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国防建设怎样与经济建设保持协调发展?四川省西昌市委书记、市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邓显祥,用科学发展观来看待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在认识和实践上给出了答案——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要唱好"同一首歌"!角色定位要准确2003年5月,邓显祥任西昌市委书记兼市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在全州前列的西昌,如何处理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经过调查和思考,他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国防建设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冈而它与经济建没是‘同一首歌’,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统筹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既是强国之策,也是强军之道."寓军于民的民兵预备役工作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始终坚持"统筹"方针,切实确保"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长意 《国防》2008,(6):38-39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统筹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既是强国之策,也是强军之道。"寓军于民的民兵预备役工作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始终坚持"统筹"方针,切实确保"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建设的迅猛发展,既为民兵预备役工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4.
周必大作为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助政四朝的过程中,围绕南宋中兴图强的目标,对国防建设问题论述颇多。其国防建设思想主要体现在边防建设和军队建设两方面:主张"守御"下"内修"的边防观和"精择"下"久任"的选将法。这既是对以往国防建设思想的继承,又是他在长期的政务实践中摸索出来的重要创举,具有历史意义和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田青 《华北民兵》2011,(3):55-55
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战略决策,把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纳入一体联动、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着眼民兵政治工作专业分队建设的特点规律,积极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指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带全局性的基本关系。"认真学习领会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正确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对于我们统一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叶聪阳 《华北民兵》2009,(12):38-38
胡主席指出,要进一步探索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内在规律,坚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方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当前,在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中开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局面,必须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在民兵预备役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大力营造军地合力、齐抓共建的浓厚氛围,切实通过汇军地之智,聚军地之能,举军地之力,不断推动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科学发展、快速发  相似文献   

8.
<正>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实质是要更好地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就是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脊梁,既属于国防建设的范畴,又属于经济建设的领域。国防科技工业对军队而言,是"地方"、是"民",对经济社会领域而言,是"军工"、是"军",是天然的军民融合载体,是军民融合最重要的领域。最早提军民结合,就是针对军工领域的。  相似文献   

9.
李利 《华北民兵》2008,(9):46-47
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这一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科学阐明了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建设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明确提出了军民融合发展的新思路,体现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思想,为推进国防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辩证关系,为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指明了方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做好经济建设与武装工作"结合"与"纳入"这篇大文章,搭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提升民兵预备役建设质量层次。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区委书记马秋平,做人做事说一不二。然而,一向很会把握原则的他,却在支持国防建设中屡次"破例"。正是这些"破例",带动了区人武部建设从低谷中脱颖而出。两年来,连续被上级表彰为先进党委、基层全面建设先进单位、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和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走近马秋平,透过一个个"破例",笔者感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融合式发展之路在这里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12.
战争年代,泌阳人民素有爱军尚武的优良传统。如今,河南省泌阳县县委书记、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王富兴,认真履行党管武装工作职责,坚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一起抓,在全县形成了"热爱国防、关心国防、建设国防"的良好氛围。泌阳县先后荣获驻马店市"党管武装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关心国防建设十佳单位"称号,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拥军优属模范县"。前不久,王富兴同志被济南军区表彰为"党管武装好书记"。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导方针,也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观、发展观,保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地方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一、正确认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物质基础。列宁曾经说过:"战争是对每一  相似文献   

14.
秦东升  陆正杰  吕铁军 《国防》2007,(11):86-87,F0003
广西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南岭山系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全市总人口490万,总面积2.78万平方千米(其中市区人口71万,面积56 5平方千米).近年来,桂林市按照自治区提出的"富民兴桂新跨越"战略部署,大力加强经济建设,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桂林市市委、市政府和警备区高度重视国防建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把国防建设纳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经济建设中通盘考虑军事需求,做到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军事效益的有机统一,有效推动了军事斗争准备工作的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记者曹福成)协会搭台,供需唱戏。为促进新材料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的推广应用,6月26日,由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主办的"2016中国军民两用新材料技术对接交流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围绕"促进新材料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的推广应用"的主题,就军工科研生产面向民企开放的政策信息、前沿产品与技术对深化军  相似文献   

16.
"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依托基础,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的安全保障,两者必须统筹发展。"这是全国战斗英雄董存瑞烈士的故乡河北省怀来县县委书记李建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近年来,李建华凭着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党管武装职责,竭尽全力为武装工作办实事、解难题,使该县武装工作呈现出蓬勃兴旺、统筹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是在党的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明确把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确立为党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是党总结国防建设长期实践形成的新认识、作出的新概括,是党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内在规律的深刻揭示和准确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是一个对立的统一体,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新中国成立5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新世纪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  相似文献   

18.
袁德金 《国防》2007,(11):6-9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这是胡锦涛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关系思想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要进一步探索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内在规律,坚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方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这是党中央、胡主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抉择。作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重点的预备役部队,如何发挥寓军于民的特点,在"军民融合"中不断推动部队建设创新发展,更好地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是时代赋予的重大课题。当前,走好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推动预备役部队建设创新发展,应该重点搞好"四个借助":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依据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和基本国情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互关系进行持续不断的探索。40年的探索实践分为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时期、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两头兼顾时期、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统筹协调发展时期、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实践积累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良性互动、统筹协调、深度融合等丰富的历史经验。同时,必须科学准确判断国际形势、必须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必须建立长效体制机制已成为正确处理两者关系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