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张之洞是近代采用西法编练新军的先驱者之一 ,从江南自强军的创办到湖北常备军的建立 ,既是一个新军编练的具体实践过程 ,也是一个关于军事制度变革的思想探索过程。张之洞对于晚清军事近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系统地探讨了张之洞的练兵思想源流与湖北新军创建的基本史实 ,并通过与袁世凯的北洋新军的比较以观察湖北新军的特点 ,为我们观察晚清军事近代化提供了一个面相。  相似文献   

2.
清末,随着武器装备和训练的近代化,清军军服也由旧式戎衣向西式制服转变。经过自强军、新建陆军军服的发展,1903年北洋常备军军服初步具备了近代西式军服的雏形,标志着中国军服由冷兵器时代向近代火器时代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清廷于1905年正式在全国范围内颁布了西式陆军军服制度。1905年新军服制的制定,是清末军事近代化建设的重要成就和近代军事体制在中国确立的标志之一,对近代中国军事、社会发展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清政府不仅从新军指挥体系入手强化中央集权,更注重利用思想控驭,加强对官兵"忠君"与"爱清"的教育,力图使新军成为大清王朝的护卫者.当清政府既不能应付外来挑战,又无法处理好国内问题时,许多新军官兵成为激进的民族主义者.这为革命党人在新军中的思想灌输大开方便之门.革命精神和"反满"情绪在大江以南的新军官兵中最为强烈,而北洋新军大部是忠于袁世凯的.这些都对清朝的统治构成致命打击.  相似文献   

4.
2005年4月26日山西省侯马市的新田广场,旌旗列列,钢枪烁烁,全副武装的1500名预备役官兵坚实的走过阅兵台,响亮的口号,响彻在平阳大地上,铿锵的步伐,震撼着每一位观看者……120天就砺练出这样一支新军,请您跟随笔者走近它,去翻开它成长的每一篇。  相似文献   

5.
北洋六镇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有感于清军战斗力的衰弱,决定仿西洋之法编练新军。起初,派广西按察使胡燏棻在天津附近的小站组织实施,所练新军命名“定武军”,聘请德国人为教官。次年改派袁世凯督率训练,更名为“新建陆军”。戊戍政变后,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奏设武卫军,将袁世凯之新建陆军改编为武卫右军。1901年,袁世凯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人们也就把他的武卫右军改称“北洋新军”。  相似文献   

6.
在清末编练新军的热潮中,云南也进行了编练新军的活动。同时,云南地方当局先后举办了一些军事学堂为新军培养和轮训各级军官。本文试就清末云南新军编练与军事教育进行探索,总结其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7.
曾任山西巡抚及两广、湖广、两江总督等要职的晚清重臣张之洞,面对日益严重的外患危机,从御辱图强的动机出发,认真探求军事变革之道,先后提出了众多军事近代化思想并努力付诸实践,对晚清军事近代化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主要有3个方面:第一,着眼于武器装备现代化创建军工企业,全面更新武器装备;第二,编练自强军、湖北新军,建立近代化陆军;第三,致力于军事教育,培养近代军事人才。  相似文献   

8.
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国民政府的陆军组织编制经过了多次变革。军队从几十万发展到几百万人,直至最后从大陆溃退到台湾。民国初年 (1912一1924) 清末,袁世凯创建北洋新军,其组织编制仿效西欧列强,采取军、镇、协、标、营、队、排、棚八级编制,以军为最高一级编制,每军辖两镇。但军这一级编制并未成立,因此,镇实际是新军的最高单位。每镇辖步兵2协,每协2标,每标3营,每营4队;骑兵1标,每标3营,每营4  相似文献   

9.
川军兴衰录     
商豫 《军事史林》2010,(6):35-39
二刘争霸 1910年,清政府废除绿营制度,建立新军,规定全国共编练三十六个镇(师)。四川因省区较大,兼控康藏地区,因而成立了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个镇。为适应编练新军的形势,四川省相继设立了武备学堂、陆军小学堂、陆军速成学堂、陆军讲武堂等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廷为挽救即将崩溃的封建统治,以西法为蓝本编练新军,从组织领导体系、编制结构、训练制度、组训队伍以及训练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军事训练体系,对中国近代军事训练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八旗入关后保留了原有的军事制度,旗人仍然是世兵制下的军人,当兵是其唯一职业。甲午战后、庚子之役前的八旗军事改革停留在武器装备、训练和战术等层面,未触及世兵制等八旗根本制度,旗人身份变化有限。新军建立则使得八旗的军事功能逐渐被抽离,旗人开始脱离军营,当兵成为旗人的一种可供选择的"职业",旗人不再受"军籍"的强制。宪政改革则赋予部分旗人参政权利,促使"旗籍"摆脱以往"兵籍"的制约,转变为类似"民籍"的一种籍贯证明,旗人由此最终脱离"世隶军籍"的限制,成为普通国民。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支首次参加国庆阅兵的“新军”——头戴新型作战头盔、身穿新式丛林迷彩、肩挎新式钢枪,在激情涌动的长安街,第二炮兵学员方队昂首阔步,披风而行。  相似文献   

