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策,继续进行内战。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17路军,受中国红军和人民抗日运动的影响,同意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断然拒绝,并到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加紧“剿共”,下令镇压西安学生的抗日爱国运动。12月12日,张、杨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中国共产党支持张、畅的爱国行动,派遣周恩来到西安,同时主张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  相似文献   

2.
胡博 《军事历史》2006,(4):28-37
国民革命军第17路军是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一手创建的部队,这支部队的前身是由陕西蒲城县民团发展而来,在那个军阀割据、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杨虎城将军毅然加入到革命阵营中......  相似文献   

3.
胡博 《军事历史》2006,(6):30-37
国民革命军第17路军是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一手创建的部队,这支部队的前身是由陕西蒲城县民团发展而来,在那个军阀割据、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杨虎城将军毅然加入到革命阵营中......  相似文献   

4.
战争轶闻     
巧挖掩体 1931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向上海闸北一带发动进攻,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奋起自卫,开始了“凇沪抗战”。战争中,军长蔡廷锴将军命令士兵们每人挖一个深度约一人左右的单人掩体,并给士兵们配备了一个板凳,战斗时放在底下垫脚。当日军逼近阵地时,指挥员一声令下,士兵们各自带上小板凳迅速撤离阵地。日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阵地,正洋洋得意时,十九路军  相似文献   

5.
正当蒋介石调集五十万兵力对中央工农红军进行第五次军事“围剿”近两个月的紧要时刻,驻守福建的十九路军由李济琛、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率领,发动了抗日反蒋的“福建事变”。宣布同南京国民政府决裂,在福州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以  相似文献   

6.
1930年10月,蒋介石对冯玉祥、阎锡山的中原大战结束后,将冯玉祥西北军之第5路军收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孙连仲任总指挥、赵博生任参谋长.1931年1月,蒋介石令该路军从山东开赴江西对红军进行"围剿",因不满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和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抵抗政策,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指导下,同年12月14日,第26路军将士共17000余人,携带两万多件武器,在中共地下特别支部和参谋长赵博生(共产党员)、第74旅旅长季振同、第73旅旅长董振堂和第74旅第1团团长黄中岳等的率领下,在江西省南部的宁都县宣布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相似文献   

7.
西安事变的主要当事人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一位被蒋介石囚禁长达半个世纪,一位在蒋介石败逃台湾前惨遭杀害。同为西安事变主角,为何两人命运不同?杨虎城为何难逃一死?而对张学良,蒋介石为什么既不杀也不放?蒋文祥在《西安事变张、杨命运异同论》一文中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蒋介石杀害杨虎城的原因,是由于他参与发动了西安事变;但后来他的“言行不慎”又使“点数”逐渐到达。具体地说,有三个原因:首先,“兵谏”扣蒋的动议来源于杨虎城。其次,杨虎城坚决反对“贸然释  相似文献   

8.
<正>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华南敌后武装斗争,逐步建立了以东江和琼崖为中心的华南抗日根据地。与华北抗日根据地相比,华南抗日根据地较为分散,力量亦较有限,故而中国共产党一直寻机发展华南,以壮大区域武装力量。1944年1月,日军中国派遣军发布“一号作战”的命令,“乃企图开拓大陆交通线,以保持中南半岛之陆上联络”。[1]按照“一号作战”的计划,时驻广东的日军第23军将分三期执行“北进作战”“西进作战”“打通粤汉路南线及赣州作战”。[2]“一号作战”期间,日军主力尽数集中于前线作战,客观上形成广大敌后沦陷区兵力空虚的局面。所以,中共中央敏锐地意识到广东广泛开展武装斗争契机的出现,初步设想了“发展华南”战略。据日军第23军规划,在“西进作战”之前,需要“扫荡”广东境内的抗日力量,由此造成西江、粤中、南路[3]等地区大部沦陷。随着桂柳会战的酝酿与爆发,广东地区的国民党部分军队与日军主力相继进入广西战场。中共中央在提出“向北发展”以建立五岭抗日根据地的同时,亦重视发动西江、粤中、南路方向的敌后武装斗争,要求广东...  相似文献   

9.
1938年春,由于日伪军集结重兵进行讨伐,汇聚于松花江下游伪三江省的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处境日益困难.为粉碎日伪军“驱于一隅,聚而歼之”的阴谋,打通与东满和南满的抗联第1路军及挺进热河的八路军的联系,中共吉东省委决定第2路军主力进行西征,到五常、舒兰等日伪军统治薄弱地区开辟新的抗日游击根据地.此次西征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歼灭日伪军1 000余人,保存了部分有生力量,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使日本在该地区本已相对稳定的殖民统治重新受到冲击.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地沦落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不甘心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到处点燃了抗日救亡的烽火。义勇军、救国军、大刀会等抗日武装,神出鬼没地打击侵略者。但是,蒋介石国民党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东北的抗日武装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日军大规模讨伐下,相继失败,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几支抗日武装仍顽强地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1936年,中共东北地区党组织领导的抗日武装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总兵力3万余人。  相似文献   

