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校协同创新是指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政府之间,围绕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各行业关键技术,投入各自优势资源,合作攻关,力求取得重大突破的创新性活动。高校协同创新具备动态性、多元性、融合性、持续性的特点。要改进和完善我国高校协同创新,需要创建良好的协同创新组织方式、培养协同创新的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2.
<正>三、策略举措通过国防工业军民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需以提高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效益为核心,以提升制造业水平为指向,加快推进制造业军民技术双向转化,提高军民(通用)标准化水平,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军民联合攻关,提高军民融合设计能力,完善军民协同创新体系等,促进军民制造深度融合,在提高军民制造企业制造水平的同时,提升国家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3.
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是国防科技进步的有效手段.必须把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之中,以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促进科学技术与国防和军队建设紧密结合为重点,积极探索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的实践途径,努力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航工业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中国制造2025",大力推进协同创新、"两化"融合、智能制造等工作,发布了集团公司航空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组建国防科技工业航空技术创新中心和制造创新中心,"爱创客"双创平台成为央企主要双创项目之一,入选"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典型实践"前十强。落实重点产业发展政策,集团党组出台《关于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决定》,明确  相似文献   

5.
针对武器装备未来的创新发展,分析了武器装备发展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概念和结构,针对武器装备发展协同创新主体的多样性、信息交换的频繁性、组织过程的复杂性等特点,着重探讨了武器装备发展协同创新的协调沟通机制、伙伴选择机制和过程管理机制,以期为协同创新目标实现和装备技术不断进步提供机制保证。  相似文献   

6.
徐辉 《国防科技》2015,36(2):67-71
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既要充分依托国防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又要统筹国家民用科技领域的创新资源,实现两个体系的互动耦合,是对传统合作创新内涵的深化和升华.在介绍协同创新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双重导向及其协同,阐述了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理论框架,提出了加强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军民融合科技协同跨越军地,必须要处理好边界和国防科研机构的功能定位,清晰认识协同创新平台和机制在融合创新中的作用,尊重科技创新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发挥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正"一带一路"与国防科技能够产生双向互动,必将有效推进多边、双边和多种形式的国防科技合作,共同提升国防科技创新能力。"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国防科技"走出去"提供了新契机,为国防科技开展军民协同创新和中外协同创新提供了新平台,也为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推动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的重要意义基于"一带一路"开展国防科技协同创新,通过促进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和国际融合协同创新,不仅有助于提高国防  相似文献   

8.
<正>7月20日,"2017山西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成果展洽会"在中北大学召开。来自军工企事业单位、民口配套单位、部分高校、各军兵种驻山西地区军代室、地方投资公司、部分地方科研院所、地方企业的与会人员300余人汇聚一堂,共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大计。副省长王一新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省国防科技工业党委书记、科工办主任冯志君主持。会上解读了军民融合国家战略与政策及园区规划举措召开了驻晋军代表和有关企业的"军地座谈会",举办了"成果推介会",对一批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技术领域的优秀科技成果现场推介。其中21项创新  相似文献   

9.
协同制造作为一种先进制造模式,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而系统的可靠性是协同制造系统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从协同制造系统的自身特点出发,阐述了进行协同制造系统可靠性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给出了协同制造系统可靠性分析的框架模型,认为协同制造系统可靠性应该从人、工作流系统和设备硬件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并对各部分的可靠性研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0.
正装备及装备制造能力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高端装备是军工领域新型终端产品发展与核心能力提升的关键要素。高档数控机床是高端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工建设领域最重要和最关键的装备之一,在军工项目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军工能力建设单位必须与国内骨干机床企业协同合作,在利用各种条件促进自身制造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帮助国内机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制造业”是我国制造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政策链、研发链与生产链的有机结合能够为智能制造发展创造技术条件、功能条件和价值条件。因此,从内部互动的视角探讨其对智能制造创新发展的驱动效应显得尤为必要。本文认为三种链条在并存关系中呈现“去中心化中坚持中心、独立运行中保持协同以及模糊边界中守持边界”的基本特征,三者相互纠缠、互嵌共生,深刻影响着智能制造的创新绩效。因此,建议增强政策链的协调性,提升对研发链和生产链的适切性影响;提高研发链的创造性,强化对政策链和生产链的互动力功能;改善生产链的融合性,加强对政策链和研发链的调适力作用。预计通过“三链”协同促进要素高效配置的观点将对新时代建设制造强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是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国防科技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通过对国防科技协同创新内涵与特征的理解,认识到当前我国国防科技协同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我国国防科技协同创新路径。新形势下,我国更加注重国防科技协同创新。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健全国防工业体系,完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制"。习  相似文献   

13.
军民协同产业创新平台是推动我国军民协同深度发展战略的重要工具。针对军民协同产业创新平台评价指标问题,结合重庆两江新区国家军民协同产业创新示范区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涵盖产学研合作、信息传输能力、军民资源共享程度、军民产品通用程度、创新环境5个方面的军民协同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和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来确定权重,为优化军民协同产业创新平台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武器装备,特别是高新武器装备技术复杂性的逐步提高,传统的项目创新合作已经难以适应武器装备发展的需要,单个武器装备研发单位已经难以取得项目创新的全部控制权,不同利益诉求的创新主体之间需要建立混合型、跨边界、跨组织的协同关系,装备研发过程也由小规模、局部范围的合作向社会化、协同化的方向发展,由此引发了武器装备创新活动组织模式的变革。结合武器装备发展特点规律和我国科技发展情况,研究分析了武器装备发展协同创新3种组织模式,即军队与政府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和学研方主导模式的概念特点,连接方式和主要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军民协同创新示范区是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试验田",是新时代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撑。本文分析了军民协同创新示范区建设存在的不足,认为所构建的运行机制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是引发示范区运行困境的重要原因,进而借助经济学相关理论工具对示范区经济属性及运行机制创新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从要素共享机制、动力机制、协调机制、投融资机制、市场主体培育机制以及政策法规保障机制六方面提出了构建内容及策略,力图为促进示范区未来的良好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运行机制构建方案。  相似文献   

16.
<正>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既要充分依托国防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又要统筹国家民用科技领域的创新资源,实现两个体系的互动耦合,是传统合作创新内涵的升华和边界的拓展。但国防科技协同跨越军地,必须要处理好边界和国防科研机构的功能定位,清晰认识协同创新平台和机制在融合创新中的作用,尊重科技创新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  相似文献   

17.
民间组织在国际上又称为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第三部门等,它的产生、发展是社会进步在组织层面上的反映。在国际上,拥有民间组织的多寡早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谐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参与民间组织的多寡也已成为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的尺度之一。民间组织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整体的组织化程度,在协调  相似文献   

18.
国家军民协同创新示范区建设进入深入推进阶段。军民协同创新示范区建设具有"军事需求牵引+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军事工业转型升级+配套民企业融合发展""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突破+军民协同创新支撑""军民协同产业园区+两用技术孵化转化"等4种模式,同时,把准示范区的特色优势、创新军民协同体制机制、聚集军地高水平创新资源、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是各示范区建设模式的共同经验,并对示范区下一步创新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202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作出了系统部署,明确提出要深化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推动军地科研成果双向转化应用和重点产业发展。挖掘吸纳民口先进技术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使国防科技创新根植于整个国家科技创新之中,是国内外通行做法,更是"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正>技术协同创新是当前我国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的关键一环,而促进军民融合式技术协同创新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对技术协同创新的选择机制。通过对社会选择组成要素的分析,从市场选择、政府选择、文化选择和科技选择等视角揭示军民融合式技术协同创新的社会选择机制,并对社会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