13.
天安门上空铁翼飞旋。蓝白相间海洋迷彩涂装的10架直升机,分两个楔队挟风裹电而来。中国空军战斗序列里的两个全新阵容一航空兵某搜救团、空降兵某部直升机大队组成的联合梯队集体亮相。  相似文献   

14.
张琦  吴春  俞灵 《华北民兵》2013,(3):26-28
从无到有,筚路蓝缕,从火红的"八一"军旗下,走出了一支首都国防劲旅——北京陆军某预备役高炮团。从弱到强,谱写忠诚,在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历程中奏响"驻守北京、热爱北京、建设北京"的华美乐章。多年来,这支后备新军继承和发扬"特别忠诚、特别过硬、特别稳定"的优良传统,经历1983年合并组建、1998年编制改革和2003年人员重组3次编制调整,迎难而上、发奋图强,闯出一条"创业、创新、创优,求实、务实、扎实"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9月1日,在吉林长春首届航空开放日上,空军在飞行院校新成立的“天之翼”和“红鹰”两支飞行表演队,与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首次同场献技。空军两支飞行表演“新军”的诞生,旨在搭建一个开放的国际军事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6.
论自强军     
十九世纪末,在江南出现了一支新式陆军——自强军。它同出现在北洋的新建陆军一起,成为中国第一批近代化的陆军。对这支当列颇受中外舆论称赞的军队,却很少有专文论及。本文拟就自强军建军的历史背景、发展演变、军队特点及其历史作用予以初步的探讨,以期求教于各位。一自强军走上历史午台是洋务运动以来陆军近代化缓慢发展、变化、积累的成果。自同治初年起,清政府以“强兵”的军事目的为主发起洋务运动。在几十年的过程里,虽然较海军来说,陆军近代化进程相对缓慢,但还是有了不少变化。  相似文献   

17.
纵观袁世凯(1859年至1916年)一生,大致可以分为4个重要阶段:驻军朝鲜,出任清廷驻朝鲜全权代表,个人才华得到了展示,引起了朝野的广泛关注;小站练兵,成为威震一方的新建陆军统帅;投靠慈禧太后,出卖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借此获取晋升之资,一跃成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再授外务部尚书、军机大臣;罢官回籍后东山再起,先后出任清廷内阁总理大臣、民国临时大总统、正式大总统,直至帝制自为、黄袍加身,自己将自己逼上了众叛亲离的绝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天津市河西区人武部积极响应江主席“科技强军”的号召,着眼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努力锻造一支“打得赢”的国防后备新军.他们组建的民兵通信导航分队先后8次出色完成重大技术保障和配合部队演习任务.受到中央军委迟浩田副主席及北京军区首长的肯定和赞扬。  相似文献   

19.
同光之交,云贵总督岑毓英以"易勇为兵"之法,将云南的勇营队伍进行整编,纳入绿营军事体制。云南的"易勇为兵"远非云南一隅的军政兴革所能涵盖,隐伏着朝廷以及部分政治势力试图利用绿营军制改造勇营,进而彻底解决勇营的政治目的,故得到朝廷的支持,并得以在全国推行。但由于多数督抚的抵制,"易勇为兵"之成案并未畅行全国;即便在云南一隅,重建后的云南绿营虽得以维持经制地位于不坠,却变动频繁,难复旧观。"易勇为兵"成案的流产,昭示着论时论政都不能从旧制中寻求救时救世的药方。  相似文献   

20.
张之洞原是一员“清流健将”,标榜以维护名教为己任,“以不谈洋务为高”。可是,自他担任地方督抚之后,遂热心洋务,成了一位著名的洋务派大吏。他在山西巡抚任内,仿照直隶练军章程,积极筹练“山西练军”;在两广总督任内,他创办广东水陆师学堂,筹设炼铁厂和枪弹厂;调任湖广总督之后,他开实业,兴教育,创办炼铁厂和兵工厂。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两江总督刘坤一调往山海关节制关内外清军,张之洞奉命署理两江总督,他到任后,部署沿海沿江防务,准备抗击日军来犯;与此同时,他鉴于清军在前线节节败退的惨痛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