11.
宁都起义     
1931年12月14日,国民党第26路军1.7万多人,在该军地下党组织的策动与组织下,由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人领导,于宁都起义加入红军,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一)1930年10月,蒋介石将在中原战场上被打败的冯玉祥部收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辖2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孙连仲任总指挥兼第25师师长,高树勋  相似文献   

12.
1940年,正当日军凭借优势装备在中国大地上猖狂攻城掠地、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大扫荡之时,在其统治的“王道乐土”古城开封,突然曝出让日寇心惊胆颤的特大事件:日本侵华特务机关的重要人物、“华北五省特务机关长”吉川贞佐少将和数名日军头目于5月17日被人刺杀于该特务机关驻处的山陕甘会馆。而这一震撼当时日本国内和日军高层的神秘刺杀事件背后的抗日英雄,  相似文献   

13.
1931年1月,国民党第26路军被蒋介石驱使,离开北方赴江西“剿共”。该军广大官兵受到红军反“围剿”战争胜利的影响和“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抗日反蒋浪潮的推动,在共产党组织的领导和协助下,在该军总指挥部参谋长赵博生(共产党员)、第73旅旅长董振堂、第74旅旅长季振同及该旅团长黄中岳带领下,经过大量准备工作,趁总指挥孙连仲、第27师师长高树勋不在部队的时机,采取果断措施,率所部1.7万余人,于12月14日在江西宁都举行起义。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季振同任总指挥,萧劲光任政治  相似文献   

14.
1936年1月,国民政府驻苏武官邓文仪受蒋介石指派,与在莫斯科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王明,就国共恢复合作、共同抗日的问题进行谈判。这其中就主要包括有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的内容。这种谈判后来又艰难地进行了多次。直至1937年8月18日,蒋介石亲自发布朱德、彭德怀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正副总指挥的命令,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的谈判,总算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避免衢州决战"是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在浙赣战役的紧急关头下达的一个命令,它的出台有一个复杂的过程:浙赣战役即将爆发时,第三战区制定了"金兰决战"方案,但军事委员会马上把它否定了,并指示第三战区做好"衢州决战"的准备,待日军进攻衢州时,军事委员又下达了"避免衢州决战"的命令。军事委员会之所以一再改变计划,是战场形势的变化及美国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所致。"避免衢州决战"后,中国军队开往浙赣铁路两侧山区,主力得以保存,但是日军乘机扩大战果,打通了浙赣线。第三战区主力维系了该战区的发展,并在7至8月间主动出击,收复了大量的失地。  相似文献   

16.
1940年6月,叛军石友三部2.5万余人,在日军的掩护下,重占我濮县、范县、观城、濮阳、清丰等抗日根据地。暗中与日寇勾结的保安旅齐子修部从堂邑县向南进犯,企图策应石友三建立反共基地,隔断我华北和山东、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联系。为粉碎敌人的阴谋,根据第18集团军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的命令,在冀南军区政委宋任穷、新四旅旅长徐深吉的指挥下,我们第129师新7旅第20团协同新四旅第771团、新8旅第22团、军区骑兵团于8月20日,突然包围了齐子修的邵基胜团。邵基胜团住在堂邑以南李海、白堂两个寨内,齐子修惧怕邵团被歼,急忙乞求聊城日军前来…  相似文献   

17.
军事文摘     
八年抗战毙伤日军知多少? 在艰苦的8年抗战中,中国军民究竟打死打伤多少日军,史书记述不一。蒋纬国总编的《抗日御侮》第10卷第45页引用日本防卫厅战史室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空军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在苏联空军志愿队、美国志愿航空队、中美空军混合团以及美军第14航空队的配合下,给予日军以沉重打击.在这场战争中,中国空军有过令国人振奋、令民族自豪的表现,对于凝聚民族情感、提振国人士气、激昂抗日斗志,都起到了重要作用.“8· 14”空战,给狂妄日军迎头痛击;武汉空战,大杀日军的威风;东征日本和袭击松山等等,令日本震惊,扬国人志气.  相似文献   

19.
杨虎城,生于1893年,陕西蒲城人,系我国抗日爱国将领,因与张学良将军一道发动“西安事变”而闻名中外。杨虎城将军自小嫉恶如仇,敢作敢为,而且富有谋略。他在迈向军旅道路之前,就曾参与过两次威震当地省县的“军事行动”。  相似文献   

20.
王贞勤 《环球军事》2012,(19):61-63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我军在烟台等地准备渡海北上,接受东北日军的投降,开辟东北解放区,而美军为了帮助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抢占抗日胜利果实和东北战略要地,打着盟军的旗号,悍然将军舰开到了烟台海域,要求在烟台登陆,准备武力阻挠中共军队实现这一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