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2004年3月27日,美国 X-43A 高超声速技术验证机在3万米高空首次实现了速度7马赫的飞行(右图),成为世界上以超燃冲压发动机为动力装置、飞行速度最快的飞行器。这是世界航空航天史上又一次重大事件,标志着高超声速技术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2004年11月,美国 X-43AHyper-X 演示验证机成功完成马赫数9.7的演示飞行后,美国民用的高超声速研究很快陷入低谷——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终止了对吸气式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的研究,而转向发展技术风险更低的"运载火箭-载人舱"用于空间探索。与高超声速民用项目暂时停止相对应的  相似文献   

3.
X-51A高超声速试验飞行器,具有极高的军事应用价值,是美国快速全球打击计划的重要组成一环。三次试飞仅成功一次,仅剩最后一架试验飞行器,其发展前景直接影响着美国快速全球打击计划走向  相似文献   

4.
黄伟  夏智勋 《国防科技》2011,(3):17-20,25
为了实现常规型即时全球打击能力质的飞跃,必须把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列为优先发展的重点技术之一.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美国高超声速技术飞行器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HyFly计划、X-43A计划、X-51A计划、HTV-2计划、常规打击导弹(CSM)计划、弧光导弹(Arclight)计划、X-37B计划和高超声速基础研究计划(N...  相似文献   

5.
目前试飞成功的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已经成为潜在威胁,对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的预警探测成为了新的研究方向。分析了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目标特性,以美国天基红外系统为参考对象,利用STK(satellite tool kit)软件和灵敏度估算,分析了天基红外系统对临近空间目标探测的适用性,提出了天基红外系统对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预警探测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劳师远袭乃兵家大忌!然而,作为美空军的王牌轰炸机——B—2隐形轰炸机自问世并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首次使用以来,却舍近求远,甘心远征。在此次对阿富汗塔利班发动的军事打击中,它从美国的密苏里美国对世纪执行战略任务的重要力量。B—2隐形战略轰炸机无论从隐形性、航程、航速,还是从高空、超低空飞行方面都比F—117A高出一筹。它不进行空中加油的航程是F—117A的9倍之多,常规载弹量是F—117A  相似文献   

7.
与美竞争,占尽先机回颐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高超音速飞行器研发历程,可以看出浓重的俄(苏)美军备竞争的暗影,在这场竞赛中俄罗斯可谓胜多败少。在研发步伐上,俄罗斯奋起直追。首先,美于1958年试飞了首架高超音速飞行器X—15,苏联遂奋起直追,于1973年完成了首架验证机试飞。  相似文献   

8.
半个世纪以来,由于需求、技术和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的发展曾经历了多次起伏。早期的研究计划几乎全都无果而终。冷战结束后,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需求发生了变化,高超声速技术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到90年代,实现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首要技术——超燃冲压发动机取得了重大突破。随着高超声速技术的成熟,将可能对军事战略和军事行动产生重大影响。预计到2010年,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将问世;2025年前,高超声速轰炸机  相似文献   

9.
美国高超声速技术发展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吸气式高超声速技术。冷战期间,美国出于军备竞赛和争夺技术领先的需要,提出过许多超燃冲压发动机及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计划,如先进战略空射导弹(ASALM)、超燃冲压发动机导弹(SCRAM)、高超声速研究用发动机计划(HREP)、国家空天飞机计划(NASP)等。这些计划虽均中途夭折,但在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大大推动了美国高超声速技术的发展。仅美国航空航天局兰利中心在  相似文献   

10.
凌锋 《国防科技》2003,(4):22-26
B—2轰炸机是美国研制的一种远程全天候隐身战略轰炸机,乘员2~3人,用于取代B-52轰炸机。该型轰炸机最大载弹量18.144吨,带有8枚AGM-129型导弹和8枚B83型炸弹,或8枚AGM—129型导弹和8枚1361型炸弹,一次空中加油的航程为18520千米,实用升限15240米。1988年11月,第一架B—2轰炸机出厂。B-2隐身轰炸机单机造价约为21亿美元,1997年开始服役,美国空军现只有21架B-2。美国空军扬言,B-2轰炸机能在接到命令后数小时内由美国本土起飞,攻击世界上任何地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在伊拉战争中,美英联军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进行了大规模空袭。美军主要使用有“最致命武器”之称的B—1、B—2、B—52战略轰炸机,对伊拉克境内重要目标实施高强度的轰炸,基本削弱了伊拉克地面防空能力,为地面进攻铺平道路。 目前,按照用途和任务性质区分,美军轰炸机可分为战术与战略轰炸机,按照起飞重量和航程,可分为轻型(近程)、中型(中程)、重型(远程)轰炸机。而重型轰炸机都是战略  相似文献   

