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武器装备未来的创新发展,分析了武器装备发展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概念和结构,针对武器装备发展协同创新主体的多样性、信息交换的频繁性、组织过程的复杂性等特点,着重探讨了武器装备发展协同创新的协调沟通机制、伙伴选择机制和过程管理机制,以期为协同创新目标实现和装备技术不断进步提供机制保证。  相似文献   

2.
武器装备发展协同创新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和军事工程,各个创新主体、各类创新资源、不同环境因素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动态的、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整体协同效应的形成需要通过协同创新战略来保证。在分析武器装备发展协同创新战略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对协同创新战略协同、战略规划,战略途径3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便携式长效能源项目是美军重要的移动微型核反应堆研发计划,目前已经进入原型施工建造阶段。从发展沿革、项目进展、性能特点等方面对移动微型核反应堆的发展情况进行梳理;从摆脱对传统化石燃料严重依赖、解决军事能源补给长尾问题、满足武器装备发展对高效能源的迫切需求、支持军事力量转型和作战概念创新等角度分析美军大力发展移动微型核反应堆的内在动因;从引领军事能源革命、支撑后勤保障转型、促进武器装备创新、加速作战体系变革等方面研判移动微型核反应堆发展对军事的影响;提出抓紧布局发展、深化应用研究、加强国际合作等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4.
武器装备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振江 《国防科技》2001,22(12):18-21
新体制、新编制、新装备,特别是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不断研发并装备部队,给装备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装备管理的对策,不断提高武器装备管理水平,已经成为能否“打赢”的大问题。当前,关键的问题是要进行装备管理创新,说到底,就是要进行思想创新、理论创新、模式创新和人才创新。  相似文献   

5.
高校协同创新是指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政府之间,围绕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各行业关键技术,投入各自优势资源,合作攻关,力求取得重大突破的创新性活动。高校协同创新具备动态性、多元性、融合性、持续性的特点。要改进和完善我国高校协同创新,需要创建良好的协同创新组织方式、培养协同创新的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6.
武器装备研发成本超支是各国军队面临的共性难题,其原因主要是在武器装备研发阶段通常采用成本补偿合同,且在合同签订前武器装备承制单位(承制单位)过于乐观,对实际成本需求估计不足。通过采用激励价格合同模式,基于成本估算概率特性,结合项目成本风险等级,将承制单位成本估算概率映射为不同利润水平或损失等级,建立了基于成本估算风险的武器装备激励价格合同模式,促使承制单位在武器装备研发前提供更为客观的成本建议,降低成本超支风险,同时,提高军方武器装备研发项目的管控水平。  相似文献   

7.
现代战争,以科技为主导的武器装备发展水平,正日益成为争夺未来信息化战争制高点的关键要素,特别是科索沃战争之后,各国都把发展武器装备作为国家发展战略调整、国家安全战略运筹、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来进行运作,都在积极探索武器装备的发展之路。面对世界范围内军队武器装备蓬勃发展的方兴未艾之势,武器装备的建设和发展,究竟选择何种模式走什么样的路已经成为能否顺利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能否实现“打赢”目标的大问题。结合我国的国情及武器装备发展现状,应该走一条自主式创新、跳跃式发展、衔接式推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  相似文献   

8.
——在其《未来10年重大新式武器研发计划》中,反导系统、远程导弹、C~4ISR 系统等成为武器装备的研发重点,其中一些项目目前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从1998年7月开始,台军制定了《未来10年重大新式武器研发计划》,力求加快研制和发展新一代高技术武器装备.力争在2010年前进一步强化新一代兵器的综合战力。目前,这一计划中的有些项目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而其图谋发展射程在1000公里以上的远程导弹计划值得人们警惕。  相似文献   

