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岩 《军事史林》2008,(6):7-12
人民解放军在建军初期的艰苦岁月里,正如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所述,“红军至今没有什么正规的薪饷制,只发粮食,油盐柴菜钱和少数的零用钱”,“什么人都是一样苦,从军长到伙夫,  相似文献   

2.
“革命日常”是理解革命历史的重要维度,展现了中共革命的繁难性与曲折性。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甘边红军没有稳定的物质供给和经济来源,其“革命日常”大多处于极度匮乏的艰难状况。红军着装没有统一的军事制服,其材质粗糙,样式简单,极为朴素,几乎与普通老百姓没有两样;红军的饮食,就地取材,粗食淡饭,艰苦至极;红军的住所,破窑土炕,少铺无盖;红军的交通,毫无现代交通工具,马匹极少,全靠步行。尤其是被敌军追击、围剿和行军作战之时,红军常常处于缺衣少穿、饭水难求、草行露宿和缺医少药的艰难状况。但陕甘边红军从革命领袖到普通指战员始终坚守着不畏艰辛、自力更生、与民共苦、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解决了“革命日常”中的难题,展现了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也蕴含着中共革命事业成功的最大秘诀。  相似文献   

3.
《国防》2016,(2):56-56
山西省柳林县地处三晋西端、濒临黄河东岸。革命战争年代,红军从陕北出发,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北上抗日。著名红军将领刘志丹,当年就从附近登岸。山地游击战中,刘志丹在柳林血战,英勇牺牲。近日,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和三交镇领导,来到刚扩建竣工的三交镇红军山顶的刘志丹纪念广场,拜谒烈士墓、瞻仰烈士雕像、参观烈士纪念馆,进行“铭记红军伟业,传承红色基因,争当红军传人”主题教育。县人武部坚持对县民兵应急分队进行军事化管理、革命化教育、专业化训练、常态化待命、条令化作息,确保先辈的红色基因在民兵分队得以传承。县人武部还筹建了柳林战争纪念馆和国防教育馆,用珍贵的历史文物、精美的油画雕塑、逼真的投影图像,对全体人员进行生动形象的国防教育,努力增强大家的国防观念。县人武部领导表示:“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传承红色基因,争当红军传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台军高级将领95%以上由大陆籍人士担任。蒋家父子统治时期尤其是蒋经国主政后期,出于“革新保台”的战略需求,台籍将领逐步增多。上个世纪90年代,李登辉上台执政后,积极推行“台独”路线,竭力倡导台军尤其是高级将领“本土化”,刻意栽培本土将领,使得台籍将领迅速崛起,并逐步掌控军队。陈水扁上台后,继承了李登辉的衣钵,在提拔台籍和自己的亲信将领方面,较之李登辉有过之而无不及,致使台军将领中有“四多”现象。  相似文献   

5.
1937年图哈切夫斯基等八位遇难将领中的其余五位也都是享有盛名的红军高级指挥员.  相似文献   

6.
以朱德为军长、毛泽东为党代表的红军第4军,是人民军队初创时期“全国红军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建设最好的一支红军”。因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当时中共中央和湖南、江西、广东省委在一些指示、报告、通报中,都称红4军为“朱毛红军”。根据地的人民群众也亲切地称呼红4军为“朱毛红军”。朱德、毛泽东的名字与红4军浑然成为一体,反映了党和人民群众对这支主力红军的爱戴和敬佩。“朱毛红军”实际已成为红4军的代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某红军师,就是由活动于井冈山的“朱毛红军”逐步发展形成的。南昌起义部队与秋收…  相似文献   

7.
作为湘军集团的重要将领,曾国荃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以先后攻陷吉安、安庆、天京的“战功”,为湘军摆脱不利地位、取得战争主动权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清王朝最终扑灭太平军尽了犬马之劳。此后,曾国荃所部“吉字营”虽被裁撤,但他的军事将领身份并没有随之很快改变,又投入到镇压捻军、捍卫边防的战争中。曾国荃及其所部与湘军集团共同走过了从崛起、发展至衰落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中央苏区红军第一次反“围剿”的主战场,在江西永丰县的龙冈.龙冈大捷,是中央苏区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奠基之战.没有罗坊会议“诱敌深入”的重大战略决策,就没有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罗坊会议前后曾争论迭起,毛泽东运筹帷幄、决策拍板,彭德怀鼎力支持、策应启动,红一方面军第1、第3军团顺利合兵、东渡赣江,红军主力实施战略退却、小布集结,取得第一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  相似文献   

9.
红军史上最年轻的军级干部陈海松耿峥本世纪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年轻的红军将领英雄辈出,许多高级指挥员都很年轻,绝大多数在30岁以内。其中为人所熟知的是林彪,他20多岁就当军长。为此有不少人以为,在红军史上,最年轻的军长当属林彪了。其实不然,纵览红军战...  相似文献   