12.
作战飞机突击先锋——B-2隐身战略轰炸机 B-2轰炸机是美国研制的一种远程全天候隐身战略轰炸机,乘员2~3人,用于取代B-52轰炸机。该型轰炸机最大载弹量18.144吨,带有8枚AGM-129型导弹和8枚B83型炸弹,或8枚AGM-129型导弹和8枚B61型炸弹,一次空中加油的航程为  相似文献   

13.
高超声速武器是世界各大军事强国进行科技攻关和装备发展的重要领域.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高超声速武器研究的国家之一,在高超声速武器发展历史上曾长期居于领先地位.然而近年来,美国在高超声速武器领域疲态渐露,多个重点项目出现严重节点滞后,试验事故频发,以至于在高超声速助推滑翔武器和高超声速巡航导弹两大技术方向上均陷入了被其他国...  相似文献   

14.
B——52轰炸机。是美国的一种亚音速远程战略轰炸机,也叫“同温层堡垒”。主要用于远程常规轰炸和核轰炸,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轰炸机。它的机身全长48米。机高14.7米,翼展56米多,机上装有8个喷气发动机,最大航程为19240公里;最大时速可达1000多公里。有远距离通信、导航轰炸系统和电子干扰发射机等设备。配有MD—9炮塔、机枪和机炮等射击武器,机身内有长约9米的  相似文献   

15.
王健  乔睿  谢连杰 《军事文摘》2023,(19):43-46
<正>为应对主要对手的威胁,美国在发展高超声速打击武器的同时,也正在积极构建高超声速武器防御体系,持续加大高超声速武器攻防技术投资力度,积极推进高超声速武器攻防能力体系建设,力求2020年代初期具备高超声速武器打击能力,2020年代末期具备高超声速武器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略轰炸机显示了强大的威力。这种有着空中“巨无霸”美称的轰炸机能够对敌大后方的重要目标实施战略轰炸,从根本上削弱敌方支持战争的能力,对战争全局产生影响。从二战结束至今,战略轰炸机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即50~60年代以美国的B-47、B-52,前苏联的图-16、LTU-95及英国的“火神”、“胜利者”为代表的亚音速和高亚音速战略轰炸机,70~80年代以美国的FB-111、B-1B及前苏联  相似文献   

17.
《国防科技》2021,42(3)
高超声速武器研发是主要军事大国激烈竞争的重要领域,研发一旦取得成功,往往会产生颠覆性的军事博弈效应。俄罗斯高超声速武器的研发工作起源于苏联时期,经过数十年发展,已在高超声速助推滑翔武器和高超声速巡航导弹两个领域取得了突破,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本文基于公开资料,简要回顾了俄罗斯高超声速助推滑翔武器和高超声速巡航导弹两类高超声速武器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俄罗斯已经或即将服役的数种高超声速武器装备型号,分析了俄罗斯发展高超声速武器的战略动因与发展思路,总结了俄罗斯高超声速武器发展成果在各个领域与层次产生的多重影响,并指出了俄罗斯高超声速武器发展在研究资源投入、战斗力生成、作战体系构建等方面面临的矛盾与问题。  相似文献   

18.
高超声速武器研发是主要军事大国激烈竞争的重要领域,研发一旦取得成功,往往会产生颠覆性的军事博弈效应。俄罗斯高超声速武器的研发工作起源于苏联时期,经过数十年发展,已在高超声速助推滑翔武器和高超声速巡航导弹两个领域取得了突破,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本文基于公开资料,简要回顾了俄罗斯高超声速助推滑翔武器和高超声速巡航导弹两类高超声速武器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俄罗斯已经或即将服役的数种高超声速武器装备型号,分析了俄罗斯发展高超声速武器的战略动因与发展思路,总结了俄罗斯高超声速武器发展成果在各个领域与层次产生的多重影响,并指出了俄罗斯高超声速武器发展在研究资源投入、战斗力生成、作战体系构建等方面面临的矛盾与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略轰炸机显示了强大的威力。这种有着空中“巨尤霸”美称的轰炸机能够对敌大后方的重要目标实施战略轰炸,从根本上削弱敌方支持战争的能力,对战争全局产生影响。从二战结束至今,战略轰炸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50—60年代以美国的B—47、  相似文献   

20.
周义 《环球军事》2004,(8):36-39
3月27日,右翼下悬挂了一架X-43A极速飞机(白色)的B-52轰炸机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起飞。长度仅为3米的X-43A极速飞机装有冲压喷气发动机.由B-52带到空中,先由火箭推进器作为动力达到7倍音速,此后推进器分离脱落,再启动冲压喷气发动机保持极速飞行。这种飞行器的试验成功意味着人类开始可以使用火箭和航天飞机以外的工具将物资运抵太空,而成本却大为降低.同时使在两个小时内到达地球上任何地点的商务飞行梦想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