9.
一、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宏观调控两种手段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武器装备生产体系一直采用政府宏观调控主导资源配置的模式,这对利用有限资源,迅速建立相对完备独立的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形成装备保障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带来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与国家科研生产体系相互分离,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设“大而全、小而全”现象一再出现、资源重复配置,难以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等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张远军 《国防科技》2018,39(2):019-025,046
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是推进国防科技创新发展、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重要战略举措。利益相容是开展军民协同创新的重要前提。文章基于利益相容原理,科学分析军民协同创新的概念、特征及其理论基础,深入论证军民协同创新对推动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价值,认真剖析军民协同创新存在的诸如交易费用分摊、利益诉求多元、利益分配冲突和创新风险分摊等利益不相容问题,从文化环境塑造、利益分配、风险分摊和利益保障等方面构建军民协同创新的利益相容机制,使得军民两类科技创新主体利益相容、诉求一致,协同合作,共同推进国防科技创新与武器装备发展。  相似文献   

11.
建设中国特色寓军于民军事创新体系,是全球化时代全面提升军事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具有复杂自适应性和松散模块化的特点,需要构建军政高效协同、军民良性互动、军地信息沟通和市场利益主导的运行机制。其有效路径在于构建"政府主导"的领导协调机构、"刚柔并济"的人才资源利用模式和"良性循环"的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在国产直升机研发领域,处于产业链核心的主机厂所,受限于体制机制原因,创新体系相对比较封闭,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共用机制不够完善,全产业链的创新合力未得到充分释放,上下游协同研发效率有待提高。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共同价值目标,强化协同发展模式势在必行。本文以国产直升机主机厂所为研究对象,充分借鉴运用国内外产业链协同管理方法,对目前直升机主机厂所协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从协同发展思路、主要路径和发展模式等多个维度,构建了“两协同、四统一”协同工作思路,提出了九大协同模式,探求一条科学可行的协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海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和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需求,立足武器装备试验改革实践,系统阐述了海军武器装备作战试验的基本概念、目标定位和典型特点,从想定筹划、检验内容、实施模式、手段方法、组织指挥、能力构成、实施流程、项目规划等方面提出了海军武器装备作战试验规划与实施过程,界定了开展作战试验评定的时机,并探讨了对采办决策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武器装备动员在国防建设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在武器装备动员工作中坚持科学发展观,要顺应新军事变革要求,突出创新,实现武器装备动员战时有保障和持续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新时期我国武器装备动员的特点及战略目标,总结了由于国家总体科技水平、国防投入、管理体制等影响我国现阶段武器装备动员发展的若干问题,并就贯彻落实国家"十一五"规划要求,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武器装备动员发展创新工作,武器装备动员工作要按照"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创新武器装备动员模式,采取切实措施,把武器装备动员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总体发展规划,提高快速动员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武器装备采购项目管理组织结构选择的一种量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武器装备采购项目管理制度是当前我国装备采购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而武器装备采购项目管理的组织机构选择则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文章建立了武器装备采购项目管理组织结构选择模型,给出了一种针对武器装备采购项目特点来选择项目管理组织结构的量化方法,并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正军民协同创新已经成为提高我国国防科技创新能力与武器装备研制能力的重要手段。开展军民协同创新,迫切需要构建军民协同创新的利益相容机制,以有效汇聚军民两类创新资源,充分释放军民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提高国防科技创新效率和创新水平,为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支撑。开展军民协同创新势在必行军民协同创新是指围绕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领域的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将分布在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军民两类科技创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空战武器装备的逐步融合,"智能、跨域、自主、分布、协同"等空战新特征日益显著,正在不断推动未来空战走向新的形态。深入分析了国外对空作战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空战技术发展进行了研判,提出了多武器跨域智能协同对空的作战场景,对其中的应用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为智能空战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空战武器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武器装备研发模式选择是形成快速响应信息化战争需求的研发能力体系的关键。提出了基于预研的武器装备技术供应链模式,建立了武器装备预研技术供应链的三维空间模型。分析了其涵义、特征及理论集成模型。  相似文献   

19.
开展广泛的军工合作是武器装备建设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于发展中国家尤为如此。但发展中国家如过度依赖军工合作,又会使其武器装备的发展丧失自主性。文章首先分析了军工合作对于武器装备发展的必要性,其次论证了发展中国家过度依赖军工合作的负面效应,最后结合我国的国情、军情,提出了我国开展军工合作应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给出了武器装备制造能力储备模式的内涵,提出了制造能力储备模式包括时间维、质量维、数量维、柔性维、成本维在内的目标侧体系,以及包括研发能力、两用技术流动能力、快速变批量生产能力、协同管理能力在内的能力束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