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后备军》2007,(10):4-5
在江城吉林市,提起施正洁的名字几乎人人皆知。这位年已八旬的老妈妈.以她半个世纪的拥军情怀,深深地感染着450万江城人民。在一座座军营里,官兵们把她从“兵姐姐”叫到“兵妈妈”,再叫到“兵奶奶”。她3次被吉林市文明办评为文明市民标兵,两次被吉林市科普协会评为优秀科普工作者,先后被吉林市评为“灭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肯”.被吉林省评为“国防敦育工作先进个人”.被吉林市妇联授了“功勋母亲”荣誉称号。[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辽阳市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入伍地,42年前,雷锋就是从这里走向军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走进全社会人民心中的。42年过去了,在这块雷锋精神最早的发祥地,广大民兵一直牢记着“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以雷锋为榜样,连延不断地用实际行动自觉实践着雷锋精神一在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中,有一支被人们常常称赞的亮丽的城市名片——民兵交广雷锋车队,他们用澎湃的激情点燃着炽烈燃烧的火焰。  相似文献   

3.
吉林市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这片热土始终回荡着嘹亮的“双拥”赞歌。如今,江城军民发扬光荣传统,不断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党政军民团结一心,经济建设跨越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该市已连续5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4.
2003年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40周年。雷锋,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40年前亲手树立起来的典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从培养“四有”新人的高度,大力倡导向雷锋学习。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结合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提出了“学习雷锋同志,弘扬雷锋精神”和“一定要继续在全国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温景宽  郑万宝 《东北后备军》2010,(4):F0002-F0002
3月3日4时50分,吉林某预备役师“的士雷锋班”12名预备役士兵,分乘5辆漆着雷锋头像的出租车,远赴霄锋生前所在团,开始了千里寻根之旅。  相似文献   

6.
张公山位于风景秀丽的淮河之滨——蚌埠的西郊,山下有一支雷锋群体,这就是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学员九队。21年来,学员九队长期坚持“学雷锋事迹,走雷锋道路,创雷锋业绩”的活动,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雷锋精神赞歌。该队被驻地群众称为“雷锋学员队”,享誉军内外,先后30多次受到上级表彰,成为全军院校先进学员  相似文献   

7.
王建新  丁宅铮 《国防》2005,(4):73-73
45年前,河南省邓州市曾经有560名青年与雷锋一同入伍,战斗和生活在同一个团队里,有的还与雷锋在同一个班排里。他们有幸在亲眼目睹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言行举止的同时,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冶炼,精神得到升华。这些复退转业回到家乡的雷锋战友们,在离开雷锋的日子里,自发地组成了“编外雷锋团”,数十年如一日地模范践行和倾力传播雷锋精神。邓州市“编外雷锋团”以自己的行动有力地带动了全社会学雷锋活动的蓬勃开展,先后被中宣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国全军学雷锋先进典型,成为我国后备力量战线上一个引以为豪的模范群体。2005年3月5日,…  相似文献   

8.
时值全国开展学习雷锋活动40周年之际,河南省邓州市“编外雷锋团”展览馆落成开放。占地数百亩的“雷锋林”松柏青青。一片葱茏。雷锋并非邓州籍,生前也从未到过邓州,这方土地上为什么会建造此馆此林?只因为雷锋生前的560名邓州籍战友。40年里锲而不舍地学雷锋,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像雷锋那样报国为民,他们的事迹震撼了万千军民心灵。  相似文献   

9.
40年前的3月5日,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相继为雷锋同志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全国迅速掀起学习雷锋的热潮。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着眼新的形势和任务,继续大力推进学习雷锋活动。江泽民同志作了“学习雷锋同志,弘扬雷锋精神”的亲笔题词,给学雷锋活动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40年来,雷锋事迹在祖国大地家喻户晓,人人传颂,雷锋精神教育和激  相似文献   

