遇。但当我们看见颠覆性技术引领时代新型武器装备潮流发展的同时,也应理性看待其背后潜藏的风险。通过概述总结颠覆性技术研究现状,分析其推动的科技内生性变革,从本质上对其进行理性认知。研究表明,发展颠覆性技术必须积极作为,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