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壮哉!香港人     
“五四”爱国运动与香港人抵制日货行动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作为主要参战国的英国为了维护其在远东的殖民利益,决定借助日本的力量,削弱德国在远东的实力。1914年8月4日,英国驻日本大使格林求见日本外务大臣加藤高明,提出如果战事波及远东,希望日本能够在香港和威海卫受到德国袭击时给予援助。7日,他又向日本政府送交英国政府的照会,希望日本舰队在中国海攻击德国舰队。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纳粹党人和日本人关系十分密切。1935年,日本人想雇用一个西方间谍在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活动,为日本搜集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情报。由于日本人和亚洲人在美国活动目标太显眼,容易被美国人识破,因此,日本就想不惜重金从别的国家雇用间谍,自然就想到了自己的友好朋友——德国。日本人把这一想法秘密告诉德国纳粹党的主要头目戈培尔后,立即得到他的赞成。不  相似文献   

3.
1943年1月12~25日,美英两国元首在摩洛哥西部的港口城市卡萨布兰卡(现名达尔贝达)会面(还有法国戴高乐参加),讨论在欧洲战场打败德国的军事行动,对太平洋及远东方面的军事行动也作了具体安排,决定一旦打败了德国,就立即向日本发动全面攻势。会后,罗斯福总统在记者招待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敦促德、日、意3国无条件投降的讲演。他说:“我和丘吉尔确信,只有彻底摧毁德国和日本的战争威慑力量,世界才能恢复和平,就是要让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无条  相似文献   

4.
日本鱼雷发展简史日本是世界上使用鱼雷较早的国家之一,19世纪末在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海战中首先大量使用了从国外购买的鱼雷,日本鱼雷工业是在1883年购买使用德国“黑  相似文献   

5.
失道寡助     
10月20日,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结束对法国、英国和德国的密集访问返回日本。他此行的重要目的是就钓鱼岛问题寻求这些欧洲大国对日方立场的“理解和支持”。然而,从三国政府与媒体对玄叶此访谨慎与冷淡的反应看,日本通过颠倒黑白、混淆视听的手法在国际上打一场“宣传战”的图谋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相似文献   

6.
从1940年5、6月德国西线闪击战赢得对英法的胜利,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对美英发动太平洋战争,是日本为了南进太平洋扩大战火的战略准备时期,也是继张伯伦下台后执政的丘吉尔政府在亚太方面采取措施应对日本南进准备的时期。在此期间,来自德国方面的战争和来自日本方面的战争威胁,是丘吉尔政府在应对中必须全盘考虑的问题,首先顶住对英国国家安全造成生死攸关影响的德国侵略战争,其次对付日本南进太平洋攻击英帝国势力范围的战争威胁,是丘吉尔政府做出的战略选择。因此,从暂时的妥协到积极抗衡也就成为了丘吉尔政府应对日本南进准备的基本政策轨迹。  相似文献   

7.
“沙漠之狐”欧文·隆美尔(Erwin Rommei, 1891.11.15~1944.10.14)毫无疑问是二战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德国战将。无论是德国人还是盟军都给予他至高的评价。在许多人眼中,要不是因为希特勒短视狂妄,没有提供足够的援助,这位军事天才、坦克战专家或许能一举征服整个北非,然后挥师向东与日本人会合在印度,二战的进程甚至于整个人类历史就会因此发生改变。但神话毕竟是神话,本文所要叙述的是隆美尔神话背后鲜为人知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8.
马辉 《环球军事》2008,(12):54-55
1905年,地跨欧亚大陆的沙皇俄国竞奇迹般地败在小小的日本手中。众所周知,这次失败是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败分不开的。但还有一个关键性人物也在其中起到了某种程度的“推波助澜”,他就是日本驻俄国武官明石元二郎大佐。当时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曾惊叹于他的活动能量,称其为“堪比20万大军的人”。但由于明石元二郎作为军事外交人员却从事的是谍报与策反,并且其手段还不怎么“光明正大”,因此,日本军部甚至明石元二郎本人都刻意隐瞒其在日俄战争中的一些行为。  相似文献   

9.
蒋百里(1882-1938),中国近代著名军事理论家。浙江海宁人。自幼才思敏捷,17岁中秀才,19岁入杭州求是书院。他生长在国家多灾多难的时代,眼见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国防不振,萌发了国防救国的思想,决心弃文习武。1901年东渡日本,1905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步兵科。1906年去德国实习军事。学成归国后,终身致力于国防建设理论研究,撰写了大量的军事著作,对中国近代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的  相似文献   

10.
徐安强 《环球军事》2008,(15):38-39
二战期间,尽管日本建造的潜艇型号众多,但是日本还是使用了其他轴心国的潜艇。二战中,日本海军共获得了其它轴心国的8艘潜艇,德国的6艘,意大利2艘。这些潜艇的获得一是通过向德国输送各类战略物资、交换武器装备而获得,二是在德意两国相继宣布战败投降后,将在日本控制下的以东南亚为基地活动的6艘德意潜艇收笼而得。  相似文献   

11.
企图以法西斯统治世界的德国、意大利和日本3国在1940年9月缔结了3国同盟条约。之后,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德意也对美宣战。1942年2月18日,意大利、德国和日本3国缔结了军事协定。  相似文献   