10.
雷锋,一个伟大的名字;雷锋精神,一种强大的动力。40年前,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从此,一个在平凡岗位上为人民服务的普普通通的人走进了亿万人的心灵,一种崇高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今天,我们学习雷锋,要与时俱进,像雷锋那样爱国奉献,确立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我做起,多小事做起,从本职做起。为纪念“向雷锋同志习”40周年,本刊采编了一组来自各地的特别报道,分为“雷锋故里学雷锋 与时俱进写辉煌”、“雷锋战友忆雷锋 鲜为人知故事多”、“雷锋精神耀神州 雷锋在听队伍中”、“雷锋精神走出门 外国友人道心声”4个部分,获请大家一读。  相似文献   

11.
雷锋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那么谁是雷锋学习的榜样呢?雷锋在日记中写道:“学习刘思乐,甘当革命‘螺丝钉’。”刘思乐是何许人也?他为何有“螺丝钉”称号?本文将为广大读者解开这个鲜为人知的谜——  相似文献   

12.
“我是雷锋生前所在部队的俱乐部主任,在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工作了近8年。1960年1月8日,雷锋参军的第一天,我们就相识。为深入了解雷锋,我先后11次到湖南望城、辽宁鞍钢、辽宁辽阳弓长岭矿山等地采访,核实雷锋事迹,应邀在全国各地作雷锋事迹报告156场,认识雷锋、了解雷锋、宣传雷锋,学习雷锋,成了我后半生全部生活的主要内容。“2003年1月18日,沈阳军区政治部第一干体所离休老干部、播洒雷锋“火种”第一人的作家  相似文献   

13.
认清“三个关系”不断强化学习雷锋活动的自觉性 认清“伟大”与“平凡”的关系。当下,我们很多人学雷锋,仅限于为了学雷锋而学雷锋,把学雷锋当作“业绩”。他们没有看到,雷锋是一个伟大的人,但这个“伟大”是蕴涵在“平凡”之中的,“伟大”与“平凡”不在于干什么,不在于职务地位的差别,而在于为谁干,在于干了之后为人民留下了什么。我们学习雷锋,必须要建立在日常平凡劳动的基础之上,离开了这个基石,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创造。  相似文献   

14.
我军历史上的“第一”△我党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是1924年11月底在周思来等同志领导下,于广州组建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编制136人。1925年,这支武装发展为叶挺独立团。△我党第一个军事工作部门是1925年10月广东区委设立的。周恩来...  相似文献   

15.
时值全国开展学习雷锋活动40周年之际,河南省邓州市“编外雷锋团”展览馆落成开放。占地数百亩的“雷锋林”松柏青青,一片葱茏。 雷锋并非邓州籍,生前也从未涉足南阳盆地,这方土地上为什么会建造此馆此林?  相似文献   

16.
今年3月5日,是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5周年。这两天在整理英模人物材料时,发现了一张雷锋、雷凯“兄弟俩合影”的照片。于是翻开厚厚的军史,也翻出了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近日,山东省菏泽市“雷锋擦鞋班”成员、两次荣立二等战功的张玉贵来到菏泽军分区招待所,为来自全军的接兵于部免费擦鞋,在接兵干部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大家被张玉贵这种退伍不褪色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所深深打动。看着张玉贵打出的“弘扬雷锋精神,树立菏泽形象”横幅,以及“雷锋擦鞋班”成员免费擦鞋忙碌的身影,引起人们的疑惑。一个下岗工人免费擦鞋——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邓州市有560名复转军人曾经与雷锋在一个团服役。在离开雷锋38年的日子里,他们牢记“雷锋战友”这个共有的名字,矢志不渝地学习、传播和实践雷锋精神,成为享誉中原乃至全国的“编外雷锋团”。这里介绍的是“编外雷锋团”未曾披露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春风送暖,岁月流金。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雷锋,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承载着几代人的集体记忆。雷锋已成为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文化。雷锋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也让雷锋成为一个永远写在春天里的名字。雷锋以短暂的一生谱写了壮美的人生诗篇,矗立起一座令人景仰的道德丰碑。“向雷锋同志学习”也成为一个永不褪色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60年代,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后,华夏大地掀起了一轮接一轮的学雷锋活动。时至今日,随着雷锋生活的那个时代日渐远去,当时曾红极一时的许多人物都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但是“雷锋”这个普通士兵的名字,却一直被我们记在心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