10.
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队凉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概,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和人类生存极限,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长征的历史舞台上演绎了一幕幕人类战争史上的奇剧,同时也使他们的对手上演了多幕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其中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蒋介石以10万元大洋巨额悬赏通缉毛泽东和他的红军将领一事就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1.
台湾媒体2003年底报道,陈水扁打破了自上台后单次晋升将官人数的记录,又把13人晋升为中将、28人晋升为少将。陈水扁任“三军统帅”近4年来,共晋升了347名将军,占目前400多个将领的八成以上。此举标志台军将领已大部分换成“扁系人马”,陈水扁打造  相似文献   

12.
钱立勇 《军事史林》2016,(12):21-25
80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万里长征,不仅以红军胜利到达陕北而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而且产生了被美国著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誉为“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的巨大影响.红军在长征中所进行的动员工作,对于官兵坚定理想信念、激发战斗精神、获得群众支持,发挥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姜新  叶青 《中国民兵》2008,(11):34-34
龙泉,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宝剑之邦,有“中华灵芝第一乡”的美誉;龙泉是革命老区,当年中共浙江省委第一部电台就架设在这里。“红军桥”、“红军棚”等遗址吸引着人们敬仰的目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顾了国际友人海伦.福斯特.斯诺70年前对中国红军将领的采访报道,并对其时代影响和历史作用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后,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各地红军领导人的领导下,中央苏区和其他各苏区红军连续粉碎国民党军多次“围剿”,取得了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为了表彰有特殊功勋的红军指战员,1933年7月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制作了三个等级的红星奖章。  相似文献   

16.
“蓝军”是军事演习中对模拟敌军部队的专称,而“红军”则是指已方部队。《沙场点兵》让我们充分领略了现代化“蓝军”的风采,那么,“蓝军”是如何产生和使用的呢?演对抗,兴蓝军“蓝军”最早起源于我国的模拟敌军对抗演习。公元1572年,明代将领戚继光在蓟州镇汤泉就组织过一次对抗演习,他组织了一支为数众多的“假扮敌军”部队与守备部队对抗,演练了突袭与报警、攻城与防守、突袭与增援、扩张与反击等问题。这次大演习持续了二十天,参战的士兵有十万之众,将士不下千人。这支“假扮敌军”部队就是“蓝军”的雏形。后来,我国又断断续续地组织…  相似文献   

17.
网上对抗无声无息 演练现场,不闻枪声震撼四野,不见铁甲轰鸣奔驰,也没有司空见陨的“炮火准备”。在“红军”指挥部里,笔者看到,参谋人员正通过无线网络使用自动化指挥系统,将一份份作战文书下达到各作战单元,突然,一台电脑屏幕变为蓝屏,同时显示出“你被击中了”的字样,紧接着其他计算机接二连三发生类似现象。“‘蓝军’病毒入侵,断开无线网络,启动备用指挥系统”,“红军”指挥员师长张岩一声令下,参谋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启动备用指挥系统,并按事先规定改变无线接收频率,将一份份文电持续不断地传送到百公里外的前沿阵地。专业技术人员迅速对“中招”计算机进行隔离处理,  相似文献   

18.
董道泉舍身忘死救红军赵东阜董道泉又名董源彰,东北军将领。本文所讲的就是这位年轻的爱国将领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为抗日救国大业,掩护红二方面军突围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生命的事迹。董道泉接触中国共产党人始于1932年。那时,董道泉任东北军骑兵第2师参谋长。在...  相似文献   

19.
翻阅1933年11月何日《红色中华》第二版,引人注目的《八一暴动与红军产生》,是中共中央局宣传部的一则更正。内称“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月南昌暴动还没有正式成立红军,但暴动的武装到井冈山以后,变成成立正式红军的基础。中央局宣传部七月一日所发油印的宣传大纲,第一所讲到红军的产生,抄写时漏掉几个字,变成南昌暴动产生了中国工农红军,这是错误的,应当更正为「南昌暴动,产生中国工农红军的萌芽」。”奇怪,不是当时决定“八一”为“红军成立”的建军节吗?为什么要进行更正呢?细查同年《红色中华》与有关中央文件,发现对南昌起…  相似文献   

20.
《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曾评价说,长征“是一次可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远征”。在这样一场纵横万里的军事征途中,单单关注红军官兵的日常生活情况,就能让人感受到雄魂伟魄,感受到气壮河山——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衣这是一个被写入教科书的故事:长征中,一支红军队伍的指挥员看见一个衣衫单薄的老兵冻死在路上。他愤怒地吼道:“把军需处长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只听有人悄声说:“他就是军需处长。”军需处长没有棉军衣穿而被活活冻死,这足以反映出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其实,在长征开始前,红军的服装供给还是能得到保障的。我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