12.
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 (Alexandervonfolkenhausen)是南京国民政府聘任的第四任德国军事总顾问。他于 1 934年 4月来华 ,1 938年 7月返德。在华任期内 ,正值日本侵华日亟 ,到全面抗战中的武汉会战开始之际 ,他参与了南京国民政府准备抗战和全面抗战初期的指挥 ,他的行为对正面战场的战略影响甚大 ,本文试以史料叙述之 ,或许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研究有一些帮助。一  法肯豪森于 1 878年出生于德国北部鄂尔敦堡城一个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报考陆军军官学校 ,毕业后入德国陆军任少尉军官。 1 90 0年随八国联军德…  相似文献   

1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成了远东方 面侵略势力的主要策源地。日本军国主义同 希特勒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一起结成了策划, 发动侵略战争的反动联盟,并在侵略战争中 生产、使用了惨绝人寰的细菌武器,企图由 德、日、意来统治整个世界。 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 就是要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把亚洲和 太平洋地区各国沦为它的殖民地。  相似文献   

14.
张晖 《军事史林》2014,(5):47-54
1933年1月30日,是德国政局进入纳粹时代的起点.这一天,纳粹党开始在德国执政,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在希特勒的政府中,戈林虽然只担任不管部长,但他在德国国会议长的头衔外,还有一个更具实权的职务——德国最大州普鲁士州内政部部长(管辖着德国2/3的土地,警察当时是隶属于州政府,戈林便控制了德国2/3的警察)。  相似文献   

15.
六、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阿诺德牧师对军队牧师制度的影响是没人能比的,他出生在俄亥俄州,父母是瑞士和爱尔兰人,于1908年被委任为牧师,1913年被任命为军队牧师。1937年,到他被任命为首席军队牧师时,他已经在该职业中成绩卓著,还曾担任牧师学校的司令官(1925-1928)。作为第五任首席牧师,他领导了历史上最大数量的身着军装的牧师队伍。当阿诺德在1937年成为首席牧师的时候,美国公众和大多数的政治领导人,尽管依然闭关自守,但还是被迫接受了另一场世界大战已经临近的现实。德国和意大利极权主义独裁者的嚣张气焰以及日本在亚洲的扩张主义政策…  相似文献   

16.
外国部分     
1920年7月16日,协约国同德国开会讨论解除德国武装和战争赔款问题。此次会议在前德军大本营所在地斯巴举行,双方就《凡尔赛和约》中关于解除德国武装和战争赔款的分配比例问题达成协议。1927年7月7日,日本内阁结束了讨论对华政策的“东方会议”。此次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进一步明确了以武力侵占中国,进而征服世界的侵略扩军总方针。  相似文献   

17.
他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组织了纳粹党的冲锋 队,却因反对希特勒而锒铛入狱;他是蒋介石的高级军事顾 问,却把情报无偿送给苏联;他是德国重要的反对派人物, 却在战后的德国默默无闻。最近,俄罗斯解密的档案终于让 他浮现出来。他就是希特勒的前战友、蒋介石的德国军事顾 问、无偿为苏联克格勃服务的代号为“朋友”的间谍——瓦 尔特·斯滕内斯!  相似文献   

18.
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希特勒曾煽动德国青少年起来战斗。他这样写道:“捕食的猛兽啊,眼睛里将再次发射出自由灿烂的光芒。”他不仅一直把德国青少年当作可以利用的政治力量,而且还打算将他们武装起来,进行少年的“十字军”东征。  相似文献   

19.
“关特演”即关东军特别大演习,是日本侵略军在苏德战争初期准备进攻苏联的计划。过去中、日史学界对这个计划研究不多。研究“关特演”的制定与放弃,有助于深入探讨苏德战争初期的日本军事战略以及日本南进、挑起太平洋战争的原因。本文对此略述浅见。一、“关特演”计划的制定 1941年4月13日,日苏两国签订中立条约,表面上看两国关系已经缓和,但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却在考虑新的对苏战争。1941年4月10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会见日本驻德大使大岛浩,里宾特洛甫说:“由于苏联的所做所为,使德国可能在今年内对苏联发动进攻。”(日本国际政治学会编《通向太平洋战争之路》,朝日新闻社1963年版,第5卷第305页)4月16日大岛浩电告东京,然近卫文(?)内阁以此情报真假难辨为由予以否定。5月15日,日军参谋本  相似文献   

20.
被列入了盟国的黑名单 在二战初期,斯德哥尔摩的埃力克·爱立克桑先生就被列入了盟国的黑名单,罪名是同敌人进行交易,支援德国人的战争活动。盟国情报机关报告说,爱立克桑卖给德国人汽油,并定期到德国旅行。他还同德国盖世太保的高级官员关系密切。 这一件不光彩事情的揭露对于爱立克桑的家庭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爱立克桑的一些老朋友全是强烈亲盟国的,当在街上看到他走来时,都穿过马路避开他。他的夫人遭到人们的冷遇和排斥。虽然爱立克桑是个瑞典公民,但是他生在美国纽约的布洛克林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